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峰:如何解讀周小川“援歐時機論”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據新京報報道,對于在歐債危機后中國援助歐洲的問題,央行行長周小川作出最新表態:中國對歐洲的援助存在時機問題,首先看歐洲人下一步做得怎樣。周小川,下一步主要看歐元區國家能否落實7月…
據新京報報道,對于在歐債危機后中國援助歐洲的問題,央行行長周小川作出最新表態:中國對歐洲的援助存在時機問題,首先看歐洲人下一步做得怎樣。周小川,下一步主要看歐元區國家能否落實7月21日歐盟峰會的決議,現在部分國家還在討論,需通過一些程序來做出決定,在此之前中國可以研究,但不好說下一步怎么辦。
觀察家稱,隨著意大利被標普降低評級,歐盟五國(即葡萄牙、意大利、愛爾蘭、希臘及西班牙)的困境更為惡劣,歐盟應對措施如果效果不理想,危機恐怕仍將蔓延。事實上,從法國銀行業持有45%的意大利債務總量現況看,包括德法在內的歐洲國家很難“獨善其身”。
金融危機陰影漸濃,經濟衰退之聲漸起,國際貨幣基金(IMF)如果要散財伸援歐洲,存在著“口袋夠不夠深”的問題。IMF總裁克莉絲丁-拉嘉德也坦承,“IMF的公信力,以及行動奏效的能力,取決于它能不能因應最壞的情況。我們將近四千億美元的放款能力今天看來寬綽,和脆弱國家的可能需求相比,卻黯然失色。”
反過頭來看央行行長周小川的表態,側面地表明,這位中國金融領域的主管官員頭腦是清醒的。
首先,中國對歐洲債務危機問題還是抱以最好的希望。歐盟是中國最大貿易伙伴,無論政治考量,還是經濟考量,北京至今相信歐洲經濟能夠克服困難,仍然愿意擴大對歐洲的投資,力所能及地幫助歐洲。此前,中國曾與金磚五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發表聯合聲明稱,樂于在必要的時候,根據各國國情透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或者其他國際機構向歐洲提供援助。
其次,“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乃中國的當務之事。一方面,中國政府還必須通過宏觀調控,理順和解決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三者的關系,控制好物價的總水平;另一方面,中國也需做最壞的打算,加強本國金融體系的抗風險能力,以準備“過冬”的打算應對全球經濟形勢的持續惡化,防止經濟出現大的波動。
此外,歐債危機是由債務危機、銀行危機及經濟危機等多重危機共同作用的結果,公共財政的一體化遲遲未能實現也是危機的重要根源。歐洲求解危機紓困之道的同時,必須重新檢視自身的金融體系存在問題并加以改革;而這些都需要歐洲有關國家凝聚共識,堅定維護歐元區穩定的共同決心。當然,拆解和理順這些問題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時機的。
同時,中國也不愿意看到歐洲自筑籬笆,希望歐洲有個友善姿態,尊重我們的平等利益訴求。有數據表明,中國對歐出口商品中,僅有不到1%未被課征反傾銷稅。誠如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所說:“中國人在幫助別人的時候,往往都是不設定前提的,我們只是希望在以誠待人的同時能夠得到對方的尊重。”歐洲應該在某些方面上更有作為一點,比如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擴大雙向的經濟技術方面的投資與合作,降低或減少雙邊貿易摩擦。
伊索有句名言:“一致是強有力的,而紛爭易于被征服”!
在困難面前,歐洲需要團結,落實相關決議和加緊改革與共同應對。團結就是力量,中國也愿意和有關國家和經濟組織一起,適時地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和歐洲國家共同解決危機。
來源:中國經濟網
觀察家稱,隨著意大利被標普降低評級,歐盟五國(即葡萄牙、意大利、愛爾蘭、希臘及西班牙)的困境更為惡劣,歐盟應對措施如果效果不理想,危機恐怕仍將蔓延。事實上,從法國銀行業持有45%的意大利債務總量現況看,包括德法在內的歐洲國家很難“獨善其身”。
金融危機陰影漸濃,經濟衰退之聲漸起,國際貨幣基金(IMF)如果要散財伸援歐洲,存在著“口袋夠不夠深”的問題。IMF總裁克莉絲丁-拉嘉德也坦承,“IMF的公信力,以及行動奏效的能力,取決于它能不能因應最壞的情況。我們將近四千億美元的放款能力今天看來寬綽,和脆弱國家的可能需求相比,卻黯然失色。”
反過頭來看央行行長周小川的表態,側面地表明,這位中國金融領域的主管官員頭腦是清醒的。
首先,中國對歐洲債務危機問題還是抱以最好的希望。歐盟是中國最大貿易伙伴,無論政治考量,還是經濟考量,北京至今相信歐洲經濟能夠克服困難,仍然愿意擴大對歐洲的投資,力所能及地幫助歐洲。此前,中國曾與金磚五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發表聯合聲明稱,樂于在必要的時候,根據各國國情透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或者其他國際機構向歐洲提供援助。
其次,“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乃中國的當務之事。一方面,中國政府還必須通過宏觀調控,理順和解決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三者的關系,控制好物價的總水平;另一方面,中國也需做最壞的打算,加強本國金融體系的抗風險能力,以準備“過冬”的打算應對全球經濟形勢的持續惡化,防止經濟出現大的波動。
此外,歐債危機是由債務危機、銀行危機及經濟危機等多重危機共同作用的結果,公共財政的一體化遲遲未能實現也是危機的重要根源。歐洲求解危機紓困之道的同時,必須重新檢視自身的金融體系存在問題并加以改革;而這些都需要歐洲有關國家凝聚共識,堅定維護歐元區穩定的共同決心。當然,拆解和理順這些問題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時機的。
同時,中國也不愿意看到歐洲自筑籬笆,希望歐洲有個友善姿態,尊重我們的平等利益訴求。有數據表明,中國對歐出口商品中,僅有不到1%未被課征反傾銷稅。誠如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所說:“中國人在幫助別人的時候,往往都是不設定前提的,我們只是希望在以誠待人的同時能夠得到對方的尊重。”歐洲應該在某些方面上更有作為一點,比如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擴大雙向的經濟技術方面的投資與合作,降低或減少雙邊貿易摩擦。
伊索有句名言:“一致是強有力的,而紛爭易于被征服”!
在困難面前,歐洲需要團結,落實相關決議和加緊改革與共同應對。團結就是力量,中國也愿意和有關國家和經濟組織一起,適時地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和歐洲國家共同解決危機。
來源:中國經濟網
延伸閱讀
- 上一篇:請把M2增幅拉回到16%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