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官員稱財政盈余讓人頭疼:怕分配不均得罪人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不敢突擊花錢1.7萬億額度“閑置”基層官員感嘆盈余最讓人頭疼[一位已經離開預算崗位的官員說,預算處的位子太難坐。沒日沒夜加班,還要時常擔心分配不均得罪人。“這幾年管理嚴很多,領導開始…
不敢突擊花錢1.7萬億額度“閑置”
基層官員感嘆盈余最讓人頭疼
[一位已經離開預算崗位的官員說,預算處的位子太難坐。沒日沒夜加班,還要時常擔心分配不均得罪人。“這幾年管理嚴很多,領導開始想辦法在平時合理支出,不放在年底花錢”]
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尾,“突擊花錢”再次成為年度議題。
但年年嚴打,效果卻并不讓人滿意。根據中金發布的報告,2013年截至11月,財政盈余約5000億,按照去年初的預算案,財政還安排了1.2萬億的赤字,年末最后一個月要完成1.7萬億的財政支出,才能完成預算安排的財政支出。
一位有基層預算部門工作經歷的官員感嘆,“盈余是最讓預算部門頭疼的。”多位專家認為,在年終結賬和突擊立項方面,預算制度建設要走的路還很漫長。
“突擊花錢”年年喊打
“突擊花錢”年年喊打,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些單位開始將資金分流在其他時間段分筆立項支出。
“現在誰都不會把錢放在最后花的!庇锌蒲袡C構研究人員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課題一般周期是3~5年,國家每年拿出一筆錢投入科研,再在省里由科技廳等主管部門按比例劃撥到各地。“過去大課題很多,一個課題幾個億,現在課題都小了,每個300萬到500萬左右,五六個專家做,一個人的課題費不到100萬,如果做五年,每年十幾萬,買測試設備、水電暖、出差考察,怎樣都用得完,基本到年末沒有結余。”
此外,還會出現科研經費被“無奈”挪用的情況!敖^大部分課題的經費是先撥款,但也有課題經費下發很晚,就先用其他課題的經費,來回挪用!鄙鲜鋈耸客嘎,盡管不符合財務規定,但也是無奈之舉,并且就避免了年底結余的問題。
“國家現在對科研經費管理已經很嚴格了,都不敢亂花,而且國家每年審計,有結余財政就收走了。”上述人士透露。
有地方廣電集團子機構工作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往年的確出現過到了第四季度,為了達到年終的“收支平衡”,單位會通過一些“福利”把錢用掉,比如裝修、換電腦、工會發福利、吃年夜飯抽獎等。但“這幾年管理嚴很多,領導開始想辦法在平時合理支出,不放在年底花錢”。
上述人士透露,這些“花錢”審批的流程往往非常簡單,“領導班子開個會”,對于應對審計,他的回答是“如果是上級審下級,上級又怎么會為難下級”。
效果初顯
當然,年年嚴打,也不是沒有效果。數據顯示,2013年前11個月,我國財政支出同比增長9.3%,沒有達到10%的預算數。
有中央機構的二級預算單位工作人員承認,近幾年“巧立名目花錢”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少。
年終福利被看作是年終突擊花錢的方式之一。很多單位為避免上繳結余影響下一年預算,就在年底巧立名目各種支出,其中多為年終獎、禮品和年會獎品等各類福利。
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近期下發通知,要求嚴禁用公款搞相互走訪、送禮、宴請等拜年活動,嚴禁用公款吃喝、旅游和參與高消費娛樂健身活動,嚴禁用公款購買賀年卡及煙花爆竹、煙酒、花卉、食品等年貨節禮,嚴禁將走親訪友、外出旅游等非公務活動納入公務接待范圍,嚴禁公車私用。
“現在哪里還有年終福利。”多位體制內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作為基層公務員,除了工資外的收入微乎其微,近年來福利更是一直在減少。
突擊花錢病根在哪
對于項目的年終結算,到底算不算是突擊花錢?盡管官方年年如此解釋年末最后兩個月的大額財政支出,民間卻認為“賬目不透明”,難以信服。
“我不贊同說是突擊花錢,這一直有個誤讀,其實很多單位是怕錢不夠用,先欠著對方,年底決算之前把賬支付清,這就造成了看起來在年底突擊花錢的假象!庇锌h級政府部門的官員如此表示。
這一說法也日益得到部分學者的贊同,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均表示,政府“突擊花錢”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少,很多都是因為項目在年末要結清欠款。
有基層預算部門的官員向記者解釋說,地方政府藏錢留錢,是為了應付上級政府未來突然出現的安排。“不知道明天上級政府會有什么新的要求,必須藏點家底。比如上級突然說要調整工資,事前也沒有通知,編制預算的時候也沒有預計這筆支出,這個時候就會帶來支出壓力,此外還有需要應付發生地震等類似災害事件!
但是,仍不排除有些預算單位為了完成預算支出下半年集中立項,尤其是基建類的項目。上述縣級官員表示,由于年初預算是按照上年金額上浮比例編制,所以往往到后期就是“有錢找項目”,下半年審批的項目,從立項到開始動工期間有時間差,再對這些項目在年末進行撥款。
令人“頭疼”的盈余
“盈余是最讓預算部門頭疼的,多出來說明錢沒有用好,但是測預算收入的時候肯定要寬財力,測成赤字,這樣到年末就沖突了,一邊是舉債,一邊是財政盈余!鄙鲜鲈A算科室的官員對此深感很無奈,他說,年末甚至會出現地方為了爭搶排名,收入“突擊進賬”的情況。
民間反對“突擊花錢”最重要的原因是“滋生腐敗”和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帶來大量的浪費。
“多出來的錢,地方政府得花完,因為不花完也不是自己的!倍辔换鶎庸賳T及學者均表示,根據我國目前執行的年度預算制度,地方每年結余直接上交,地方政府則認為,與其被收走,不如花掉。此外,我國預算編制普遍采用“基數法”,如果去年預算有結余,第二年預算基數會被縮減,對地方來說,這反而是“吃虧”的。
根據現行《預算法》,地方政府不得編制赤字預算。對地方政府來說,財政收支平衡是目標!拔覀儸F在的問題是,一方面地方財政收入不夠,另一方面支出控制又不嚴格,預算平衡的支出責任約束在哪里?事權不清,不知道各級政府的職責,相互扯不清,也導致‘不平衡兩不追’!鄙鲜鋈耸客嘎。
“預算處的位子太難坐!边@位已經離開預算崗位的官員說,沒日沒夜加班,經常回家家里人都睡了,只能抱床被子在單位睡,還要時常擔心分配不均得罪人。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審核預算的重點由平衡狀態、赤字規模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探索建立中期預算框架,建立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這些都將有助于緩解年底“突擊花錢”的現象,但有學者指出,最根本還要看這筆錢如果不支出會去哪里,如果仍會上收,且監管不嚴,地方政府就存在“突擊花錢”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