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應為跨境人民幣結算擴容開道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央行、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和銀監會近日聯合審定北京、天津、內蒙古等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計67359家企業參加出口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這些試點企業自12月3日起可按…
央行、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和銀監會近日聯合審定北京、天津、內蒙古等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計67359家企業參加出口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這些試點企業自12月3日起可按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開展出口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按照相關規定辦理出口報關手續,并享受出口貨物退(免)稅政策。
推動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是我國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減少對美元依賴的重要步驟。我國政府稍早時候已表示特別關注美國財政赤字和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可能會引發通脹,使美元貶值,進而傷害中國持有的巨額美元資產。盡管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仍是遙遠的目標,但在當下用人民幣結算相當部分的貿易,對我國有很多好處。比如,將減少中國出口商的匯率風險,還可以減少我國外匯儲備的積累。鑒于最近的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嚴重打壓了歐元,匯兌風險加劇,再加上眼下國際國內環境仍處在深刻復雜的變化之中,尤其歐美等大國經濟復蘇乏力,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面臨的深層次矛盾也依然存在,國際主流結算貨幣匯率浮動,給企業貿易結算帶來了較大風險。因此,隨著我國對外貿易量的不斷增長,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的進一步推進勢在必行,而且,人民幣的國際化,最初必須通過跨境貿易渠道擴大人民幣流出境外的份額,從而形成一定的規模,進而為人民幣國際化的第二步、第三步奠定堅實基礎。
自2009年7月試點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以來,我國在推動跨境人民幣結算迅速發展方面,給予了很多政策傾斜和支持。《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及其實施細則、《境外機構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辦法》以及《國家開發機構人民幣債券發行管理暫行辦法》等政策及時出臺,使得人民幣資金結算、清算渠道便捷、順暢,人民幣出口退(免)稅及進出口報關政策清晰明確,操作流程便利,受到了試點企業的普遍歡迎。從5個試點城市到如今擴至20個試點地區,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已遍布全國大多數省(市),試點企業從365家擴大到67359家,試點正在向縱深推進。資料顯示,自試點開始至今年9月末,銀行累計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1970.8億元。其中,貨物貿易出口結算金額177.3億元,貨物貿易進口結算金額1570.9億元;服務貿易及其他經常項目結算金額222.6億元;為境外參加銀行共開立493個人民幣同業往來賬戶,賬戶余額191.4億元。而自今年6月擴大試點后,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量大幅增長,各試點地區銀行累計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3400億元,是試點擴大前結算量的7倍多。
下一步,為了確保我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工作能夠由試點轉為全面鋪開,還要著力解決當前跨境結算中的幾個制約因素。
首先,隨著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迅速發展,如果人民幣緊盯美元,或者名義上通過匯改已退出盯住制而實際上依然是盯住美元,而且人民幣存在持續的單邊升值壓力,那么,盡管未來人民幣的資產方愿意接受人民幣,但人民幣的負債方怕就不愿意接受人民幣了。因此,必須切實加快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步伐,變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人民幣匯率為由市場供求決定的人民幣匯率;變緊盯美元的盯住匯率制度為參考一籃子貨幣調節的匯率制度;變單邊升值的人民幣匯率制度為雙向波動、不斷增強彈性的人民幣匯率制度。
其次,為配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向縱深推進,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央行應加快研究跨境人民幣融資政策,以增加人民幣對外資產,減輕我國對外資產負債貨幣錯配的壓力。目前,跨境人民幣融資的試點正在積極推進,接下來,跨境人民幣融資政策的著力點應當是,單獨統計跨境人民幣的融資貸款規模,但規模計入人民幣貸款規模;對境外項目人民幣融資利率暫不全面放開,而是有序推進;個別重大項目,在原則執行境內人民幣貸款利率下限管理政策的前提下,試點銀行可經請示央行同意后,結合當地市場利率水平靈活確定貸款利率。
其三,央行理應進一步推進境外人民幣資金的流動和交易機制,積極拓展海外人民幣投資渠道,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并將人民幣離岸市場與在岸市場形成有效協調和對接。筆者以為,目前在香港建立人民幣離岸市場、在上海建立人民幣在岸市場的定位比較科學合理,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可以說,在人民幣沒有完全自由兌換前,給流出境外的人民幣一個交易市場,并確保境外人民幣的迅速回流,才能促進人民幣貿易結算的進一步拓展。
來源:上海證券報
延伸閱讀
- 上一篇:王福重:不必固守3%通脹標準 下一篇:李翔:轉型期的個人投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