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型通脹壓力增加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根據剛剛公布的海關數據,目前中國進口的鐵礦石、原油、天然橡膠、大豆、食用植物油價格漲幅較大。 1-3月份中國進口的原油價格漲幅達24%,鐵礦石價格漲幅在59%,大豆、食用植物油價格同比漲幅…
根據剛剛公布的海關數據,目前中國進口的鐵礦石、原油、天然橡膠、大豆、食用植物油價格漲幅較大。
1-3月份中國進口的原油價格漲幅達24%,鐵礦石價格漲幅在59%,大豆、食用植物油價格同比漲幅分別為25%、35%,價格漲幅最高的天然橡膠,漲幅達到73%。甚至中國進口的廢銅價格也上升了28%左右。
面對這樣的價格漲幅,一些行業機構認為,難有很好的辦法應對。
以天然橡膠為例,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會長蔡為民告訴記者,由于天然橡膠主要依賴進口,中國難以控制價格,這使得輪胎行業利潤受影響很大。
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每年的天然橡膠需求在900萬噸左右,中國需求在300萬噸,占1/3。進口的天然橡膠價格仍在快速增加。1月份中國進口的天然橡膠價格為每噸4244美元,1-3月份則進一步上升為4632美元/噸。北京中期期貨公司分析師閆琎告訴記者,目前泰國的高檔天然橡膠品種煙片膠,價格已經上升到每噸6000美元。
閆琎認為,中國汽車產量仍在增加。這使得了橡膠的需求難以跟上,全球的橡膠供需缺口可能有50萬噸。“中國汽車產銷只是增速下降,并未出現總的產銷量下降,而短期內尋找合成替代的橡膠,仍需要時間。”他說。
記者獲悉,目前經濟仍處于平穩較快的運行階段,一些行業的產能盡管增幅有所放慢,但是整體仍處于上升階段。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可能仍在14%左右,此對應的經濟增速為9%左右,高于8%的年度經濟目標。因此,在一定時期內,國內工業產能的快速增加,難以使得國際商品價格下降。
上述進口的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升,也使得下游的居民消費價格逐步受到影響。
以成品油為例,中國加油站網分析師黃順敬告訴記者,國際原油價格在130美元以上時,國家不會調整成品油價格,主要以國家補貼煉油企業為主。但是目前國際油價距離130美元/桶已經不是很遠,在此期間,國內成品油價格仍存在上升空間。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在3月8日對外稱,“十二五”期間中國將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同時政府不會任由國際油價上漲帶動國內物價連創新高,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國家對國際油價的進一步上漲已經制定了預案,正在研究建立政府、企業、消費者合理分擔機制。”
成品油價格上升,勢必將影響國內的消費價格。交通銀行分析師唐建偉認為,國家在4月6日調整成品油價格,漲幅在4%-5%之間,這會拉動CPI同比漲幅在0.5%左右。而天然橡膠、鐵礦石、大豆、食用植物油等進口價格的上升,也會加速向下游的最終商品價格傳導。
北京中期期貨公司分析師閆琎指出,大部分輪胎企業將再次上調輪胎價格,以應對成本上升的情況。“實際上去年輪胎價格已經上調過幾次,再次調價今年恐怕在所難免。而這是否導致汽車整車價格上調,成為一個關注點。”他說。
國家統計局將在4月15日公布3月份的物價數字。今年前2個月,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在4.9%,主要是由于食品和房租價格上升引起。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祝寶良的研究,中國食品價格上升,與國際因素關系密切。比如中國的糧價上漲與國際價格上漲的相關系數達到76%,與原油價格導致的化肥、農業飼料等價格上升有很大的關系,而與貨幣發行過多,直接關系并不大。
“因為全球的流動性在這里,當前的通脹壓力還是在。”他在4月10日舉行的股指期貨大型專題投資報告會上說。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