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宏觀之變:海外經濟形勢對A股影響前瞻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美國經濟或仍是全球亮點 美國經濟企穩反彈,歐債負面沖擊漸消,全球經濟進入一個穩中偏暖的局面,這些都將成為影響A股2013年表現的重大因素。 2012年,在債務危機繼續困擾歐洲經濟,…
美國經濟企穩反彈,歐債負面沖擊漸消,全球經濟進入一個穩中偏暖的局面,這些都將成為影響A股2013年表現的重大因素。
2012年,在債務危機繼續困擾歐洲經濟,中國經濟增長步伐放緩之時,美國經濟成為全球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而從最新情況看,市場普遍認為美國經濟目前穩定的增長勢頭很可能在2013年延續;當然,這一“增長共識”都建立在一個重要的前提之下,即美國能夠盡快順利解決財政懸崖和債務上限等一系列問題,否則,有可能在2013年陷入二次衰退的泥潭。
接受記者采訪的經濟學家認為,受房地產復蘇、制造業回流、經濟結構調整以及去杠桿即將結束等因素的推動,美國經濟在2013年將出現周期性增長,但復蘇步伐仍緩慢。
解決債務上限更緊迫
盡管離大限只有不到一個周時間,民主、共和兩黨“懸崖邊的斗爭”卻依然打得不可開交。12月27日,奧巴馬提前結束圣誕假期返回白宮,預計將重啟與共和黨之間就防止財政懸崖的一系列談判。此前,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博納提出的“B計劃”未能在共和黨黨內獲得通過,這也意味著一旦談判重啟,市場焦點將主要集中在參議院方面的行動。
共和黨已發表聲明稱,參議院必須首先行動。因為眾議院已推出兩個方案,如果啟動方案將可避免財政懸崖。如果參議院不能批準并送交總統簽署的話,那么這些方案必須被修改,然后重新回到眾議院。
面對共和黨踢過來的“皮球”,民主黨回應稱,參議院已通過保護98%納稅人的方案,并敦促眾議院通過該方案。從目前來看,國會雙方均沒有努力達成協議的跡象。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茉楠(微博)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財政懸崖短期不必悲觀,但長期不容樂觀,因奧巴馬政府主導經濟的理念將令美國經濟喪失改革的動力。在美國無法利用全球資源為自己服務,或無法讓其他國家來承擔自己經濟結構調整的成本時,問題就會凸顯。”
除了 “財政懸崖”已火燒眉毛,“債務上限”的擔憂也在升溫。截至12月10日的數據顯示,美國聯邦政府公共債務總額距離16.39萬億美元上限只差625億美元。12月26日,美國財長蓋特納已正式致函國會稱,美國將在12月31日觸及債務上限,財政部將很快采取2000億美元的 “非常規措施”來應對眼下的緊急情況,但這“2000億美元”只能讓政府撐到2013年2月。
目前,美國政府債務總額距離16.39萬億美元的上限已經越來越近。截至12月10日,總債務額距離上限只差625億美元。據了解,財政部將在2012年12月的最后一周觸及法定債務上限。為避免違約,財政部屆時將采取一些“非常規措施”來應對,這些措施應該能夠撐到2013年2月。然而此后,財政部將沒錢償還國債,這樣的局面無疑會重創美國的信用,動搖全球金融體系的基礎,引發金融市場波動。對此,張茉楠認為,債務上限恐比財政懸崖來得更為緊迫。
經濟復蘇步伐仍緩慢
2013年美國經濟將會有怎樣的表現?中國社科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13年美國經濟將延續其自2010年以來的溫和復蘇趨勢,由于危機以后的經濟結構調整,使得美國經濟的內生動力在慢慢恢復,各部門的債務狀況和杠桿率都有比較明顯的改善。
瑞信亞太區首席經濟師陶冬也表示,在短期的財政懸崖等風險有所平緩后,美國經濟全年仍將持續復蘇。一個被歐債危機所掩蓋的情況就是,在G7國家中,美國制造業競爭力的改善是最快的。蘋果CEO庫克今年12月在接受NBC電視臺專訪時透露,2013年會把現有Mac產品線其中的一條全部遷回美國,這是十多年來蘋果首次將其產品設計和生產部門同時遷回本土;今年7月,空客公司宣布將投資6億美元在美國建廠。
在肯定美國經濟明年將持續復蘇的同時,陶冬也表示,其復蘇的步伐依然會是較緩慢的。造成美國復蘇“曲折緩慢”的因素主要來自幾個方面:首先是就業市場上,盡管近幾個月來美國失業率出現了較大的下滑,但在這背后,美國進入勞工市場的人數跌至198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如果把這些退出了勞工市場的人加進來,美國的失業率實際已經超過了9%。此外,美聯儲在12月13日公布的2013年經濟預測中,預期失業率在2013年不會低于7.4%,2014年年底時會到6.8%。
其次,充足流動性無法與實體經濟需求對接的問題,也將影響美國經濟復蘇的速度與深度。盡管美聯儲已盡力投放了流動性,然而銀行并沒有很好地執行其中介功能,銀行沒有很強的意愿將信貸投放給國內有需求的企業和個人,比如房地產市場等。
對此,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DavidGreenlaw也指出,對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復蘇前景不應過于樂觀。
對于美國經濟復蘇中值得關注的地方,張茉楠則特別提到,未來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經濟增長都需要靠產業革命來引導,美國目前的能源革命,很可能是美國新一輪產業革命的序曲。短期內,由美聯儲釋放的流動性會流向投資回報率較高的價值洼地,但從長期來看,產業資本回流美國的趨勢已經很明顯。與短期資本傾向于投機操作不同,產業資本更看重長期的產業回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