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戰略儲備基地 西藏基礎設施亟待改善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按照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十二五”期間,西藏將加緊建設我國“西電東送”能源接續基地、藏東國家有色金屬產業基地等戰略儲備基地。然而,西藏的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瓶頸制約嚴重,亟…
按照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十二五”期間,西藏將加緊建設我國“西電東送”能源接續基地、藏東國家有色金屬產業基地等戰略儲備基地。然而,西藏的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瓶頸制約嚴重,亟待得到有關部門有效解決。
西藏將成為能源有色金屬戰略儲備基地
西藏是我國水能資源和礦產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十二五”期間,西藏將加快建設“西電東送”能源接續基地和藏東國家有色金屬產業基地。專家認為,這意味著西藏將成為我國能源有色金屬等戰略儲備基地,并為我國經濟平穩快速發展提供充沛“動力”。
西藏是我國水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根據全國水力資源復查成果統計,西藏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2億千瓦,占全國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的29%,居全國首位。西藏水能資源開發任務之一,就是實施藏電外送并建設西藏水電產業和西電東送接續能源基地。
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西藏將從“十二五”開始,積極配合水電開發企業做好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等流域水電資源開發的前期準備工作,全面啟動國家“西電東送”接續能源基地建設。
據西藏昌都地區“三江”水資源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介紹,瀾滄江、金沙江、怒江流經昌都境內分別達到468公里、537公里、630公里,水資源理論蘊藏量約為4000多萬千瓦,開發潛力巨大。
據測算,2010年,華東地區用電量將達到4000億千瓦時,缺口將在1300萬千瓦裝機容量。隨著國家水電資源開發力度的加大,同時在國家特高壓電網建設的支持下,西藏藏東南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等“三江”流域和雅魯藏布江干流中、下游水電資源的開發前景十分有利,西藏水電資源有望參與全國電力平衡。除了豐富的水能資源,西藏還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西藏國土部門所作的《西藏自治區礦產資源對2010年國民經濟建設保證程度論證》顯示,西藏礦產資源的潛在價值在6000億元以上。
目前,西藏已發現礦床、礦點及礦化點3000余處,涉及礦種102種。在已查明礦產資源儲量的礦產中,有12種礦產居全國前5位、18種居前10位,鉻、銅的保有儲量更分別位列全國第一。
中科院院士多吉介紹,根據西藏優勢礦產資源的分布規律,目前,西藏已初步劃分出9個重點礦業經濟發展區,包括以玉龍銅礦為龍頭的藏東地區礦業經濟發展區;藏中墨竹工卡一帶以甲馬、驅龍為主的銅、鉛、鋅等多金屬礦業經濟發展區;措勤一帶以尼雄鐵礦為主的礦業經濟發展區,以及藏北湖盆區以扎布耶茶卡、扎蒼錯、鄂雅錯為主的鹽湖礦產礦業經濟發展區等。他認為,藏中墨竹工卡一帶多金屬礦業發展區和藏北鹽湖礦產礦業發展區均可建成國家級礦產資源基地。
目前,西藏正在積極構建我國藏東有色金屬產業基地。藏東昌都地區擁有資源儲量居中國第一、亞洲第二的昌都玉龍特大型銅礦。據昌都地區國土資源局局長王聞介紹,昌都正積極推進國家有色金屬產業基地建設,未來5到10年將初步建成藏東地區國家有色金屬產業基地。
基礎設施嚴重制約兩大基地建設
盡管西藏水能礦產資源豐富,自治區政府也正在積極推進能源有色金屬產業基地建設的步伐。然而,滯后的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仍成為兩大基地建設的最大瓶頸。
第一,交通是制約兩地基地建設的最大瓶頸。目前,擔負我國“西電東送”能源接續基地和藏東國家有色金屬產業基地的西藏昌都地區是西藏交通最落后的地區。截至去年年底,昌都地區5個鄉、314個建制村未通公路。
由于特殊地質結構和惡劣氣候條件,造成公路抵御災害能力十分脆弱。昌都地區交通局局長齊飛介紹,目前,昌都3條國道(國道318、317和214),公路最高等級為3級,有的路段為4級,公路等級和通行條件遠不能滿足地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需求,這對我國“西電東送”能源接續基地建設和藏東國家有色金屬產業基地建設,將帶來巨大的考驗。
據齊飛介紹,昌都11個縣中3個縣尚未通油路。但即便是3級公路也難以抵御頻發的自然災害;今年4月至8月,受暴雪、強降雨等惡劣天氣影響,川藏公路昌都段多次中斷。
第二,電能短缺狀況也是重要的制約因素。盡管藏東有豐富的水能資源,但目前藏東水資源開發利用狀況處于低水平、初級開發階段。截至目前,金沙江流域已開發的電站裝機容量僅0.74萬千瓦;瀾滄江流域已開發的電站裝機容量僅7.86萬千瓦,怒江流域已開發的電站裝機容量僅為2.26萬千瓦。
“十一五”末,昌都地區電力裝機僅11.7萬千瓦,人均僅0.19千瓦,電源點建設總量少、規模小,電網覆蓋范圍窄,農牧區通電率低。這對建設藏東國家有色金屬產業基地帶來能源暫時短缺困境,亟待解決。
第三,能源、礦業專業人才匱乏,基礎調研和規劃亟待進一步完善。
構建戰略儲備基地基礎建設亟待先行
在保護西藏脆弱的生態環境前提下,加大西藏水能資源和礦產資源合理、有效、可持續的開發與利用,不僅有利于西藏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造福一方百姓,同時對構建我國能源有色金屬戰略儲備基地,意義深遠。對此,專家建議:
一是按照西藏構建我國能源有色金屬戰略儲備基地的要求,協調交通、鐵路、民航等部門,按照西藏在國家交通規劃中的定位,發揮公路、民航、鐵路、管道的交通運輸區位優勢,適度超前,兼顧效益,加快推進西藏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二是按照西藏構建我國能源有色金屬戰略儲備基地的要求,加大水電站開發建設步伐,努力滿足藏東有色金屬基地建設的需求,保障戰略儲備基地建設的用電需求。
三是加大能源、礦產業等領域人才培養力度,為我國能源和有色金屬戰略儲備基地建設提供人才保障。
四是加強水電、礦產資源開發管理力度,確保我國能源有色金屬產業可持續發展。
五是加強地質環境保護和地質災害防治,確保建設中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
來源:經濟參考報
延伸閱讀
- 上一篇:粵港澳合作上升為國家戰略 下一篇:重慶5000億地方金融國資管理模式初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