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儲首破3萬億 未來增速或回落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中國人民銀行14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3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為30447億美元,首次突破3萬億美元關口。 分析人士指出,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與我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趨勢密切相關。…
中國人民銀行14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3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為30447億美元,首次突破3萬億美元關口。
分析人士指出,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與我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趨勢密切相關。預計隨著我國貿易結構的進一步均衡化,未來外匯儲備的增速有可能將出現回落。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外匯儲備增長緩慢。1996年11月,外匯儲備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5年后,這一數字才翻一番達到2000億美元。進入21世紀,我國外匯儲備增速開始加快。2006年2月,我國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外匯儲備國。2006年10月,我國外匯儲備首次突破萬億美元。不到3年,2009年6月,外匯儲備一舉突破2萬億美元。而外匯儲備從2萬億美元增至3萬億美元,僅僅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說,2009年以來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與國際金融危機后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趨勢密切相關。特別是去年以來,我國貿易順差及外商直接投資均出現明顯增長。此外,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和本外幣正利差的情況下,境外資本包括“熱錢”流入量加大,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
國家外匯管理局此前發布報告稱,2010年我國“熱錢”凈流入355億美元,占外匯儲備增量的7.6%。不過,外匯局同時表示,貿易順差、直接投資凈流入、海外投資收益和境內企業境外上市等合法合規的涉外經濟活動基本可以解釋我國外匯儲備的增長。
郭田勇指出,預計我國貿易順差將繼續收窄,隨著發達國家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告一段落,境外資本流入新興市場的格局將隨之變化,屆時外匯儲備增速有可能出現放緩。
海關總署日前公布的數字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6年來首先季度貿易逆差,貿易逆差額累計達10.2億美元。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說,盡管一季度逆差的出現有一定的季節性因素,但也說明中國進出口并重,穩定出口,擴大進口的政策正在得到落實。隨著中國外貿基本平衡的趨勢進一步明確,順差額繼續減少,未來外匯儲備增速將出現下降。
充裕的外匯儲備,在為我國防范游資沖擊、增強經濟實力的同時,也為經濟的平穩運行增添“隱憂”。
莊健指出,外匯儲備是央行在外匯市場通過投放基礎貨幣購買的,這導致了外匯占款的大規模投放,成為通脹壓力增大的一個重要因素。
今年以來,我國結售匯順差仍然處于較高水平,造成基礎貨幣大量被動投放,加上二季度到期央票和回購規模較大,仍存在對沖流動性的壓力。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漲,輸入性通脹壓力仍然較強。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