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儲備制度將改 新增建設用地不能入儲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核心提示:專家表示,此項改革目的是不讓地方政府通過土地儲備手段拉高土地價格,進行囤地和炒地。 1600億,抑或更高。 12月28日,隨著北京2塊居住用地的出讓,北京2010年度土地出讓收入超過…
核心提示:專家表示,此項改革目的是不讓地方政府通過土地儲備手段拉高土地價格,進行囤地和炒地。
1600億,抑或更高。
12月28日,隨著北京2塊居住用地的出讓,北京2010年度土地出讓收入超過了1600億元。此時,距2011年元旦到來還有4天。
在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國指數研究院舉辦的“漢鎰金融講壇·金融危局下的土地金融制度突破”論壇上,一位接近國土資源部人士透露,地價不斷刷新,賣地收入不斷上升,給地方政府土地儲備制度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
“未來將限定儲備范圍,只能是三舊改造和重大項目用地才能儲備,新增建設用地不得納入儲備范圍,”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土地儲備中心作為地方政府壟斷和控制土地市場的工具,其作用已經超出了成立時界定的土地供應保障的范圍,成了推高地價和無限度擴張地方土地財政的工具。
2010年城市賣地收入超過2萬億
北京賣地收入和地價的雙漲,僅是2010年全國火爆土地行情的冰山一角。
中國人民大學土地管理系主任葉劍平在上述論壇上表示,今年前11個月,僅北京等12個主要城市賣地收入合計就超過了7000億元,全年城市賣地收入將超過2萬億元。
葉劍平表示,土地財政是不可持續的。不僅是因為土地資源不能支撐這樣的土地財政模式,更是因為由土地抵押、貸款而產生的金融風險,遠遠大于地方政府的賣地收入。
“地方政府利用手里土地進行的融資的規模是賣地收入的幾倍,”葉劍平表示,“十二五”土地政策的編制當中,就將改革土地財政問題列入了重要議程。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姜明安也表示,北京等地方政府每年利用土地儲備中心向銀行借上千億元貸款,其中積累的金融風險很大,其次是土地儲備成了地方政府抬高地價和壟斷土地出讓的工具。最后,土地儲備制度還容易滋生腐敗,招拍掛制度雖然透明,但是也容易推高地價和產生權力尋租的空間。
國土資源部政策法規司司長王守智在上述論壇上表示,國土資源部通過檢查地方政府的供地計劃完成情況,制定供地相應的處罰措施,例如規定沒有完成供地計劃,或者沒有將70%住宅用地供應給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地方政府,暫停高檔住宅用地供應等。
但是,這些措施都是暫時性的。
限制儲備范圍
記者了解到,由國土資源部牽頭的《土地管理法》修改當中,將對土地儲備制度進行修改。
據王守智介紹,土地儲備制度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是限定土地儲備范圍,對于新增建設用地,不能進入土地儲備。土地儲備只能對“三舊”用地等存量建設用地進行整理和儲備,以及對重大建設項目用地進行儲備。
為了限制地方政府利用土地儲備手段進行囤地和炒地,國土資源部還和證監會等金融監管部門,一起加強了對土地金融的風險防控。
王守智介紹說,不能讓地方政府通過土地儲備手段拉高土地價格,然后將土地向銀行抵押,將風險轉嫁給銀行。
為此,國土部正在和證監會等部門聯合進行房地產企業上市、增發融資的審核工作,以此防止不良土地和房地產資產進入資本市場和流通市場,防止土地炒賣。
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副總工程師鄒曉云表示,很多地方政府的土地儲備中心都是將新增建設用地,尤其是農地被征用以后,直接進入土地儲備中心,經過政府有形的手控制,將土地賣給開發商等用戶,政府從中獲得高額的土地差價。
漢鎰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郭鈞表示,要防范不良土地資產進入資本市場,還需要完善資本市場規則。
王守智表示,除了限制政府征地范圍和土地收儲范圍以外,還要盡快推出集體建設用地的流轉政策,以市場化流轉,堵住地方政府借地生財的路子。
“在城市規劃范圍以外的集體建設用地,在符合規劃用途的情況下,可以參股、轉讓等形式參與到土地經營分配收益;在城市規劃范圍以內的集體建設用地,在不被規劃進公益項目等前提下,也可以參與到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王守智說,將要逐步推進集體建設用地流轉,以減少地方政府征地和儲備土地的范圍。
記者了解到,除了《土地管理法》修改中將涉及土地儲備制度修改以外,國土資源部還在研究存量土地和增量土地利用政策,以規范地方儲備土地制度。
增量土地將更多采用直接流轉的形式進行,而存量土地則更多采用儲備和征收的方式進行。
王守智表示,目前對于閑置土地等存量土地,超過2年的,都采取無償收回的方式,這種行政性手段也有局限性。接下來,國土部門會研究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結合的調控手段。
例如,對于閑置土地,規定無償收回會面臨比較大的難度,采取征收高額閑置土地費,囤地將會賠錢,這樣可以改變囤地和閑置用地比較多的問題。
同樣,此類經濟性手段也在被考慮用在土地儲備制度的改革上。對于地方政府儲備的土地,要想加快其變成有效供應土地,而不是地方政府囤地和炒地的工具,就必須對其征收“閑置費”之類的費用。
王子才表示,土地儲備制度的改革,并不會影響土地供應的問題。因為土地一級開發交給市場以后,通過專業的一級開發公司,將會加快土地供應節奏。以“BT”等形式為主的土地一級開發形式,將發揮比較大的作用。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