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年土地收入暫居全國之首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12月22日,備受關注的北京中服地塊投標結果揭曉,該地塊的4塊地賣得118.43億元,加上同時出讓的另外2塊CBD地塊,當日北京6塊地共賣得222.57億元。 根據行業統計數據,截至這一日,北京全年賣…
12月22日,備受關注的北京中服地塊投標結果揭曉,該地塊的4塊地賣得118.43億元,加上同時出讓的另外2塊CBD地塊,當日北京6塊地共賣得222.57億元。
根據行業統計數據,截至這一日,北京全年賣地收入已達1430億元,超過了上海的1417億元,收入規模暫為全國第一。
記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土地市場上仍有上百萬平方米土地在掛牌出讓,預計明年1月北京土地市場仍會延續火爆行情。
規避“地王”
投標結果顯示,中信集團以63億元拿下了中服Z15地塊,遠洋和匯豐銀行等組成的聯合體以38億元拿下了Z6地塊。隨后其他2塊中服地塊也紛紛被聯合體拿下。
盡管出讓總金額較高,但由于中服地塊在出讓競標中采取了抑制策略,使得這一地處CBD的熱點地塊避免了出現單價“地王”。在房地產新政落地以來,中服地塊目前是北京地區調控地價的樣本地塊。
記者了解到,該地塊首先提高了出讓門檻,其規定中標人必須自持物業,而且必須聯合一家金融企業進行競爭。
與第一階段規劃設計方案招標環節中共200多個單體參與角逐12宗地塊的龐大陣勢相比,第二階段招標企業銳減,僅有40余家企業參與,且大部分企業選擇組團(成立競標聯合體)參戰。在合計為16組參與投標的實體中,有10家為聯合體,僅6家為單個企業。其中競得Z14地塊的是由11家企業組成的聯合體。
此輪參與競標的企業中,大部分為主業非房地產企業,根據規定,該地塊不得分割產權。
記者了解到,在CBD地區試點新的土地出讓方法之后,北京市還準備將豐臺區總部基地地塊等也采取設定自持比例不低于50%等條件,來限制開發商的投標熱情,進而控制地價。
這一從交易單價上抑制產生新“地王”的調控方法,已迅速被國內其他城市復制。
北京土地儲備中心一位人士表示,此次CBD地塊的成交結果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炒作氛圍。此前,市場對該日成交的6塊地估出了總價超過300億元的預期。
中原地產華北區總經理李文杰說,中服地塊2萬元/平米的樓面成交價,相對其附近世貿工三寫字樓超5萬元/平米的售價來說,并不算太高。且該地塊為商業用地,其成交價格應不會對附近的住宅市場產生影響。
據中原地產統計數據,在采取拍賣價格抑制措施的同時,北京市還在年底大規模出讓土地,其中僅12月份擬推地100萬平方米。截至今年12月16日,北京以2524萬平方米的供地規模創下了歷史記錄。
土地調控加碼
國土資源部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全國房地產供地12.82萬公頃,約合192萬畝,同比增長47.8%。其中占房地產用地供應總量約四分之三的住宅用地供應,同比增加50.6%。
由于土地供應量的大幅增加,在樓市企穩并有小幅升溫的局勢下,北京等主要城市的土地出讓金收入或將創下歷史新高。截至12月22日,北京土地收入已達1430億元,相對于2009年的933億元,漲幅高達21%。
而截至12月16日,上海年內的土地出讓金收入為1417億元,天津則以860億元規模緊隨其后,這兩座城市的土地出讓收入分別比上一年上升42%和38%。
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司有關負責人表示,2010年11月,一些城市的地產市場購地競價熱度趨旺,高價地在短時間內相對集中地重新出現,推動了地價走高。
個別城市和區域的熱點地價,已經引起了國土資源部的高度重視。12月20日,國土資源部召開了加強房地產調控的電視電話會議。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贠小蘇首次提出,地方政府不應該將房地產產業作為經濟支柱產業,而是將其作為基礎設施投資的支柱產業。
而在最近國土資源部召集部分城市市長及國土廳廳長舉行的“務虛會”上,有地方國土廳官員表示,地方政府安排的建設項目,往往因為沒有用地指標而不能落實,部分地方官員建議,國土部應該將建設用地指標不再作為一個約束性指標,而是做一個考核性指標,放松對地方建設用地指標的控制,以緩解地方政府的用地壓力。
針對地方政府的土地“胃口”,國土資源部中國土地勘測設計院副總工程師鄒曉云表示,土地調控已經進入抑制地價的階段,這樣的調控需要地方政府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因為很多地方政府將維持地價和房價作為地方土地財政的主要工作,不愿意降低地價和房價,這與地方保民生和抑制房價的目標是沖突的。
記者從國土資源部獲悉,接下來的工作或將以行政性手段直接調控地方賣地單價和總規模金額,以減輕地價上漲對房價帶來的壓力。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