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貨幣 放松地產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昨日,湖南省發改委開會傳達中央精神,明確國家層面有兩個不可能:不可能出臺像2008年底那種大范圍、大規模的4萬億投資政策;不可能松動房地產政策,現在只會預調微調。對于第一個不可能,筆…
昨日,湖南省發改委開會傳達中央精神,明確國家層面有“兩個不可能”:不可能出臺像2008年底那種大范圍、大規模的4萬億投資政策;不可能松動房地產政策,現在只會預調微調。
對于第一個不可能,筆者上周專欄《“4萬億”不會重來》已有論證。對于第二個不可能,則需具體分析。
中央提出“穩增長”,又不打算通過大規模的投資政策來刺激經濟,那么經濟增長的動力何在?目前的思路,一方面是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鐵路、能源、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一方面是通過補貼和減稅來促進汽車、家電等內需;一方面還是以政府投資來拉動,通過加快部分項目審批實現。
由于加快項目審批從政府層面來看最易操作,所以也最先啟動,發改委門前再現排隊潮。坊間對此多有重蹈覆轍之譏。其實,地方政府和企業想上項目,未必是錯誤的。避免重復建設、產能過剩,正是市場經濟題中應有之義。
上一輪經濟刺激政策之所以過頭,不在于上項目,而在于天量信貸嚴重弱化了地方政府和企業的預算約束。地方平臺債風險和銀行不良資產,源頭皆在于此。
鼓勵民間資本參與一些壟斷領域,因涉及部門利益等深層次問題,并非短期即能見效。至于擴大內需,醞釀新一輪汽車下鄉政策,給予節能家電補貼,會有一定效果。但最能拉動經濟增長的,還是房地產。
眾所周知,房地產是最大的內需,目前之所以不在“穩增長”的政策范疇內,是因為持續數年的房地產調控還沒有完全實現目標,本屆政府不希望半途而廢。
但如果房地產市場繼續低迷,則“穩增長”很難。一方面,房地產的市場規模及產業延伸度遠非其他行業可比;另一方面,既沒有天量信貸,又沒有豐厚的土地出讓金,地方政府主導的投資便是無米之炊。
從客觀形勢來看,房地產市場也到了放松的時候。
房地產本身兼具投資屬性和消費屬性。此前因其投資屬性被放大,導致房價過高,引發“史上最嚴厲調控”。而調控不但打擊了投資需求,也打擊了消費需求。
像首套房這樣的剛性需求,完全可以下調房貸比例;對于家庭成年子女購房,亦應解除限購。這些并非權宜之計,而是滿足人民群眾的合理需求。
如果既能穩住房價,又能促進成交量放大,同時還能拉動經濟,就會是“三全其美”的局面。
這一局面并非空想。只要稍微放松房地產調控的同時,管住貨幣閘門,房地產市場有可能出現量升價平的局面,實現多贏。
近期部分地方政府開始以各種方式“微調”樓市,均已獲得默許。中央表態亦有變化,在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思路上用到了“穩定”二字,與“穩增長”的政策取向是一致的。只要貨幣政策不大幅放松,就不用擔心重蹈覆轍。
延伸閱讀
- 上一篇:信貸平穩適度增長 難現天量投放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