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房企陷財務檢查門 房地產行業洗牌料加速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近日,財政部官網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包括多家名企在內的17家房企陷入此次檢查風暴,涉及財務數據不實、信息違規、信息披露不充分等問題。 多位業內人士…
近日,財政部官網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包括多家名企在內的17家房企陷入此次檢查風暴,涉及財務數據不實、信息違規、信息披露不充分等問題。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在當前資金、政策等多重因素下,房地產行業的“洗牌風暴”料將加速。
房企資金困局加劇
盡管多數被財政部“點名”的房企聲稱并不存在資金緊缺問題,但實際卻不然。近期,以綠城集團為代表的部分房企已經陷入資金困居,綠城中報顯示其凈資產負債率已由去年的132%劇升至163%,并且近期傳聞由于信托融資問題被銀監會調查,層層壓力下年度銷售目標可能降低。
鏈家地產首席分析師張月,綠城現象并不是只是個例,而是目前國內眾多房企的縮影,由于資金問題被吞并、收購的中小房企已不勝枚舉。根據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截至10月上半月,房地產行業并購的案例已達90余起,已超過去年全年的并購數量。除被并購外,中小房企還通過拋售名下項目、轉型礦業等其他手段躲避財務風險,據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至今已有25多家左右房企涉足礦業,約占房地產上市板塊的五分之一。多重調控下,房地產行業的“暴利光環”已漸漸消退,投資礦產是房地產企業尋求逆境“突圍”的一條重要路徑,如華業地產在中報中稱,“公司的房地產業務受宏觀調控政策影響,銷售增速減緩,投身礦產之舉,有助于抗風險,并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
而大型房企的財務狀況雖較中小房企穩健,但也在不斷惡化。近日,多家大型房企加速融資,中糧地產拋售投資性金融資產獲利約4000萬,成為房企一種新的融資策略,但成本較高毋庸置疑;萬科10月為名下子公司進行三次擔保融資約12億元,超過三季度的擔保融資總額,萬通地產通過旗下基金獲得近3.7億元房地產信托融資,但卻被疑為“代孕生子”。
房企“洗牌”料加速
張月認為,從涉及到的房企來看,其中不乏大型上市房企,足以看出目前房企緊張的資金鏈條和持續上升的經營風險,雖然多數涉名房企表示此次僅是由于會計細節上的偏差而輕微違規,但仍被外界懷疑是通過會計手段避稅、融資,尤其在當前調控之下以此緩解資金壓力。此次財政部加大了對房企的檢查力度,在某種程度上配合限購、金融領域調控一起促使房地產調控進入全面化時代。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房地產投資額、到位資金、銷售量等各項指標累計漲幅分別回落1.2%,0.7%和1.0%,這意味著調控效果逐漸得到深度體現,配合近期在金融、財稅方面的政策調整,房企的資金情況還會惡化。房地產業內人士指出,這一方面勢必促使行業加速洗牌,房企中資質較差、資金匱乏的面臨出局危險,而前期銷售狀況較好,財務風險控制得當的房企會有新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市場信心低落,微小的財務風險傳出都會觸動樓市神經,引起銷售額、股價的下跌,形成資金惡性循環,在適當的時機房企或會選擇深度降價,來扭轉現狀。
張月認為,一方面,多數房企仍具備一定的抗壓能力,少數大型房企的資金還算充裕;另一方面,雖然住宅市場的成交逐漸萎縮,但商業地產、旅游地產等其他房地產領域依然火熱,如“招保萬金”四大房企均表示未來要注重商業地產的開發,北京城建近期表示要轉向物流地產的開發等,短期內房企依然看好房地產行業前景。但隨著宏觀調控繼續全面與深入,樓市僵持的情況不會維持太久,一線城市如北京連續三個月供應增長、成交下滑,滯銷壓力加劇迫使在售項目難以長期維持現有價格。
來源: 中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