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CPI“破5”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人民銀行宣布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的第二天,國家統計局公布了11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5.1%。雖然在國家近期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導下,我國食品價格漲…
在人民銀行宣布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的第二天,國家統計局公布了11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5.1%。雖然在國家近期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導下,我國食品價格漲幅已經放緩,甚至一些品種的價格出現回落;雖然12月份“翹尾”因素消除,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未來幾個月CPI漲幅有可能繼續走高。
從公布的數據來看,11月份CPI環比上漲1.1%,主要來自于三個部分:食品價格環比上漲2%,居住類價格環比上漲1.8%,衣著類價格環比上漲1.6%。這三類商品對環比指數的貢獻率分別是0.7個百分點、0.3個百分點和0.1個百分點。
尤其是食品價格同比上漲幅度較大,11月份食品類價格上漲11.7%,拉動CPI上漲3.8個百分點,貢獻率74%。其中,糧食價格上漲14.7%,食用油價格上漲14.3%,水果價格上漲28.1%,蛋類價格上漲17.6%。
通過對CPI結構的分析,可以知道當前我國的通貨膨脹形勢出現了新的變化。一方面,食品價格并沒有因為蔬菜價格的高位回落而放慢增長,反而在鮮果和雞蛋價格上漲的推動下繼續走高。另一方面,由于居住類價格和衣著類價格的明顯增長,11月份的非食品CPI升至1.9%,為2008年10月以來的高點。而在上一輪通脹周期中,當非食品CPI于2008年6月攀升至1.9%時,CPI已經過了周期峰值。
根據這些新變化似乎可以判斷,5.1%還不是本輪物價周期的頂峰,明年上半年CPI還可能會出現更大幅度的波動。
首先,市場流動性依然充足。為了應對金融危機,2009年銀行投放貸款9.59萬億元,2010年7.5萬億元的投放目標也基本完成。由于通貨膨脹首先是一個貨幣問題,大量的貨幣投放,最終會逐步反映到物價上來。
其次,雖然國家為調控農產品價格采取了許多措施,但從季節看,冬季是農產品供應的淡季,產品供給與前幾個月相比受到限制,即使采取大棚溫室生產也不能完全消除這種季節的影響,而且以往冬季幾乎都是蔬菜等農產品的高價時候。
再次,雖然11月的CPI仍然與前幾個月一樣,主要還是受食品價格和居住類價格上漲的影響,兩項共占總漲價因素的92%。但就食品而言,影響其價格上升的因素更多體現在成本方面。例如,進入2010年以來,國內農用柴油、農用地膜和農藥等農資產品的價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漲,生產、流通環節人工成本更是大幅上漲。
最后,從需求角度看,元旦春節即將到來,兩節歷來是消費的高峰期,這也不可避免地向上拉高物價。
當然,由于國家加大了宏觀調控力度,我國消費市場供大于求的大形勢也未發生變化,明年政府肯定可以對物價進行有效控制,CPI全年漲幅有望呈現前高后低走勢。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