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不宜急松急緊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中國信貸增量屢屢超出預期,美聯儲不斷量化寬松的雙重刺激下,中國資產市場在一片歡騰中度過了美好的后危機時代前半段。然而,近期歐債危機風云再起,美元升勢不斷,這些因素讓資產泡沫前景…
在中國信貸增量屢屢超出預期,美聯儲不斷量化寬松的雙重刺激下,中國資產市場在一片歡騰中度過了美好的后危機時代前半段。然而,近期歐債危機風云再起,美元升勢不斷,這些因素讓資產泡沫前景凄涼。
尤其是中國貨幣政策的快速收緊。短短十日內兩次上調準備金率,目前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已經高達19%,處于歷史上相當高的水平。這一下子讓資產泡沫陷入了深深的恐懼之中,大有風詭云譎之勢。
雖然從2009年天量信貸政策實施之初,收緊貨幣政策的呼聲就不絕于耳,但是直到今年10月份之前,依然還沒有人敢于想象央行會迅速收緊貨幣政策。這對于銀行系統的流動性勢必會產生深刻的影響。
今年1月到9月,四大行新增人民幣貸款分別為9276億元、8742億元、6751億元和6448億元。工行年度投放目標在9000億元左右,農行行長張云3月曾表示全年新增貸款目標為7600億元,建行設定了全年7500億元的投放目標,中行上報的年度信貸投放目標為1萬億元。
如此一來,四大國有銀行在四季度可用的信貸額度僅剩2900億元左右。加上近期存款準備金率的不斷上提,意味著11月和12月新增信貸投放將相當緊張,這對于前段時間不斷上升的股市,還有實體經濟都將產生不小的壓力。
其實,中國的貨幣緊縮過程只是剛剛開始起步。在近兩年“強心劑”式經濟增長政策的實施下,貨幣泛濫處于十分嚴重的水平,這是以短期貨幣刺激,超支未來經濟增長的歷史必然。尤其這一過程還伴隨著美元貨幣之水的不斷“外侵”,就使得流動性泡沫的膨脹程度看起來更加離譜。
曾經,大多數人都認為依賴貨幣超發,讓股市和房地產泡沫雙雙起舞,就能夠自然地帶動實體經濟復蘇和繁榮。在經歷了兩年多的貨幣注水之后,各國央行都明顯意識到了未來惡性通脹的風險。尤其是下半年以后,中國經濟的CPI通脹趨勢日漸明顯,普通居民的生存狀況堪憂。這些或許是貨幣政策提早收緊的主要原因。
但是貨幣政策收緊速度過快亦不是我們所愿意看到的,這有可能導致經濟的“硬著陸”。
更為糟糕的是,美元量化寬松也有結束的可能。隨著美國財政赤字的不斷上揚,美元流動性的持續膨脹,這一切并未帶來實體經濟的明顯改善,這都使得伯南克和奧巴馬政府面臨巨大的輿論壓力。再進行更大規模的數量寬松可能性越來越小。在可預期的時間內,美元中期反彈是完全可以預期的。
如果美元走強趨勢得以確立,那么屆時中國貨幣政策勢必會在現有的基礎上,跟隨美聯儲的政策而動,緊縮周期會更為猛烈。但同時,我們會面臨著貨幣政策的急速收緊,可能導致的經濟增長停滯。到時候如果資本回流歐美的趨勢過于明顯,中國經濟因為猛踩剎車而“硬著陸”。
屆時“保增長”壓力再次出現是否會再次面臨啟動“強心針”的方式刺激經濟。天量信貸、極度寬松是否會再重出江湖?
這些年,中國貨幣政策承擔了太多的使命。抑制通貨膨脹,調整經濟結構,保持經濟增長,惠及民生事務,都在一定時間段內成了貨幣政策的任務。再這么下去,中國的貨幣政策看起來無所不能,到最后可能就是什么都完不成。
延伸閱讀
- 上一篇:深入理解當前的通脹機理 下一篇:額外印花稅嚇住熱錢 香港樓市成交量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