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保障房再起風波:面積縮水被指價格變相抬高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繼富二代、百萬富豪等諸多保障房騙購丑聞之后,深圳保障房分配風波再起。
在繼富二代、百萬富豪等諸多保障房騙購丑聞之后,深圳保障房分配風波再起。
上周四(15日),已公示成功申請到深圳保障房的數百申購者因不滿保障房面積,聚集在深圳市住宅售房管理服務中心門口,指責保障房面積“縮水”,并拒絕在購房合同上簽字,要求現房分配并更換房源。
對于市民反映的保障房使用面積較小的問題,深圳市住建局回應稱:“目前國家有關法規和政策只對保障性住房的建筑面積作出了明確規定,而對使用面積、使用率等并沒有提出要求。
中國指數研究院華南分院市場總監林建暉指出,申請保障房的大多屬于中低收入群體,購房人按照建筑面積購買,但真正使用的面積不到30平方米,原本低廉的價格變相抬高。
縮水:實際面積使用率不足63%
事發于市民發現實測的保障房使用面積過小。
9月2日,深圳住建局公布了第二次保障性住房合格申購人名單,同時并公布了有關房源,定于9月15日開始選房。
在正式選房之日的前夕,符合申請資格的申購人被告知:可分配的房源位于南山區松坪山寶深路南側的松坪村三期。
一些已等待兩年多的申購人便來到松坪村保障房項目所在地,經過實測發現,49平方米戶型使用面積不足29平方米,60平方米戶型使用面積不足38平方米,實際面積使用率不足63%。據稱,臥室僅能放一張很小的床,書桌都放不了。
按照此前深圳市政府制定的住房保障發展規劃 (2011~2015),到2015年底,保障性住房人均住房基準建筑面積不低于18平方米,使用面積系數不低于70%,且實現一次性簡裝修。
現場的申購人認為,“第一次申請可以買到80、90平方米大小的保障房,而我們卻只有48、60平方米的住房面積。”
“按照國家保障房的建筑標準,經濟適用房建筑面積要達到60平方米,實際使用率不得低于70%,但我們等了這么多年,卻等來這么小的房子,簡直無法住人。”申購人丁女士稱。
據現場松坪村三期保障房申請人反映,松坪村三期原本屬于公租房,現在卻當作經濟適用房。深圳市住建局回應稱,“深圳市住房保障‘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的關于使用面積系數70%的規定,是‘十二五’期末爭取實現的發展目標;松坪村三期是‘十一五’期間建設的住房保障項目,目前尚未達到這個要求。松坪村三期建筑面積為48.63至60.46平方米,經過市規劃測繪大隊的嚴格測算,該批次保障房套內建筑面積不低于建筑面積的70%。”
對此,林建暉認為,“深圳市保障房面積普遍都不大,只能滿足基本的居住功能。正常的商品房實際使用面積在70%~80%,但只有63%的使用率,的確是縮水嚴重。”
矛盾:可以分配的現房變期房
據資料顯示,在此次公示的經濟適用住房中,松坪村三期共提供經濟適用住房3647套,預計交付時間是2012年11月30日。建筑面積大多為48.63~60.46平方米,戶型為兩房一廳,基準售價東區為4762元/平方米,西區為4722元/平方米。
據悉,深圳市第一批保障房項目深云村、僑香村、梅山苑二期等早已經建好,另外1萬多套保障房在今年也已竣工,但有市民提出質疑:有現房可以分配,為什么申請的保障房變成了期房?
