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員密集拜會國土部:爭取“十二五”用地政策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記者從國土資源部了解到,湖南、黑龍江、云南、河北、山西、天津、安徽等7省市負責人近日先后“拜會”國土部,與國土部部長徐紹史面談,并以“部省合作備忘錄”等形式,為各省“十二五”期間…
記者從國土資源部了解到,湖南、黑龍江、云南、河北、山西、天津、安徽等7省市負責人近日先后“拜會”國土部,與國土部部長徐紹史面談,并以“部省合作備忘錄”等形式,為各省“十二五”期間的用地爭取政策空間。
徐紹史最近撰文指出,“十二五”期間建設用地供求矛盾將更加突出,到2015年仍需要保守耕地不少于18.1億畝。
半個月來,徐紹史部長的會見安排頗為頻繁。
11月18日,徐紹史在北京會見了河北省省長陳全國;此前一日他在赴天津的調研中,與天津市副市長熊建平會面。
12月7日,徐紹史與安徽省長王三運簽署了皖江經濟帶的用地支持政策;8日下午又會見了湖南省委書記周強和省長徐守盛;緊接著又于9日上午會見了云南省委書記白恩培和省長秦光榮一行。
在一連串的會見活動中,湖南、云南、河北、黑龍江等4省的負責人前來國土資源部拜訪;而天津、安徽和山西三地,則是徐紹史去當地調研,并與當地政府簽訂了部省合作協議。
一位接近國土資源部的專家透露,對于前一種會見形式來說,這些省份向國土資源部爭取用地支持政策的行動還在進行中;而對于后一種形式來說,這些省份則是已經收獲到了與國土資源部合作的新政策支持。
例如,山西省與國土資源部簽訂了礦業用地新機制。在國土資源部監督下,山西省將對礦業用地進行創新,過去一些臨時礦業用地,將有望不納入當地的建設用地指標,減輕當地的用地指標壓力。
山西省國土資源廳總規劃師楊志強表示,山西省的礦業用地管理機制創新,包括從空間上優化礦業用地布局、推動礦業存量土地整合利用、建立部省合作工作制度等七個方面的內容。
與山西省的收獲類似,安徽省也在12月7日與國土資源部簽訂了支持皖江產業帶發展的用地支持政策。
據悉,地方的實際情況是,由于前任的連續透支用地指標,在本輪用地規劃修編以后,各地政府發現本屆政府手中可用土地指標已經不多。而產業經濟和城鎮建設的發展,又迫使地方政府不得不加大建設用地供應。
“各地都在修高鐵、建新城。”上述接近國土資源部的專家表示,從這兩年的地方城市建設布局就可以看出,很少有城市去完成舊城改造和拆遷的,都是大規模建設新區,由此就占用了大量的用地指標。
徐紹史撰文指出,“十一五”期間,我國每年新增建設用地需求1200萬畝,每年供應建設用地只有600萬畝。而且這600萬畝還優先供應重大項目,地方政府城鎮建設用地,很大程度上需要透支未來用地指標或城鄉統籌的方法解決。
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未來將合理確定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功能定位、產業布局、開發邊界,形成基本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一體化、網絡化發展的城鎮化新格局。12月14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表示將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上述專家表示,上述省市的負責人密集來訪,直接原因就是未來“十二五”發展的用地政策問題。在政策框架內,國土資源部可能會根據地方具體情況給予當地政府一定的創新空間,例如允許地方政府進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工作等。
未來“十二五”期間,城鄉建設用地統籌和節約集約用地仍然是土地政策的主調。記者獲悉,這正體現在國土資源部與各省市簽署的合作協議當中。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