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環境微妙生變
來源:中國證券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相較本輪反彈初期經濟數據改善、改革紅利釋放、資金利率穩定的良性組合,目前股市“三碗面”——經濟面、政策面、資金面開始悄然生變。經濟方面,在過去兩年屢次遭遇經濟復蘇“證偽”之后,市…
相較本輪反彈初期經濟數據改善、改革紅利釋放、資金利率穩定的良性組合,目前股市“三碗面”——經濟面、政策面、資金面開始悄然生變。
經濟方面,在過去兩年屢次遭遇經濟復蘇“證偽”之后,市場對經濟階段性改善偏于謹慎,對利好數據的“記憶期”也呈趨短之勢。7月經濟數據改善,市場不為所動,風格轉換失敗;8月經濟數據全面超預期向好,但熱度尚未散去,市場便已經開始擔憂9月經濟數據會否再度回落,并直接疊加技術調整需求,引發上周大盤的下跌。
而實際上,市場的這種擔憂不無道理。從部分中高頻數據來看,9月經濟回升確實逐步出現疲軟跡象。盡管汽車銷量在9月第一周環比上升34%,一線城市地產銷量環比增15%,反映下游需求趨勢仍在;但水泥價格卻未出現上漲,反而在旺季來臨時轉跌,顯示下游需求并未對中游帶來較強的提振效應。與此同時,螺紋鋼價格8月中旬見頂后持續回落,近期加速下行;而9月上旬的發電量數據環比下降9.8%,低于季節性水平,同樣驗證了經濟或面臨旺季不旺的情況。
有分析人士認為,中期來看,在房價高企以及資金邊際放松有限的情況下,需求不具備趨勢性改善的條件,預計9月數據公布之后,經濟復蘇將正式被證偽,市場不具備中級反彈的條件。
從資金面來看,鑒于經濟復蘇難具持續性,市場情緒偏于謹慎,加之房價高企、地方債務面臨整頓,因此資金成本中樞四季度或繼續走高。短期來看,國慶前夕,資金面也將面臨季節性擾動壓力。盡管“錢荒”重現概率較低,但依然不具備支持股市趨勢性上漲的條件。此外,盡管美聯儲維持QE不變,亞太股市匯市中秋小長假期間全線反彈;但上周五美國三大股指全線放量下挫,黃金、白銀遭遇重創,原因在于美聯儲兩位地方聯儲主席表示10月份可能會縮減資產購買規模,令市場重燃收縮QE的擔憂。盡管QE退出對中國的影響弱于其他新興市場,但資本市場難免做出反應。
政策面上,與此前暖風頻吹不同的是,有消息稱國慶前后或發IPO征求意見稿,這意味著暫停一年的IPO重啟臨近。對于向來“聞IPO色變”的A股,抽血壓力不容忽視。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對QE延緩退出不宜過分樂觀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