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駕馬車”前景難測 經濟增長或將放緩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投資、消費、出口被稱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2008年暴發的全球金融危機讓我國的出口受到很大的影響,而我國經濟能迅速扭轉增速下滑勢頭,主要得益于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包括政府主導…
投資、消費、出口被稱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2008年暴發的全球金融危機讓我國的出口受到很大的影響,而我國經濟能迅速扭轉增速下滑勢頭,主要得益于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包括政府主導的投資迅速擴大和諸多刺激消費政策的出臺。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復蘇并不順利,我國出口形勢依然不容樂觀,政策刺激力度和效應在減弱。在這種情況下,內需增長動力能否從政策推動順利轉向市場驅動,國內消費能否給我們一個驚喜?這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焦點。
當1-2月份消費數據剛公布的時候,很多聲音將其解讀為季節性的調整和回落。在經歷了新春和全國兩會后,對于“消費只是季節性回落”的反思越來越多出現。在消費之外,2月份的出口數據似乎也成了經濟的一個短板,與此同時對投資后勁不足的擔心都在增加。
在采訪中,專家對記者表示,從最近跟蹤的數據看,由于短期宏觀調控,經濟的復蘇變得更曲折和艱難。經濟增速二、三季度仍將保持較好的形勢,但在四季度可能出現回落和調整。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部副部長楊建龍看來,對經濟持續增長持有疑慮的“原因在于政府對地產和汽車等領域的限制,特別是地產領域的調整。當拉動中國經濟的重要引擎回落了,還找不到第三個支柱,使得經濟源頭上出現了問題。”
上海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胡月曉也表示,經濟增速呈現回落跡象。從經濟增長的動力來看,“三駕馬車”增速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通脹挫傷消費信心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2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018億元,同比增長15.8%,比2010年12月份回落3.3個百分點,其中,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3769億元,同比僅增長11.6%,增速下滑明顯。
1、2月份已經公布的消費增速并不理想。楊建龍說,大家看到消費增速不以為然,認為可能只是季節性的因素。但從我們的判斷看,這不是季節性的因素。
據介紹,中國居民平均支出中有45%是為了買車和開車,對汽車消費增速的判斷,基本上就決定了對整個居民消費的判斷。因此,楊建龍表示,2011年,預計汽車的產銷增速最高也不太可能突破10%,意味著新增160、170萬輛。這也讓消費增速從18%的水平直接回落到15%,“3個點的回落,使消費的增長對整個經濟的增長起了拉后腿的作用。”
同時,2011年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僅為99.9%,甚至低于“非典”和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
另一方面,分析人士認為,較高的通脹預期也挫傷了消費信心。國泰君安的報告稱,物價上漲通常會推高消費名義增速。但由于目前蔬菜和非食品價格上漲更快,因此CPI持續高于RPI(商品價格指數)。通脹高企不但對消費名義增速推動不及預期,反而挫傷了消費者信心。
從歷史數據看,消費者信心持續大幅回落都伴隨著消費環比趨勢的下降。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少券商不僅看低3月份的消費數據,甚至紛紛下調全年的預測。國泰君安的報告下調2011年全年消費預測從19.8%至16.7%。
出口貢獻或為負
在對外貿易方面,2011年1-2月份,我國貿易逆差為-9.1億美元,而2010年同期則實現順差210億美元。
楊建龍預計,今年出口增速為20%,比去年回落10%,貿易順差在1400億左右,比去年回落了300億,意味著進出口今年對整個經濟增長的貢獻可能為負。
楊建龍分析,一方面,2010年,中國進出口的基數很高,想在去年的水平上繼續高增長很難;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對出口的影響也不可低估。
“目前5%的升值區間已經廣為接受,可以肯定的是,5%肯定不是上限,上限會更高。”楊建龍說,匯率對出口的影響,疊加上民工荒,歐美經濟復蘇帶給我們的貢獻變得無影無蹤。
從3月份數據看,胡月曉認為,我國的進出口規模雖然將有一定的回升,但由于占我國進口份額1/4-1/3左右的鐵礦石、原油等國際大宗交易商品價格仍然居高不下,3月份的進口額仍將出超出口額,導致我國逆差狀況持續。
胡月曉稱,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保持增長、進口均價延續高位,并且我國出口增速也在放緩。“這種情況說明,即使未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降,中國經濟高額順差的時期也已過去。”
華泰聯合的報告則認為,雖然三月份可能出口略大于進口出現順差,但是整個外貿形勢仍呈弱勢。從先行指標看,3月份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環比繼續回落。盡管海外經濟在復蘇,但調研顯示,用工、成本和匯率層面的壓力,對國內出口企業的負面影響逐步顯現。
投資反彈動力不足
在東吳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黃琳看來,“有些跡象表明投資的反彈或不可持續”。由于投資需求持續上升的動力不足,宏觀調控政策累積效應對投資的影響可能在二季度表現更為明顯。
黃琳對記者說,首先,1-2月,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6435億元,同比增長15.6%,增速較固定資產投資低9.3個百分點,受政策影響較大的國有企業正在收縮戰線;1-2月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下滑23.6%。
此外,從過去十年的規律來看,中國經濟周期啟動遵循的規律是,貨幣撬動間接融資,間接融資帶動投資,投資撬動需求。黃琳認為,從當前的情況來看,貨幣緊縮的大背景沒有改變,1-2月,固定資產投資到位資金同比增長22.5%,增速為2009年以來最低值。其中,與固定資產投資相關性最強的國內貸款資金同比僅增加14.5%,緊縮的貨幣政策無法支持投資的持續上升。
然而在楊建龍看來,“唯一值得期待的是投資。總體來說,投資比2010年有所回落,但能保持在22%-24%的水平。相對于消費和進出口,投資顯得從容了許多。”預計制造業投資和水利等基礎設施投資增長將彌補地產投資回落。
另外,雖然房地產領域的投資去年在34%的水平,今年可能回落到21%,但在種種緊縮和限制政策下,楊建龍認為,能達到這樣的速度已經難能可貴。并且保障性住房對投資的拉動也不可低估。
中信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諸建芳也認為,今年西部地區的投資和“高保田”(高鐵、保障房和農田水利)會成為投資亮點,從而使得整個投資不會下降得過快。
“根據2011年地方兩會規劃,多數西部省份投資高于全國平均。年初至今,發改委已審批項目200多個,主要集中在西藏、云南、貴州、四川、重慶和黑龍江6省市,投資西進獲得國家政策支持。”諸建芳說。
但綜合來看,在“十二五”開局之年,雖然投資沖動明顯,又有高鐵、水利、保障房投資熱點,但業界對投資增速的預期依然普遍維持在20%左右,認為其對經濟的貢獻也將表現平平。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