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面糾結:經濟增速放緩 通脹形勢仍緊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矛:經濟增速放緩 5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4月宏觀經濟數據,CPI、PPI增速雙雙回落。其中CPI上漲5.3%,漲幅較3月回落0.1個百分點;PPI上漲6.8%,漲幅較3月回落0.5個百分點。另外,作為重要…
矛:經濟增速放緩
5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4月宏觀經濟數據,CPI、PPI增速雙雙回落。其中CPI上漲5.3%,漲幅較3月回落0.1個百分點;PPI上漲6.8%,漲幅較3月回落0.5個百分點。另外,作為重要先行指標的PMI指數,其4月環比下降0.5個百分點,至52.9%。
盾:通脹形勢不減
燕京華僑大學校長、經濟學家華生表示,食品和非食品因素呈螺旋結構,即當食品回落后,可能反會推動非食品價格走高。“故4月蔬菜、水果價格回落只是暫時的,我們寧可把CPI估計得高一點。”
今年的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曾提到,政策目標要同時兼顧經濟增長和物價穩定。不過,要達到這一目標顯然有難度。隨著4月經濟數據的出爐,經濟增長放緩和通脹加劇的矛盾正日益加深。
經濟放緩已現端倪
在證明經濟增長和通脹這一對矛盾加劇前,我們需要一些強有力的證據。
5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4月宏觀經濟數據。CPI、PPI增速雙雙回落。其中CPI上漲5.3%,較3月下降0.1個百分點;PPI上漲6.8%,漲幅較3月回落0.5個百分點。另外,作為重要先行指標的PMI指數,其4月環比下降0.5個百分點,至52.9%。
不過,光是PPI和PMI增速下滑或不能完全說明問題,事實上,更有力的證據出現在4月投資、消費和進出口數據上。
投資方面,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開發投資均微弱增長。1~4月份,固定資產投資6.27萬億元,同比增長25.4%,僅比1~3月份加快了0.4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則僅比1~3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而在其分項指標中,從施工和新開工項目看,1~4月,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19.1%,與3月份持平。但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卻同比下降1.1%,為今年以來持續第三個月下滑。盡管下滑幅度較前兩個月收窄,但在貨幣政策仍偏緊的情況下,新開工項目依然存下滑風險。
事實上,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開發投資得以增長,主要源于在建投資項目增長以及原材料價格上漲。但扣除通脹因素且綜合考慮新增投資項目下滑,上述兩大投資實際上是“名增實降”。
另外,從新建占固定資產完成額比重也可見一斑。WIND資料顯示,今年3月,該比重為48.3%,較2月回落0.2個百分點。同期,擴建、改建比重則分別較2月上升0.8個百分點和1.1個百分點。
如果說拉動經濟增長的“馬車”之一——投資正顯現頹勢端倪,那么消費市場的增速放緩,則“赤裸裸”地展現在了市場面前。
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6萬億元,同比增長17.1%,比3月回落0.3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企業消費品零售額增長23.4%,較3月漲幅下滑1.3%。據WIND統計,如果剔除今年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那么其同比增速已連續三個月放緩。眾所周知,2月時值我國春節,其反映在數據上會有一定異動。
另外,盡管4月份進口同比增長21.8%,環比增長2.3%,但兩項指標雙雙大幅放緩。顯示緊縮政策已對內需產生影響。
著名經濟學家、人大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經濟增長放緩還不非常明顯,經濟指標仍維持在高位。事實上,目前政策目標是控制經濟增速,我們需要擔心的也并非經濟減速問題。隨著工業增加值持續上升,2011年我國GDP有望實現9%的增長。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M2逐漸正常化也反映出一個問題:我們現在的流動性是否充裕。近期央行打出提高準備金率、發行3年期央票等組合拳,主要還是對沖流動性預期,特別是外匯占款提升預期。盡管它不能使CPI下降,但可消除CPI上漲中的貨幣因素。但在M2回落的背景下,數量工具使用確實會加大對抑制經濟增長的擔憂。2008年上半年,緊縮的貨幣政策曾削弱了經濟增長,但當時正值金融危機。目前情況看,只要外部環境不如當時惡劣,經濟增速大幅放緩的風險比較小。
CPI見頂或在下半年
據披露,4月CPI為5.3%,其5%以上的同比增速,仍站在近32個月以來的次高點上。
從分項指標看,食品價格上漲11.5%,較3月同比增速回落0.2個百分點。但該增速仍是自去年11月以來新高。同期,非食品價格上漲2.7%。此外,消費品價格、服務項目價格分別上漲5.9%和3.9%。從類別上看,8大類商品和服務全線上漲。其中食品價格和居住價格漲幅居前,同比分別上漲了11.5%和6.1%。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認為,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通脹加劇和經濟增速放緩這對矛盾都會持續存在。因為經濟增速放緩是很正常的結果,中國是“投入式”經濟,這就包括了勞動力投入和資源要素投入,但隨著通脹持續走高,這兩大要素成本都在上升。
通脹方面,蔬菜、水果價格回落是季節性因素,未來還可能繼續上升,預計今年7~8月將達到頂點,而非食品通脹則是結構性長期壓力,兩大因素預計將帶動CPI于今年7月達到年內高點。需要注意的是,非食品通脹會讓未來數年CPI的平均水平較過去上升2~3個百分點。
記者留意到,4月全國PPI同比上漲6.8%,漲幅較3月回落0.5個百分點,這也是PPI年內首次回落。從分項指標看,4月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上漲7.5%,漲幅較3月下滑0.7%。但生活資料價格同比上漲4.6%,漲幅比3月上升0.24個百分點。盡管PPI有所回落,但其下降主要源于生產資料價格回落,而前者又與全球大宗商品降價有關。據最新海關數據,目前,部分大宗商品進口已逐漸回落,主要大宗商品進口數量的增速已遠遠落后于金額的增長。其中,在4月份,包括鐵礦石、成品油等商品進口量較3月份一度回落了近20個百分點。
燕京華僑大學校長、經濟學家華生向記者表示,經濟增長放緩并不是太明顯。一般情況下,貨幣政策在對付通脹時,經濟或多或少都有所放緩,否則就說明調控并沒起到效果。目前經濟增長總體正常,主要可以從稅收政策和企業效益反映出來。盡管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新建項目同比增速回落,但這主要是調結構引起的。至于貿易順差強勁,暗示的是海外市場現在盈利機會更大,同時也和出口退稅的政策有關。消費市場目前增速總體正常,幾個月內的小幅波動是可以接受的。通脹方面,食品和非食品因素呈螺旋結構,即當食品回落后,可能反會推動非食品價格走高。“故4月蔬菜、水果價格回落只是暫時的,我們寧可把CPI估計得高一點。”
中國國際期貨深圳研究中心有色金屬研究員劉翔表示:“央行重啟3年期央票其實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是配套的,目前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雙管齊下,而不是再次采用加息這一猛藥,也表明后期貨幣政策傾向于微調。本周央行再次提高保證金率,基本延續了‘每月一次’的頻率。從數據來分析,目前較高的CPI主要來源于去年的翹尾因素,今年由于政策調控和物價控制,通脹水平已得到一定遏制。另外,通脹壓力在6、7月份較大,政策收緊格局不會改變,但由于今年以來的調控初現成效,央行后期可能更傾向于調準備金率而不是高頻加息。”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