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金節:警惕信貸泡沫持續擴張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貨幣投放過大,中國有可能會陷入“葫蘆(通脹)和瓢(房價)”雙雙都按不住的攀升。當此之際,通過加息以遏制流動性的過快增長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早做比晚做好。 中國人民銀行25日晚間宣布,…
貨幣投放過大,中國有可能會陷入“葫蘆(通脹)和瓢(房價)”雙雙都按不住的攀升。當此之際,通過加息以遏制流動性的過快增長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早做比晚做好。
中國人民銀行25日晚間宣布,自2010年12月26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其中金融機構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上調0.25個百分點。
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馬上就要過去。就在此刻,中國經濟的最大難題是通脹,且面臨失控的危險。雖然決策層啟動了力度強大的價格管制,但天量貨幣才是一切的根源。現在都說房地產是中國經濟目前最大的泡沫,但實際上另一鮮為民眾熟知的泡沫才是中國經濟未來更大的風險。這就是信貸泡沫的持續擴張。
過去十年,我國的貨幣擴張已經超過日本上世紀80年代泡沫期的最高點。在所有的宏觀政策中,信貸寬松和貨幣擴張是執行得最堅定、最持之以恒的政策。貨幣超發帶來的是資產泡沫和惡性通脹,經濟危機一觸即發。
如今,雖然央行在年內已經6次提升存款準備金和兩次加息,但是中國貨幣投放量持續維持天量的格局并未發生變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明年的貨幣政策由“適度寬松”定調為“穩健”,一度被坊間解讀為貨幣從緊的信號。
不過,市場依然紛紛預期明年的新增貸款規模維持7萬億,較之2009年和今年固然已經降幅不小,但卻仍然是規模龐大,遠遠高于金融危機之前的正常狀態。按照7萬億計算,到2011年底中國的廣義貨幣規模就將達到80萬億的水平。
屆時,M2與GDP之比將在目前的基礎上擴大到200%以上。由貨幣流動性導致的資產泡沫、農產品價格暴漲等問題會進一步拉高通脹。
而且,隨著中國資產泡沫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跡象,熱錢重新加速涌入中國的趨勢愈發明顯。最近三個月,外匯占款數額創出新高,人民幣升值壓力明顯加大,加上最近央行不得不提升基準利率,熱錢的套利空間增大。這加大了中國基礎貨幣的發行,貨幣增速遠超過商品增速。
其實,2003年之后,央行的核心任務就是不斷對沖大量外匯的流入而形成的過多銀行間流動性。但是卻越對沖越兇猛。問題依然在于沒有從外匯體制源頭上堵住流動性,只能在央票、準備金等工具上疲于奔命。接下來,外匯占款將會讓央行的貨幣調控難度越來越大。前不久,央行停止發行3月期央票,也足以說明通過央票調控過多的基礎貨幣,銀行開始不買賬。
現在是全面加速貨幣環境正常化的時候了。當務之急是整體上結束貨幣放縱年代,控制住貨幣增量是起碼要求。
貨幣投放過大,中國有可能會陷入“葫蘆(通脹)和瓢(房價)”雙雙都按不住的攀升。當此之際,通過加息以遏制流動性的過快增長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早做比晚做好。
讓房價泡沫慢慢泄氣,放棄堆積粗放的GDP規模。唯有如此,在金融危機之后所犯的“強心針”刺激經濟增長的思路才能逐步得以糾正。
只有從源頭上收緊貨幣,讓貨幣環境回歸真正意義上的適度寬松,這些調控政策的效果才能發揮的最佳。
倪金節(中國人保資產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來源:新京報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加息周期確立 影響幾何? 下一篇:“民窮”讓“溫和通脹”不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