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房地產企業資金鏈繃緊之后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房地產調控船到江心,卻現回頭之勢,雖然調控仍在進行,行政命令叢集,但房地產企業緊崩的資金鏈條卻在松動調控基石。
房地產調控船到江心,卻現回頭之勢,雖然調控仍在進行,行政命令叢集,但房地產企業緊崩的資金鏈條卻在松動調控基石。
截至5月16號,連續8天,資金流入A股市場的房地產板塊。這是極不尋常的舉動,房地產上市公司存貨大增、現金流收緊,資金卻追逐房地產板塊,說明嗅到了調控松動的味道。
數據說明房地產板塊沒有投資價值。截至4月25日,已公布年報的96家房企2010年末的總負債高達955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6588億元同比增長45%。去年挾高投資的余威,房地產贏利不錯,但今年一季度頹勢漸露。據WIND資訊統計,一季度行業總負債達1045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41.27%;113家房企一季度營業總收入較去年同期下滑4.86%;存貨達到了9035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40.21%。另據深圳交易所統計,房地產行業公司平均經營性現金流由2009年的4.89億元降至2010年的-9.74億元。
政策的松動是資金重新追逐地產股的根本原因。市場人士猜測,政府很有可能擔心房地產資金鏈條崩斷,不得不放松房地產公司在證券市場融資。
這種猜測并非空穴來風。今年3月1日,擁有大量房地產資源的金隅股份(601992,股吧)正式回歸A股市場,成為房地產融資開閘的導火索。在金隅股份上市50天后,4月19日,暫停上市長達5年的S*ST圣方公告表示,新華聯置地借殼S*ST圣方正式通過了證監會的批準。這是證監會暫停審批地產公司借殼和再融資一年后,第一家獲準借殼上市的房地產企業。一個月不到,5月12日,S*ST蘭光發布公告,公司于2011年5月11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批復文件,核準公司向寧波銀億控股有限公司發行6.98億股股份購買相關資產。在借殼事宜凍結一年后,S*ST蘭光重組獲批。同一天,S*ST九發(600180)公告稱,浙江新世界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購買了S*ST九發3740萬股股份,浙江新世界也由此成為S*ST九發的第一大股東。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先后有2家房企成功借殼,1家房企成為上市公司的新重組方,這讓市場怎么不猜疑,怎么不追逐?
有關部門作出了非正式澄清,中國證監會發行監管部副主任鄭莉4月15日表示,目前對所有涉及房地產業的上市公司的再融資申請,都需要征求國土資源部的意見進行審核,對于房地產上市公司融資的閘門沒有打開。但市場不相信澄清,而相信眼見為實,大筆資金進入房地產上市公司說明了一切。
政府似乎在房地產融資戰的博弈中敗下陣來,他們親手鎖上了房地產公司的資金庫,又親手打開。猛虎出籠。
我們不能嘲笑監管部門出爾反爾,因為居高不下的債務已經成為高懸于房地產市場頭頂、信托業頭頂甚至成為民間金融市場頭頂的堰塞湖。所謂金融業可以承受隨房價下挫30%都是不懂投資市場的胡言亂語,投資市場一旦下挫將沒有止境,而銀行業、信托業所有的房地產抵押物都將貶值,會立刻陷入資不抵債的困境。監管部門最大的失誤是,在收緊房地產貸款的同時,沒有建立一套正確的激勵機體制,促使房地產公司優勝劣汰、誠信而高質的企業脫穎而出,相反,普遍的收緊造成普遍的窘迫,中國最好的房地產公司都捉襟見肘,無力展開并購。事實上,政府顯然應該調整調控辦法,有收有放,有張有弛,讓市場恢復正常的功能,使大型合規的房企能夠成為并購市場的清道夫,以降低市場整體崩潰的風險。
房地產公司高企的債務是政府打開籠門的根本原因。從去年開始,房地產企業在銀行間接融資、股市與債市的直接融資鏈條被卡斷,房地產企業不得不開始在民間市場高息融資,通過房地產信托暗度陳倉,或者在境外高息融資,等待人民幣升值緩解還債壓力。
根據好買基金研究公司的整理,房地產信托數量大、收益率節節上升,已經臨近危險邊緣。
根據房地產信托業協會公布的數據,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房地產信托業生意紅火。從單月產品發行數量和規模上來看,房地產信托數量在去年11月之前呈逐月走高之勢。去年7月到11月,房地產信托不僅數量一直保持在每月50只以上,單月募集規模也普遍在100億元以上(10月因為國慶長假因素,募集74.94億),9月更是達到了211.73億元的高點。今年投向房地產的信托新增規模達710.98億元,而去年同期該數據為631.44億元,今年首季新增房地產信托同比增長12.6%。
