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兩會釋放信號 樓市調控繼續從嚴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18日召開的國務院會議上,溫家寶總理強調,堅定不移地搞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各級政府要增加投入,保障土地供應,落實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抓緊建立保障性住房使用、運營、退出等管理制度。 …
在18日召開的國務院會議上,溫家寶總理強調,堅定不移地搞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各級政府要增加投入,保障土地供應,落實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抓緊建立保障性住房使用、運營、退出等管理制度。
而從一線城市京滬深的地方兩會來看,各地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2011年房地產調控繼續從緊的思路。“最嚴格的調控”將繼續推行,房產稅漸行漸近,保障房的建設及供應將進一步提速。業內人士稱,2011年仍是房地產調控年,一些原本是短期舉措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將常態化,房地產市場短期難以走出政策偏緊的局面。
調控繼續從嚴
保障房建設發力
在正在召開的北京、上海、深圳兩會上,房地產調控成為熱門話題。各地都明確了調控繼續從嚴的態度,并表示要大力加強保障房建設。
“房地產調控要給點時間,給點耐心。我們讓房地產價格理性回歸的決心不變,而且一定能做到。”北京市副市長陳剛1月16日表示,房地產調控將采用行政、經濟等各種手段,特別是大幅度地投放保障房。北京市計劃在2011年全力做好住房保障工作,切實增加實物供給量,確保新建和收購20萬套,力爭竣工10萬套。
陳剛表示,政府一定能讓房地產價格理性回歸。對于部分市民“房價并未出現實質性下降”的直觀感受,陳剛表示,房價調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老項目不會直接降價,避免招致老業主的不滿,而會選擇在下一期開新盤時,調低預售價格或持平,實現成交價格的下降。陳剛說,在制定調控政策時,政府已經意識到,房地產行業應該首先滿足居民的居住需求,因而,這更應該算是一個民生領域,而非投資者的樂土。
在上海兩會上,上海市市長韓正表示,上海房地產市場要堅持以居住為主、以市民消費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為主,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按照國家部署做好房產稅改革試點各項準備工作,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如果政策的制訂者不能感同身受他們的緊迫感和渴求,不去解決他們‘蝸居’、‘房奴’的現實,上海這座城市就沒有吸引力,也就沒有未來。”韓正說,上海要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導的產業結構,不能只靠一股子熱情,關鍵在于創新。目前的住房制度解決不了一大批青年人、新上海人的住房難題,要解決好必須依靠制度創新。
韓正表示,2011年上海要全面推進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和動遷安置房“四位一體”的住房保障體系建設,讓更多的住房困難群眾住有所居,逐步改善居住條件。新開工建設和籌措保障性住房1500萬平方米、22萬套(間),供應1150萬平方米、17萬套(間)左右。繼續擴大廉租住房受益面,增加實物配租數量,實現廉租對象應保盡保;全面推進中心城區和部分郊區經濟適用住房申請供應工作,進一步放寬申請準入標準。多渠道籌措公共租賃住房,建立健全公共租賃住房建設、管理運營機制,在有條件的區開展供應試點。
深圳也明確表示,‘十二五’期間,深圳將大力建設安居型商品房,五年籌建保障性住房24萬套,形成覆蓋中低收入人群和各類人才的住房保障體系。時至今日,深圳房價并未明顯松動,相反在部分區域還有反彈。深圳將繼續擠壓樓市泡沫。
調控可能常態化
新一輪措施或適時出臺
“‘十二五’期間,房地產業仍然面臨重要的機遇,在解決就業和推動經濟發展方面將起到重要作用。”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表示,越是重要的行業,越是需要健康發展,仍然需要堅持對行業的調控和行業自身的不斷完善。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原本是短期舉措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將常態化,市場將長期面臨偏緊的政策環境。
目前,剛性需求依舊旺盛,樓市上漲動力超過了調控壓力。限貸、限購等一系列措施使得投資別墅、豪宅這類高價房的購買力無法利用銀行貸款進行投資,必須買房的剛性需求就成了市場成交的主體。而流動性過剩也成為房價上漲的一大動力。
此外,負利率以及愈加明顯的通貨膨脹,使得居民收入無形中受損。購買房產被很多人視為抑制通脹、財產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徑。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近日透露,2011年部分城市房價繼續上漲的壓力仍然存在,調控將堅定不移。在落實已有政策的同時,將進行前瞻性研究,儲備新的調控措施。
這意味著,一旦市場再次出現量價齊漲的過熱跡象,新一輪的調控隨時可能到來。此外,在長期制度建設方面,房產稅試點也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中,重慶、上海已確定將開征房產稅。一旦房產稅的靴子落地,房地產市場將受明顯的影響。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