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試點更符合服務業發展的地方稅制體系構建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一個集成電路設計企業設計出一個產品,送到代加工企業加工,要收稅,反復加工幾次,皆收稅,之后一連串的封裝測試等,都要收稅。 這就意味著設計企業在沒有任何收入的情況下就已經支付了很多…
一個集成電路設計企業設計出一個產品,送到代加工企業加工,要收稅,反復加工幾次,皆收稅,之后一連串的封裝測試等,都要收稅。
這就意味著設計企業在沒有任何收入的情況下就已經支付了很多稅金。
這似乎不合理,但現實中卻普遍存在集成電路行業。而集成電路行業所遭遇這種“買路稅”的壓力,亦屬先行稅制安排下服務經濟行業的非典型案例。
如今,在浦東,尤其在張江,無論是集成電路設計企業買還是當地政府,都在為這種“不合理”的體制成本尋找出路。
對此,被賦予了在相關領域的改革具有先行先試職能的上海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探索是,在張江試點即征即退措施,有的則采取特殊的辦法來加以解決。
而在有關專家看來,張江試點背后,是稅收體制如何適應現代服務經濟試點的一個縮影,只不過,基于稅制變革的敏感,地方如何改革顯然需要一定的智慧。
還沒賺錢,就先付費
集成電路企業成為普通服務經濟稅收壓力的非典型樣本并不難理解。
在浦東,由于半導體代工企業進入,加上大量海外留學人才歸來,促成了大批設計公司的誕生。
“不到2年時間,吸引了100多家設計公司。同時吸引了大量留學生帶著夢想回來創業”,張江集團劉小龍對此頗為自豪。
不過,這已經和傳統的設計公司在代工企業中的模式不盡一致,過去,生產企業中含設計部門,設計部門是生產企業中的一個,但現在發生了變化,有很多獨立法人性質的設計單位。
這就帶來了一個較大的問題,設計機構在設計完產品后送給代工機構加工,每走一步稅務機關都要征稅,而事實上,加工可能會前后進行幾次,而且之后還會進行封裝測試等程序,都需要交錢付費。所以等最后去銷售的時候,資金回籠的時候,所有的環節都只有付錢的份,沒有收錢的份”,“盡管還沒賺到錢,但要先付費”。
這加大了企業的壓力。由于這類設計企業往往是創業型企業或者規模并不大,屬于輕資產公司,所以流動資金并不高,資金壓力很大,并進而影響了企業的發展。
這引發了研究者和產業界的反彈。
“服務業征收營業稅由于缺乏進項抵扣呈現嚴重的重復征稅現象,不僅增大稅收負擔,而且也限制了服務業專業分工和服務外包。”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周振華近期專門撰文指出。
在11月27日同濟大學的一次論壇上,周再次提及了這個觀點,“因為對于服務業是征收營業稅,營業稅是沒有抵扣的,不利于服務業分工細化,因為越分工細化,層層分解就層層征收,都是全額的,也不利于很多制造企業將服務業獨立出來、外部化、市場化。”
上海集成電路行業協會曾向上海市政府上報“本市集成電路產業面臨困境、持續穩定發展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報告就指出:“許多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不被認可為生產型企業,出口無法退稅,致使許多設計企業在完成設計后轉移到境外生產和銷售,造成銷售額、利潤和稅收大量流到境外。”
服務經濟稅制體系構建
不僅如此,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所遇到的稅收問題在上海轉型發展服務經濟中較為普遍地出現。張江集成電路行業所遇到的問題或是整個行業的問題。
因為傳統的稅制較支持制造業發展,地方政府制定的產業政策和刺激措施幾乎全面偏向于工業。例如,服務業的用地成本遠高于制造業,而融資也比制造業困難得多。
而上海在轉型中,在發展制造的同時,非常重視設計領域,作為發展高端制造業的領域之一,比如,半導體產業包括三大產業群:IC設計公司、加工廠和封裝測試廠。其中IC設計以人為主,是腦力密集型的產業。
這就導致由于傳統的稅制問題,一些服務業型的企業稅收壓力較大。
“有一些具體的規定或制度是適應制造業經濟的模式,對制造業支持力度很大,但對服務經濟的支持力度就相對有限,這就是我們面臨的新問題。”徐麟告訴本報記者。
這就直接導致服務經濟稅收相對較高,從而可能使得服務產業專業化水平難以有效擴大,規模做大的成本較高。
事實上,主要作為中央的增值稅和作為地方稅收來源的營業稅都在進行相關改革,而浦東在地方稅方面走到了前面。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所得稅若干優惠政策的通知》的規定,軟件生產企業和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所退還的稅款。
在此背景下,徐麟看來,浦東應該“在先行先試中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題的格局,在這個方面,要去驗證對服務經濟有所限制或者支持度不夠的地方”。
目前,在浦東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都可以享受到浦東相關改革帶來的收益,在張江試點,有的可以享受即征即退,有的采取特殊的辦法來加以解決。而這種改革已經不局限于集成電路設計企業領域,而是整個服務經濟領域。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