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各區域經濟增長格局基本不變
來源:中國證券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1、總體形勢判斷由于過度重復建設形成的生產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有效的釋放,成為過剩產能,由此構成了我國制造業的一大硬傷。工信部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中國的24個行業中,有22個行…
1、總體形勢判斷
由于過度重復建設形成的生產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有效的釋放,成為過剩產能,由此構成了我國制造業的一大硬傷。工信部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中國的24個行業中,有22個行業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鋼鐵業是產能過剩的大戶。短期看,產能過剩已直接導致了制造企業“去庫存”壓力的加速聚積。據匯豐PMI的分項數據,企業產成品庫存繼續增加,統計局發布的PMI數據也表明,9月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7%,盡管比8月份的45.1%有所提升,但仍處于50%的榮枯線之下。顯示我國經濟去庫存效果不彰,對未來經濟增幅的回升會構成一定的壓抑。
不過,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地理差異巨大,資源稟賦也各不相同,形成了沿海與內地二元經濟,進而形成了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二元區域經濟,區域經濟差距的存在客觀上形成了區域發展“位勢”,使得我國經濟發展有“接替”能力,有利于促進整體經濟的平穩發展。
由此判斷,2013年我國經濟增長盡管大幅回升的市場內生動力不足,但保持平穩的概率比較大,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區域經濟增長的格局基本不變。
2、區域經濟發展趨勢
首先,中西部將接替東部地區成為加工基地。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變粗放型增長為集約型增長,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方針,是我國經濟實現長期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但我國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過程決定了我國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的長期性,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經濟發展還要依賴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是我國國情的客觀要求,是我國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
近些年來我國東部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的許多城市和地區水、電、煤、地及勞動力成本都在快速上升,多數產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邊際收益下降,產業生存發展的壓力日益增大,不得不向相對不發達的中西部地區轉移,由此,中西部地區將有望成為我國新的加工制造基地,而東部發達地區將承擔產業技術升級的重要任務。
其次,中西部地區仍處于快速發展期?傮w上看,未來,我國在積極推進“住、行、學”短缺格局改變的過程中,將更多地通過城鎮化來推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經濟的發展將根據城鎮經濟的發展要求而展開。中國幅員廣大,各地區差異甚大,對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區而言,今后相當一段時間內可能還將以工業化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對它們來說,城鎮化是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推動力。但對東部地區的主要中心城市而言,城市化將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諸如北京、上海、廣州、天津、南京等城市將教育經濟、文化(包括影視、娛樂等)經濟、醫療保健經濟、養老經濟、旅游經濟、總部經濟、設計研發經濟、房地產經濟、物流航運經濟、金融經濟、商業經濟和會展經濟等逐步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內容,經濟結構也將依此而調整,在轉向以城市經濟為重心的過程中,隨著新增工業項目(尤其是大型工業項目)的減少和工業的區域轉移,東部地區GDP增長率平穩甚至下降也就在情理之中。依據國外的經驗:城鎮化率一般在30%-50%范圍,是經濟高速發展期;50%-70%范圍為平穩發展期,目前東部城鎮化率剛剛超過60%,而中西部正處在30%-50%之間的最佳增長期。因此,從驅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看,中西部地區增速將快于東部發達地區,中西部地區依然處于快速發展期。
3、區域經濟發展形勢分析
第一,中西部固定資產投資增幅相對高。2013年,“十八大”確定的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新思路將進一步激發全國上下改革開放和加快發展的熱情,同時2013年還是“十二五”規劃中期評估年份,國家層面將對各級地方政府規劃執行情況全面檢查評估,各級地方政府為努力上交滿意的答卷,將積極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從2012年各地公布的投資計劃看,地方政府投資沖動很強,各地都想上大項目。分區域看,中西部地區投資有望繼續保持相對較高的增幅,原因:一是政策支持。吳邦國在第五屆中國西部國際合作論壇上強調,將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更有效的措施,深入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繼續加大中央財政對西部地區投入力度。二是產業轉移帶動投資擴張。由于發展階段的不同,加上產業轉移的影響,中西部地區在擴大投資方面有更大的空間,如在2012年舉辦的西部國際博覽會上,西部簽約項目400個,投資額達到5067.66億元,較上一屆增長28.43%。三是企業效益不佳,投資比較謹慎,對東部發達地區的影響更大些。
第二,影響消費需求的有利因素西部更多。近年來,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明顯加快,為擴大消費奠定了堅實的收入基礎。受節能產品補貼政策、消費金融快速發展等影響,消費正成為當前中國經濟增長中一股相對穩定的力量。分區域看,影響2012年消費增長的因素在2013年變化不大,住房調控政策將保持穩定,環保政策會進一步完善,同時,社會保障將取得更大進展,溫家寶指出,政府寧肯少上幾個項目,也要確保對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投入,要根據經濟發展、財政收入、物價變動等因素建立科學合理的保障水平調整機制。這幾方面,中西部相對有利,一是收入增幅相對較高;二是受調控影響相對較;三是由于社會保障覆蓋面及水平存在差距,國家加強社會保障工作,中西部受益更大。
第三,對外貿易的影響依然存在。總體看,2013年國際經濟環境依然復雜多變,全球經濟仍將處于深度結構調整之中,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區域經濟環境面臨許多不確定因素,我國對外貿易改善的難度比較大。這對依賴外需更強的東部地區影響更大,而中西部地區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
依據上述分析,如果世界經濟不出現嚴重惡化,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延續目前的態勢,對我國四大區域經濟增長的預測如下:2012年,東部地區經濟增長9%左右;中部地區增長11%左右;西部地區增長12.5%左右;東北地區增長10%左右。2013年,東部地區經濟增長9.5%左右;中部地區增長11.5%左右;西部地區增長12.8%左右;東北地區增長10.4%左右。
延伸閱讀
- 上一篇:財政收支矛盾明年更加突出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