銀監會有所控制,去年8月,發布《信托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對房地產信托業制訂較高的風險系數,形勢嚴峻后,于去年11月再次發布《關于信托公司房地產信托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進一步規范信托公司房地產信托的風險控制能力,不少信托公司暫停了產品發行計劃。房地產信托的發行量也在去年11月達到單月67只的高點后,開始走低,今年2月觸及27只的低點,3月后復蘇。
行政管控只控制得了一時,并沒有從根本上緩解資金饑渴癥,從更沒有建立起正確的激勵機制,其結果必然是信托公司得益,將成本轉嫁給房地產企業,房地產企業的抵押物折價更低,這對于資金本就崩緊的房地產市場無異于飲鴆止渴。
房地產信托融資成本越來越高。
還是好買基金整理的數據,2010年初,房地產信托的平均收益率基本在7.5%左右,5月以后提高到8%以上,今年以來,1月、2月、3月(3月8日之前)平均收益率達到了9.40%、8.77%、8.98%。從最低的收益率來看,流動性的緊縮,使得房地產信托的單月最低收益率迅速提高,在2010年10月之前,房地產信托的最低收益率普遍在5.50%~6.00%之間,10月之后達到了6.60%,今年以來的最低收益率則均在7%以上。而從最高收益來看,今年2月之前呈大幅的提升,過去兩個月的最高收益率都達到了11.5%,分別是中信信托發行的中信鼎豐·北大方正盈豐股權投資項目和深圳南聯舊改項目。
筆者了解,房地產業的融資成本基本比去年高出一倍左右,達到20%甚至高到40%左右,如此市場必然崩潰。受高收益的吸引,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蜂擁進入市場,他們進入的是泰坦尼克號,高收益是以房地產的整體觸礁為代價。
監管層放松房地產證券融資并非長久之計,市場將之理解成放松房地產調控的信號,將使房地產調控成果功虧一簣。
為今之計,提高房地產的質量、節能等指標,使優質而誠信的房地產企業獲得融資權,獲得平價資金,這才是治本之術。
來源:和訊網
截至5月16號,連續8天,資金流入A股市場的房地產板塊。這是極不尋常的舉動,房地產上市公司存貨大增、現金流收緊,資金卻追逐房地產板塊,說明嗅到了調控松動的味道。
數據說明房地產板塊沒有投資價值。截至4月25日,已公布年報的96家房企2010年末的總負債高達955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6588億元同比增長45%。去年挾高投資的余威,房地產贏利不錯,但今年一季度頹勢漸露。據WIND資訊統計,一季度行業總負債達1045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41.27%;113家房企一季度營業總收入較去年同期下滑4.86%;存貨達到了9035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40.21%。另據深圳交易所統計,房地產行業公司平均經營性現金流由2009年的4.89億元降至2010年的-9.74億元。
政策的松動是資金重新追逐地產股的根本原因。市場人士猜測,政府很有可能擔心房地產資金鏈條崩斷,不得不放松房地產公司在證券市場融資。
這種猜測并非空穴來風。今年3月1日,擁有大量房地產資源的金隅股份(601992,股吧)正式回歸A股市場,成為房地產融資開閘的導火索。在金隅股份上市50天后,4月19日,暫停上市長達5年的S*ST圣方公告表示,新華聯置地借殼S*ST圣方正式通過了證監會的批準。這是證監會暫停審批地產公司借殼和再融資一年后,第一家獲準借殼上市的房地產企業。一個月不到,5月12日,S*ST蘭光發布公告,公司于2011年5月11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批復文件,核準公司向寧波銀億控股有限公司發行6.98億股股份購買相關資產。在借殼事宜凍結一年后,S*ST蘭光重組獲批。同一天,S*ST九發(600180)公告稱,浙江新世界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購買了S*ST九發3740萬股股份,浙江新世界也由此成為S*ST九發的第一大股東。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先后有2家房企成功借殼,1家房企成為上市公司的新重組方,這讓市場怎么不猜疑,怎么不追逐?