深圳市住建局的回應是:“由于‘十一五’期間安排建設的保障性住房竣工量偏少,近兩年雖然加大了建設力度,但受建設周期所限,難以在短時間內形成有效供給,這也給我們在現房房源的籌集上帶來很大困難。”
此外,深圳市住建局還表示,預售房制度是房地產市場的主要銷售方式,隨著住房保障體制機制的逐步完善,這種模式將成為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常態機制。
對此,林建暉稱,深圳市保障房分配制度沒有嚴格規范,此前也未曾公示房源,歷史遺留問題造成第一批保障房申請人至今仍未分到住房。
林建暉還認為,開發商承建保障房利潤低,為了維持利潤,開發商在建設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類似漏水、面積縮水等問題。
據記者了解,目前中海、招商等開發商承建的保障房項目,平均利潤率在6%左右。
林建暉表示,如果保障房分配機制未嚴格規范,今后或將有更多保障房分配矛盾出現。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上周四(15日),已公示成功申請到深圳保障房的數百申購者因不滿保障房面積,聚集在深圳市住宅售房管理服務中心門口,指責保障房面積“縮水”,并拒絕在購房合同上簽字,要求現房分配并更換房源。
對于市民反映的保障房使用面積較小的問題,深圳市住建局回應稱:“目前國家有關法規和政策只對保障性住房的建筑面積作出了明確規定,而對使用面積、使用率等并沒有提出要求。
中國指數研究院華南分院市場總監林建暉指出,申請保障房的大多屬于中低收入群體,購房人按照建筑面積購買,但真正使用的面積不到30平方米,原本低廉的價格變相抬高。
縮水:實際面積使用率不足63%
事發于市民發現實測的保障房使用面積過小。
9月2日,深圳住建局公布了第二次保障性住房合格申購人名單,同時并公布了有關房源,定于9月15日開始選房。
在正式選房之日的前夕,符合申請資格的申購人被告知:可分配的房源位于南山區松坪山寶深路南側的松坪村三期。
一些已等待兩年多的申購人便來到松坪村保障房項目所在地,經過實測發現,49平方米戶型使用面積不足29平方米,60平方米戶型使用面積不足38平方米,實際面積使用率不足63%。據稱,臥室僅能放一張很小的床,書桌都放不了。
按照此前深圳市政府制定的住房保障發展規劃 (2011~2015),到2015年底,保障性住房人均住房基準建筑面積不低于18平方米,使用面積系數不低于70%,且實現一次性簡裝修。
現場的申購人認為,“第一次申請可以買到80、90平方米大小的保障房,而我們卻只有48、60平方米的住房面積。”
“按照國家保障房的建筑標準,經濟適用房建筑面積要達到60平方米,實際使用率不得低于70%,但我們等了這么多年,卻等來這么小的房子,簡直無法住人。”申購人丁女士稱。
據現場松坪村三期保障房申請人反映,松坪村三期原本屬于公租房,現在卻當作經濟適用房。深圳市住建局回應稱,“深圳市住房保障‘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的關于使用面積系數70%的規定,是‘十二五’期末爭取實現的發展目標;松坪村三期是‘十一五’期間建設的住房保障項目,目前尚未達到這個要求。松坪村三期建筑面積為48.63至60.46平方米,經過市規劃測繪大隊的嚴格測算,該批次保障房套內建筑面積不低于建筑面積的70%。”
對此,林建暉認為,“深圳市保障房面積普遍都不大,只能滿足基本的居住功能。正常的商品房實際使用面積在70%~80%,但只有63%的使用率,的確是縮水嚴重。”
矛盾:可以分配的現房變期房
據資料顯示,在此次公示的經濟適用住房中,松坪村三期共提供經濟適用住房3647套,預計交付時間是2012年11月30日。建筑面積大多為48.63~60.46平方米,戶型為兩房一廳,基準售價東區為4762元/平方米,西區為4722元/平方米。
據悉,深圳市第一批保障房項目深云村、僑香村、梅山苑二期等早已經建好,另外1萬多套保障房在今年也已竣工,但有市民提出質疑:有現房可以分配,為什么申請的保障房變成了期房?
深圳市住建局的回應是:“由于‘十一五’期間安排建設的保障性住房竣工量偏少,近兩年雖然加大了建設力度,但受建設周期所限,難以在短時間內形成有效供給,這也給我們在現房房源的籌集上帶來很大困難。”
此外,深圳市住建局還表示,預售房制度是房地產市場的主要銷售方式,隨著住房保障體制機制的逐步完善,這種模式將成為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常態機制。
對此,林建暉稱,深圳市保障房分配制度沒有嚴格規范,此前也未曾公示房源,歷史遺留問題造成第一批保障房申請人至今仍未分到住房。
林建暉還認為,開發商承建保障房利潤低,為了維持利潤,開發商在建設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類似漏水、面積縮水等問題。
據記者了解,目前中海、招商等開發商承建的保障房項目,平均利潤率在6%左右。
林建暉表示,如果保障房分配機制未嚴格規范,今后或將有更多保障房分配矛盾出現。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延伸閱讀
- 上一篇:上海存量房逼近1000萬平方米 下一篇:低成交高庫存雙壓 房價注定匍匐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