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日本經濟風險程度遠超美國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12月8日,日本財務省公布10月份國際收支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三個月來首次增持日本國債,10月凈購入日本國債2625億日元。很多觀點認為:目前美元、歐元貶值,特別是美國經濟復蘇緩慢,而日元對…
12月8日,日本財務省公布10月份國際收支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三個月來首次增持日本國債,10月凈購入日本國債2625億日元。很多觀點認為:目前美元、歐元貶值,特別是美國經濟復蘇緩慢,而日元對美元處于歷史高位,因此中國購買日本國債對中國外匯多元化有好處。
然而筆者認為,日本經濟在中長期存在極大風險,其風險程度實際遠高于美國,甚至高于歐洲。從10月份中國增持的日本國債看,1年期內的短期債券高達90%,約2319億日元,而5~10年期的中長期債券僅306億日元,15年以上的超長期債券則未購買。這也反映出中國對日元短期內的升值前景存在期待,但對日本長期經濟狀況仍持“謹慎態度”。
日本目前的國債相當于政府財政收入的16倍,不僅是當前發達國家中最高的,而且這比例也是200年來全球最高的,是2009年希臘的4倍左右。
日本的稅收收入從上世紀90年代初達到頂峰后,一直在逐步減少,然而政府開支卻日益增長。2010年日本政府財政赤字超過支出(或債券依賴率)高達48%,而在過去10年中平均為39%。瑞士巴塞爾大學教授PeterBernholz在他的超級通脹研究報告中顯示,超過40%的債券依賴率是超級通脹的關鍵早期警告信號,日本經濟有面臨超級通脹的風險。而要降低債券依賴率,只有從減少財政支出或增加財政收入入手。
首先,日本大幅減少財政支出的可能性很小。日本政府非自行分配的財政支出(國債費用、社保相關費用和稅收補助等)占到70%左右,在目前經濟復蘇的前提下,大幅減少自行分配的財政支出的可能性不大,倒有繼續增加的趨勢。
其次,就財政收入來說,三季度日本GDP超預期增長,其實是來自內需,外需還是負增長,主要得益于私人消費較為強勁的增長,尤其是政府的一系列刺激政策,刺激了汽車、家用電器等商品的消費,這種增長是不可持續的。據分析,受環保車補助金政策終止、香煙增稅等影響,今年四季度日本GDP增速將為-1.7%。所以財政收入持續增長的可能性不大。
再次,眾所周知,日本是個老齡化國家。日本人口平均年齡為44.6歲,23%的人口超過65歲,加之缺乏大量的移民及鼓勵移民的政策,長期人口下降的趨勢難以改變,從而日本的家庭儲蓄率一直處于下降趨勢,2009年日本國民家庭儲蓄率下降2.3%。日本的國債大部分是由國內資本購買,而日本銀行、保險和養老金的資本源于日本國民家庭儲蓄,面對日益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長期來說,運用內資購買國債是不可長期持續的。
一旦日本國民家庭儲蓄用盡,日本政府將被迫大量到國際資本市場融資,依據日本目前的財務狀況,融資成本將大大增加。假設日本國債融資成本增加2%,其債券每年的利息將占到近80%的政府財政收入和超過6%的GDP。目前盡管日元持續升值,實際上5年期日本國債的信用違約掉期(CDS)差額卻在相應擴大,代表國際市場對日本國債違約的預期反而增加。
筆者接觸的幾家對沖基金正在推出一些做空日本的策略,近期可能有所動作。因此,密切關注日本經濟走勢和債券市場的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