警惕戰略新興產業重落投資過度窠臼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海外媒體近日有報道稱,未來五年,中國政府將出資10萬億元人民幣或1.5萬億美元,發展戰略新興產業。這是一個令人震撼的消息。另據報道,一位參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起草的人士對媒體透露…
海外媒體近日有報道稱,未來五年,中國政府將出資10萬億元人民幣或1.5萬億美元,發展戰略新興產業。這是一個令人震撼的消息。另據報道,一位參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起草的人士對媒體透露,發展戰略新興產業的規劃大約要到明年“兩會”之前正式定稿公布。目前透露出來的10萬億元投資規模,是否最終會寫入產業發展規劃之中尚未明確,對于是否設立一個這樣的投資總額目標還有爭議。
不管投資規模有多大,也不管投資數額是否會寫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之中,有一點應該無疑,那就是戰略新興產業都是“十二五”及其更長時間內中國經濟發展的重點,也是中國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關鍵。現在的問題是,在中國,從來不需要擔心會出現投資不足的問題,而只需要防止投資過度和盲目投資。所以,發展戰略新興產業,遠不是投入多少資金那么簡單,更不是政府投資多少的問題。而總結國內外新興產業發展的經驗和教訓,要使一個新興產業得到快速而健康地發展,更多的工作其實在資金之外。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經濟始終保持了快速增長的勢頭,特別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發展的勢頭更猛、速度更快。但是,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其中,由于投資過度引起的經濟損失、產能過剩、資源消耗、環境破壞等,則是矛盾最突出、后果最嚴重的。以至于鋼鐵、水泥、船舶等行業因為產能嚴重過剩,不僅產業結構調整的壓力很大,而且在資源供應過程中的話語權也頻頻陷入不利局面。
而剛剛經歷的4萬億投資計劃,也因為地方政府投資“熱情”過高、爭取投資的手段過多,出現了中央與地方配套資金不協調,后續資金跟不上的問題,致使許多工程難以按照預定的計劃實施。而隨著貨幣政策從寬松走向穩健,更多的工程都將面臨資金困境,甚至會出現“半拉子”工程的現象。
特別需要引起重視和關注的是,雖然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尚未正式出臺,但許多地方的發展規劃已經出臺,而且目標都很高,規劃也很宏大。就像4萬億投資計劃一樣,如果將地方的規劃目標匯總一下,恐怕早就不止10萬億了。
曾經有一段時間,圍繞太陽能、風電行業是否出現產能過剩的疑問,有關部門發生了激烈的爭論。雖然最終的結果沒有對外公布,但有一點已經清楚,按照地方政府和企業提出的發展規劃,太陽能、風電行業已出現了比較嚴重的潛在產能過剩。而一旦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出臺,地方和企業發展新興產業的熱情一釋放,戰略新興產業潛在產能過剩問題似也不可避免。
與此同時,在土地指標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地方政府也會借機發動一場新的“跑馬圈地”運動,以發展新興產業之名,盡力爭取土地指標,甚至囤積土地。如果那樣的話,耕地的保護又將面臨新的考驗。
更重要的是,一旦中央確定了戰略新興產業投資計劃,那么,地方“跑部錢進”的熱情也將大增,有關部門門前又將出現車水馬龍的景象,相關人員手中的筆也將變成權力的象征。如果真陷入這個怪圈,那最終戰略新興產業就會變成權力和利益的角斗場,成為地方政府爭取中央投資的新的“演出”舞臺。
所以,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的制定、項目的審批、土地的供應等等,可能遠比確定投資計劃、安排投資資金更加重要。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筆者希望在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時,把更多的關注度移向考慮如何防止投資失控、投資過度、盲目投資等方面的問題,從而在規劃目標、土地供應、項目審批等方面把好關、掌好舵。
來源:上海證券報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光靠貨幣政策孤掌難鳴 下一篇:削弱加息預期才是明智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