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大佬縱論“混合所有制”:不能一刀切
來源:上海證券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混合所有制不能一刀切。在企業層面,要從需求出發。”在2013年12月31日舉行的上海國資高峰論壇上,上海市國資委副主任林益彬表示。本次論壇上,就發展“混合所有制”,綠地集團董事長張玉良…
“混合所有制不能一刀切。在企業層面,要從需求出發。”在2013年12月31日舉行的上海國資高峰論壇上,上海市國資委副主任林益彬表示。本次論壇上,就發展“混合所有制”,綠地集團董事長張玉良、復星集團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梁信軍等企業界大佬,亦各抒己見。總體而言,各方均認為,發展“混合所有制”應考慮企業實際情況,在引入外部投資者時,除價格因素外,包括底線、戰略、文化等多方面的匹配程度,都需要重點考慮。
“我們認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要加強統籌和引領,國資在哪些領域還是要絕對控制的,哪些可以多放開,哪些多退出,還是要有一些頂層設計來明確。”林益彬指出。他同時表示,具體到企業層面,不能“為混而混”,一切還是從實際出發,從企業發展的需求出發。“有些企業可能是為了解決融資的問題,有些是為了解決市場的問題、技術支撐、引進管理和品牌的問題等等,所以需求的側重點不一樣。”他同時指出,“很多上市公司國有股比重還是比較高的,有沒有必要稿混合制,我覺得是可以討論的,當然具體的判斷由企業去判斷。”
記者注意到,作為上海國資的地產“旗艦”,不久前,綠地集團在“混合制”方面又有了大動作。其新一輪增資圈定了包括平安創新資本、鼎暉嘉熙在內的五位投資人,總計融資逾117億元。本次論壇上,綠地集團董事長張玉良表示,未來綠地的目標是朝著“全球化”方向發展,意味著對企業的市場化程度有更高的要求。而混合制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完成這種轉型:“當你有了混合所有制,有了真正的董事會,有了真正的法人治理結構,那么這個企業才能適應市場的要求。”
在論壇上,作為上海民資企業巨頭,復星集團副董事長梁信軍更是為國資改制的各個方面進行“把脈”。尤其是對“合格投資者的遴選”,梁信軍給出了寶貴的建議,包括“底線匹配度、歷史經驗和記錄、附加價值能力評價、戰略匹配度評價和文化匹配度”五大方面。其中,特別是第二點,“很多沒有參與過國企改制的投資者,不知道其中其實有這么多風險和難度。而作為一個國企集團,第一次改制時最好尋找曾經操作過相同行業和規模的改制的投資者。并且,這些投資者不僅應和國企有過合作經驗,且相關項目運作多年后還應被證明結果是好的。這些歷史都要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