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已經到了沉淀的年代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房地產行業經過了甚囂塵上、泥沙俱下的高速發展的年代,現在已經到了沉淀的年代,即回到房地產的本質:為社會和人們提供好的、符合時代特征的建筑產品,并以此推動社會的進步,其余的利潤、稅…
房地產行業經過了甚囂塵上、泥沙俱下的高速發展的年代,現在已經到了沉淀的年代,即回到房地產的本質:為社會和人們提供好的、符合時代特征的建筑產品,并以此推動社會的進步,其余的利潤、稅金、股價等都是為社會提供產品之后的衍生產品,是給人們提供的一種對企業的評價方式和社會對好產品的回報而已。
我對目前房價的一些粗略思考。房價不是原因、是最后的結果。影響房價的原因有兩條:一是供應,二是需求。
第一,房子的供應主要取決于土地的供應,多年來土地供應一直受到限制,許多城市每年的土地供應計劃都不能完成任務,造成了今天一些城市房子供應不足的現象。農村集體土地不能用于城市建設,這條法律把中國土地一分為二。在城市化大規模推進的過程中,應該將中國的土地合二為一,實現國家土地在法律上統一,結束因為各種歷史的因由造成的農村人和城里人的區別、農村土地和城市土地的區別,統籌兼顧、和諧發展。同時,拆遷的困難影響了現有存量土地的供應,拆遷中惡性事件時有發生,解決的辦法是要盡快出臺拆遷方面的法律,讓所有人的行為有法可依,沒有別的出路。
第二,需求大。房子需求大,有許多原因,但最重要的是市場上錢多,四萬億救市資金,寬松的貨幣政策都促進資金大量流入房地產,居民手中還有幾十萬億存款。如果住房的首付從兩成提高到三成,相當于5倍撬動需求的杠桿變成了3倍。
中國的城市建設用二十年時間走過了許多國家幾百年走過的道路,今天我們規劃建設的城市,也將影響未來幾百年人們的生活:是環保的、有效率的、有文化積淀的、謙卑的城市和生活方式?還是奢華的、浪費的、夸大自我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城市和生活方式?這些今天在我們的城市規劃和建筑中都已埋下了伏筆。只可惜,人們對城市規劃的思考和對優秀建筑的追求,遠遠不及對房價的關注度,對房價討論的強音壓過了一切長遠、理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