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能為日本“救市”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近日,日本政府宣布千億美元進行海外投資、強調干預匯市遏制本幣升值、惠譽警告日本將下調其主權評級,一連串觸動市場神經的事件讓世界再度關注起日本在當前全球經濟“大動蕩”環境中的一…
近日,日本政府宣布千億美元進行海外投資、強調干預匯市遏制本幣升值、惠譽警告日本將下調其主權評級,一連串觸動市場神經的事件讓世界再度關注起日本在當前全球經濟“大動蕩”環境中的一舉一動。
就業界普遍關注的日元升值和日本國債評級下調等問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北京專訪了日本大學EMBA終身教授、日中管理學院院長、日本經濟技術國際推進會理事長李克先生。
借助海外投資化解日元升值困境
第一財經日報:瑞士法郎和日元一直是美元疲軟后國際的主要避險貨幣,近期瑞士政府宣布本幣盯住歐元,瑞士法郎的避險功能正在衰退,那么日元避險能力相對再次凸顯,您認為日元未來的匯率會有怎樣的波動?
李克:至少一年之內,日元升值的勢頭不會有很大改變,未來幾個月日元還有5%~10%的上升空間,到明年一季度日元兌美元匯率會走到70:1~75:1的空間當中。主要依據是美國近期的經濟數據反映出美國經濟復蘇不明朗,第三輪量化寬松出臺的可能性很大,造成日元持續升值。
日報:此前日本政府一直強調要干預日元升值,您認為將會采取怎樣的措施?
李克:日本政府可以選擇的無非是財政和貨幣兩個手段,貨幣手段比如單獨干預、呼吁G20協調等已采用的手段作用都不明顯。日元升值的勢頭通過國際合作來解決不太可行。
目前來看,財政手段是日本政府解決升值問題的一個出路,日本近期推出千億美元的海外投資計劃,其實是一種財政政策,從產業角度來講是把日元升值對日元帶來的負面影響化解到最小,因為日元升值對出口不利但對進口有利,有利于日本進行對外直接投資。通過海外產業轉移的辦法使日元升值的危害減到最小。我認為這是日本政府現在的一個思路。
化解巨額國債仍有政策空間
日報:惠譽近日警告將下調日本國債評級,您怎么評估日本國債的信用風險?
李克:總體來講,日本國債問題并不嚴重,盡管目前日本債務大概是GDP的兩倍,但其主要購買方日本本國機構和居民占到94.7%,所以海外投資基金和海外投資者的舉動對其價格波動的影響不大。
此外,日本國內經濟發展不是特別理想,面臨通貨緊縮。盡管日本的利率很低,但是如果加上每年幾個點的通縮率,日元資產的真實回報率仍然在上升,這種情況下對于國債預期利率市場是可以接受的。
日報:面對GDP兩倍之多的國債規模,日本政府在償還問題上是否也會“發新債,償舊債”?
李克:如果想償還國債,日本還是有很多方法的,最重要的是日本的稅負比一般發達國家都要低。比如日本目前討論將消費稅從5%提高到10%,而美國的消費稅早已超過了這一標準。日本的所得稅一般只有百分之十幾,而美國早在百分之三十以上了,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更是在百分之五十以上,所以日本還是有足夠的手段去解決債務問題的。
以外匯儲備推動產業升級
日報:如何看待日本政府近期宣布將動用1000億美元外匯儲備進行海外投資,它的主要意圖是什么?
李克:日本和美國不一樣,美國進行海外投資主要是以金融和服務業為先導,但是日本進行海外投資的背景是日元升值。因為升值對于本國留在國內的制造業影響非常大,所以日本海外投資的主要是針對制造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為主。所以日本政府現在想做的是幫助中小企業走出去,所以對于海外流動性的影響很有限。
日報:當前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給中國規模巨大的外匯儲備帶來風險,當年日本也面臨巨額外儲的情況,它的解決方式有什么可供參考?
