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日元泛濫成全球通脹推手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僅僅用了7天,日本就向金融市場投放了37萬億(約合4660億美元)的資金。日元作為一種完全可自由兌換的貨幣,4660億美元可不是一個小數字,它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可以發揮的作用恐怕不亞于美元濫發…
僅僅用了7天,日本就向金融市場投放了37萬億(約合4660億美元)的資金。日元作為一種完全可自由兌換的貨幣,4660億美元可不是一個小數字,它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可以發揮的作用恐怕不亞于美元濫發的后果。如果說美元濫發會引發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預期,那日元的泛濫勢必將成為這一走勢的重要推手。
日元大規模投放應當使得日元相對其它貨幣貶值,但事實恰恰相反,日元不僅沒有貶值,反而是升值。地震之后,日元居然飆升8%,創下23年的新高。這一奇怪的走勢被市場解釋為:日本境外資產回流日本本土,引發大量美元賣出和日元買入。但更權威的分析指出:這個理由不過是市場炒家的借口而已。實際是:“日本境外資產將大量回流日本本土的市場預期”,引發大量投機資金押注日元升值所致。
不過,這樣的態勢恐怕難以持續,“G7已經準備干預匯市,迫使日元貶值”的消息一出,日元兌美元應聲貶值3%。值得注意的是,G7尤其是美國為什么愿意干預日元,迫使其貶值?我的理解是:美國需要日本的貿易順差,至少不要出現過多的貿易逆差。因為,日本是美國國債最大的買家之一,一旦日本出現貿易逆差,日本不僅無力繼續購買美國債券,相反會變成拋售美國債券的力量。
而如此一場大災,日本的商品生產和一切生產秩序都受到嚴重破壞,恢復生產不僅需要時間,而且日本會大幅減少出口,增加日本進口。如果此時日元再升值,那無疑將擴大日本的貿易赤字。這不僅日本受不了,美國同樣受不了。
所有政策都有利有弊,G7聯手壓低日元,對保護日本出口會有積極作用。但是,日本的貶值也會加大日本震后重建的成本。畢竟,日元貶值不利于日本對外購買。但是,我們必須看清,不管日元升值還是貶值,日本震后重建必須對外購買。尤其是對資源品的需求一定會大幅上升,因為日本本身就是個資源貧乏的國家。
日本的大量購買會導致怎樣的結果?漲價。資源價格會在有了“日本需求”的借口之后,一定會飆升。而從石油、糧食、黃金、倫銅的走勢看,這樣的時刻恐怕已經開始了,而且很難逆轉。除非各國政府、尤其是美國政府強力干預商品市場。
另一個現象是日本“食品荒”在全國蔓延。這個事態如果不能盡快得到控制,麻煩就大了。因為全球食品價格都會被日本托高。現在已經有危機,全球性“滯脹”好像就在我的眼前。
一定會“滯”嗎?一定。成本推動型的物價上漲,最終一定引發“滯脹”。因為,資源、能源、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必然導致投資需求大幅下降;因成本推動的消費品價格上漲,也必然壓制消費需求。另外,如果成本端價格大幅提高,不能傳導到終端消費品,也就是說不管能源、動力、原材料購進價格上漲多快,漲幅多大,都不能同步推高CPI,那意味著企業利潤被嚴重蠶食,如果政府不采取措施,不出一年,企業將大量破產倒閉。
試想,如果投資需求、消費需求減少,或者企業大量破產,這時的經濟靠什么拉動?所以,不要心存幻想,只要看到石油、食品價格大漲,“滯脹”就必然發生。其實,現在已經顯露初期苗頭。而且,過去是美國一家造孽,現在又加上了日本。兩股資金的合力,加上中東局勢、震后重建、日本糧荒等重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滯脹”臺風提前到達無疑。
來源:經濟參考報
延伸閱讀
- 上一篇:突發事件加大中國經濟下行風險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