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限購高壓態勢不改樓市結構生變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謠言剛起,便被澄清,這足以說明政府對此輪房地產調控的決心。
謠言剛起,便被澄清,這足以說明政府對此輪房地產調控的決心。
針對近日個別媒體“北京市正在研究放寬限購政策,擬放寬對高端項目的限購”的傳言,北京市住建委負責人明確表示,“傳言不實”,北京會堅決執行房地產調控政策。
土地收入銳減謠言漸起
北京市住建委負責人表示,北京市會堅決貫徹落實國家和本市制訂的包括限購在內的一系列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確保實現房價控制目標,限購政策決不會放松,沒有調整的安排,也不會按照房屋檔次、價格區別對待。
此前某媒體報道稱,限購政策導致樓市成交量劇減,使得地方政府相應的稅費收入也大幅減少。同時,樓市的低迷已經傳導至土地市場,最近北京已有多宗土地出現“流拍”。為此,有官員私下抱怨,“要限購,又要蓋保障房,還要GDP增長,地方沒錢怎么搞?”
統計數字顯示,2010年隨著北京房地產市場的持續火熱,土地市場也呈現了水漲船高的態勢,僅上半年成交土地115塊,建筑面積1248.1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了45%,土地出讓總金額為632.21億元。
但是,隨著“限購令”等房地產新政組合拳的陸續出臺,北京的土地市場遭遇了寒流。今年上半年,北京土地成交金額為313.46億,不足去年上半年632.21億元的一半。而今年上半年,北京住宅出讓金更是下滑了75.4%,僅為120.3億。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上述傳聞一出,引起市場熱議。但北京市住建委負責人的及時澄清,使市場重歸平靜。
房企資金緊張市場結構生變
但是,開發商資金鏈緊張卻是事實,這也導致了整個房地產市場結構在漸漸轉變。
北京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北京房地產開發項目到位資金為2034.3億元,由1至4月的同比增長2.2%轉為下降2.6%,這是數年來項目資金首次出現下調。而今年內連續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使得開發商融資環境也日益趨緊,這導致其拿地格外謹慎。
“北京的土地供應結構出現了明顯變化。在今年供應的住宅類地塊中,除豐臺近郊區供應了部分地塊之外,其他地塊均集中在遠郊區縣。土地供應郊區化,城區樓市供應稀缺,已經成為北京樓市的新趨勢。”北京中原地產張大偉說。
從目前的統計數據來看,北京郊區商品房供應明顯增加,僅今年前5月,房山交易量占到了全北京的30%以上。業內專家分析認為,這將直接影響今年北京樓市調控的結構。
業內專家還分析說,今年保障房供應比例上升,大部分住宅地塊均帶有保障房屬性,占比相對較高,也將進一步影響房地產市場結構。
來源:上海證券報
針對近日個別媒體“北京市正在研究放寬限購政策,擬放寬對高端項目的限購”的傳言,北京市住建委負責人明確表示,“傳言不實”,北京會堅決執行房地產調控政策。
土地收入銳減謠言漸起
北京市住建委負責人表示,北京市會堅決貫徹落實國家和本市制訂的包括限購在內的一系列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確保實現房價控制目標,限購政策決不會放松,沒有調整的安排,也不會按照房屋檔次、價格區別對待。
此前某媒體報道稱,限購政策導致樓市成交量劇減,使得地方政府相應的稅費收入也大幅減少。同時,樓市的低迷已經傳導至土地市場,最近北京已有多宗土地出現“流拍”。為此,有官員私下抱怨,“要限購,又要蓋保障房,還要GDP增長,地方沒錢怎么搞?”
統計數字顯示,2010年隨著北京房地產市場的持續火熱,土地市場也呈現了水漲船高的態勢,僅上半年成交土地115塊,建筑面積1248.1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了45%,土地出讓總金額為632.21億元。
但是,隨著“限購令”等房地產新政組合拳的陸續出臺,北京的土地市場遭遇了寒流。今年上半年,北京土地成交金額為313.46億,不足去年上半年632.21億元的一半。而今年上半年,北京住宅出讓金更是下滑了75.4%,僅為120.3億。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上述傳聞一出,引起市場熱議。但北京市住建委負責人的及時澄清,使市場重歸平靜。
房企資金緊張市場結構生變
但是,開發商資金鏈緊張卻是事實,這也導致了整個房地產市場結構在漸漸轉變。
北京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北京房地產開發項目到位資金為2034.3億元,由1至4月的同比增長2.2%轉為下降2.6%,這是數年來項目資金首次出現下調。而今年內連續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使得開發商融資環境也日益趨緊,這導致其拿地格外謹慎。
“北京的土地供應結構出現了明顯變化。在今年供應的住宅類地塊中,除豐臺近郊區供應了部分地塊之外,其他地塊均集中在遠郊區縣。土地供應郊區化,城區樓市供應稀缺,已經成為北京樓市的新趨勢。”北京中原地產張大偉說。
從目前的統計數據來看,北京郊區商品房供應明顯增加,僅今年前5月,房山交易量占到了全北京的30%以上。業內專家分析認為,這將直接影響今年北京樓市調控的結構。
業內專家還分析說,今年保障房供應比例上升,大部分住宅地塊均帶有保障房屬性,占比相對較高,也將進一步影響房地產市場結構。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