李克:外匯儲備需要有一個度,過多的外匯儲備對中國經濟來說雖是福音,但在某種情況下反而會變成惡果。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就曾因大量的外匯儲備導致內部的資產泡沫化,中國現在也有這方面的跡象。
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對外投資,鼓勵企業走出去,鼓勵民間投資的多元化和國際化等方式,盡快尋找這方面的出路,把過多的類似外匯儲備轉移出去,以解決巨額外匯儲備和推動產業升級兩個階段性矛盾。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就業界普遍關注的日元升值和日本國債評級下調等問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北京專訪了日本大學EMBA終身教授、日中管理學院院長、日本經濟技術國際推進會理事長李克先生。
借助海外投資化解日元升值困境
第一財經日報:瑞士法郎和日元一直是美元疲軟后國際的主要避險貨幣,近期瑞士政府宣布本幣盯住歐元,瑞士法郎的避險功能正在衰退,那么日元避險能力相對再次凸顯,您認為日元未來的匯率會有怎樣的波動?
李克:至少一年之內,日元升值的勢頭不會有很大改變,未來幾個月日元還有5%~10%的上升空間,到明年一季度日元兌美元匯率會走到70:1~75:1的空間當中。主要依據是美國近期的經濟數據反映出美國經濟復蘇不明朗,第三輪量化寬松出臺的可能性很大,造成日元持續升值。
日報:此前日本政府一直強調要干預日元升值,您認為將會采取怎樣的措施?
李克:日本政府可以選擇的無非是財政和貨幣兩個手段,貨幣手段比如單獨干預、呼吁G20協調等已采用的手段作用都不明顯。日元升值的勢頭通過國際合作來解決不太可行。
目前來看,財政手段是日本政府解決升值問題的一個出路,日本近期推出千億美元的海外投資計劃,其實是一種財政政策,從產業角度來講是把日元升值對日元帶來的負面影響化解到最小,因為日元升值對出口不利但對進口有利,有利于日本進行對外直接投資。通過海外產業轉移的辦法使日元升值的危害減到最小。我認為這是日本政府現在的一個思路。
化解巨額國債仍有政策空間
日報:惠譽近日警告將下調日本國債評級,您怎么評估日本國債的信用風險?
李克:總體來講,日本國債問題并不嚴重,盡管目前日本債務大概是GDP的兩倍,但其主要購買方日本本國機構和居民占到94.7%,所以海外投資基金和海外投資者的舉動對其價格波動的影響不大。
此外,日本國內經濟發展不是特別理想,面臨通貨緊縮。盡管日本的利率很低,但是如果加上每年幾個點的通縮率,日元資產的真實回報率仍然在上升,這種情況下對于國債預期利率市場是可以接受的。
日報:面對GDP兩倍之多的國債規模,日本政府在償還問題上是否也會“發新債,償舊債”?
李克:如果想償還國債,日本還是有很多方法的,最重要的是日本的稅負比一般發達國家都要低。比如日本目前討論將消費稅從5%提高到10%,而美國的消費稅早已超過了這一標準。日本的所得稅一般只有百分之十幾,而美國早在百分之三十以上了,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更是在百分之五十以上,所以日本還是有足夠的手段去解決債務問題的。
以外匯儲備推動產業升級
日報:如何看待日本政府近期宣布將動用1000億美元外匯儲備進行海外投資,它的主要意圖是什么?
李克:日本和美國不一樣,美國進行海外投資主要是以金融和服務業為先導,但是日本進行海外投資的背景是日元升值。因為升值對于本國留在國內的制造業影響非常大,所以日本海外投資的主要是針對制造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為主。所以日本政府現在想做的是幫助中小企業走出去,所以對于海外流動性的影響很有限。
日報:當前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給中國規模巨大的外匯儲備帶來風險,當年日本也面臨巨額外儲的情況,它的解決方式有什么可供參考?
李克:外匯儲備需要有一個度,過多的外匯儲備對中國經濟來說雖是福音,但在某種情況下反而會變成惡果。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就曾因大量的外匯儲備導致內部的資產泡沫化,中國現在也有這方面的跡象。
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對外投資,鼓勵企業走出去,鼓勵民間投資的多元化和國際化等方式,盡快尋找這方面的出路,把過多的類似外匯儲備轉移出去,以解決巨額外匯儲備和推動產業升級兩個階段性矛盾。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