有關部門作出了非正式澄清,中國證監會發行監管部副主任鄭莉4月15日表示,目前對所有涉及房地產業的上市公司的再融資申請,都需要征求國土資源部的意見進行審核,對于房地產上市公司融資的閘門沒有打開。但市場不相信澄清,而相信眼見為實,大筆資金進入房地產上市公司說明了一切。
政府似乎在房地產融資戰的博弈中敗下陣來,他們親手鎖上了房地產公司的資金庫,又親手打開。猛虎出籠。
我們不能嘲笑監管部門出爾反爾,因為居高不下的債務已經成為高懸于房地產市場頭頂、信托業頭頂甚至成為民間金融市場頭頂的堰塞湖。所謂金融業可以承受隨房價下挫30%都是不懂投資市場的胡言亂語,投資市場一旦下挫將沒有止境,而銀行業、信托業所有的房地產抵押物都將貶值,會立刻陷入資不抵債的困境。監管部門最大的失誤是,在收緊房地產貸款的同時,沒有建立一套正確的激勵機體制,促使房地產公司優勝劣汰、誠信而高質的企業脫穎而出,相反,普遍的收緊造成普遍的窘迫,中國最好的房地產公司都捉襟見肘,無力展開并購。事實上,政府顯然應該調整調控辦法,有收有放,有張有弛,讓市場恢復正常的功能,使大型合規的房企能夠成為并購市場的清道夫,以降低市場整體崩潰的風險。
房地產公司高企的債務是政府打開籠門的根本原因。從去年開始,房地產企業在銀行間接融資、股市與債市的直接融資鏈條被卡斷,房地產企業不得不開始在民間市場高息融資,通過房地產信托暗度陳倉,或者在境外高息融資,等待人民幣升值緩解還債壓力。
根據好買基金研究公司的整理,房地產信托數量大、收益率節節上升,已經臨近危險邊緣。
根據房地產信托業協會公布的數據,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房地產信托業生意紅火。從單月產品發行數量和規模上來看,房地產信托數量在去年11月之前呈逐月走高之勢。去年7月到11月,房地產信托不僅數量一直保持在每月50只以上,單月募集規模也普遍在100億元以上(10月因為國慶長假因素,募集74.94億),9月更是達到了211.73億元的高點。今年投向房地產的信托新增規模達710.98億元,而去年同期該數據為631.44億元,今年首季新增房地產信托同比增長12.6%。
銀監會有所控制,去年8月,發布《信托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對房地產信托業制訂較高的風險系數,形勢嚴峻后,于去年11月再次發布《關于信托公司房地產信托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進一步規范信托公司房地產信托的風險控制能力,不少信托公司暫停了產品發行計劃。房地產信托的發行量也在去年11月達到單月67只的高點后,開始走低,今年2月觸及27只的低點,3月后復蘇。
行政管控只控制得了一時,并沒有從根本上緩解資金饑渴癥,從更沒有建立起正確的激勵機制,其結果必然是信托公司得益,將成本轉嫁給房地產企業,房地產企業的抵押物折價更低,這對于資金本就崩緊的房地產市場無異于飲鴆止渴。
房地產信托融資成本越來越高。
還是好買基金整理的數據,2010年初,房地產信托的平均收益率基本在7.5%左右,5月以后提高到8%以上,今年以來,1月、2月、3月(3月8日之前)平均收益率達到了9.40%、8.77%、8.98%。從最低的收益率來看,流動性的緊縮,使得房地產信托的單月最低收益率迅速提高,在2010年10月之前,房地產信托的最低收益率普遍在5.50%~6.00%之間,10月之后達到了6.60%,今年以來的最低收益率則均在7%以上。而從最高收益來看,今年2月之前呈大幅的提升,過去兩個月的最高收益率都達到了11.5%,分別是中信信托發行的中信鼎豐·北大方正盈豐股權投資項目和深圳南聯舊改項目。
筆者了解,房地產業的融資成本基本比去年高出一倍左右,達到20%甚至高到40%左右,如此市場必然崩潰。受高收益的吸引,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蜂擁進入市場,他們進入的是泰坦尼克號,高收益是以房地產的整體觸礁為代價。
監管層放松房地產證券融資并非長久之計,市場將之理解成放松房地產調控的信號,將使房地產調控成果功虧一簣。
為今之計,提高房地產的質量、節能等指標,使優質而誠信的房地產企業獲得融資權,獲得平價資金,這才是治本之術。
來源:和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