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區(qū)應立即終止緊縮政策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最近幾周,關于歐元區(qū)復蘇萌芽的討論聲音漸起,關鍵指標表明核心國已步入擴張,很多人將之作為緊縮最終奏效的證據。來自美國的貨幣市場基金又開始為歐洲銀行債務提供資金,就連高盛目前也看好…
最近幾周,關于歐元區(qū)復蘇萌芽的討論聲音漸起,關鍵指標表明核心國已步入擴張,很多人將之作為緊縮最終奏效的證據。來自美國的貨幣市場基金又開始為歐洲銀行債務提供資金,就連高盛目前也看好歐洲股市。然而,歐洲的復蘇真的已經開始了嗎?
關于歐洲經濟復蘇的預期早在2010年第四季度就已經出現,自此以后,IMF每次都會預測歐洲經濟將在“年底”復蘇。但事與愿違,西班牙和意大利經濟今年預計將收縮2%,葡萄牙經濟將收縮超過2%,希臘產出可能下降4%。
此外,歐元區(qū)失業(yè)率水平達到了驚人的程度,平均為12%左右,外圍國年輕人失業(yè)率更是超過了50%,這意味著人才的長期損失和稅基的侵蝕。盡管歐元區(qū)失業(yè)率居高不下,生產率水平卻穩(wěn)穩(wěn)地處于負區(qū)間。
更重要的是,去年一年,國債/GDP的比率在意大利上升了7個百分點,在愛爾蘭上升了11個百分點,在葡萄牙和西班牙上升了15個百分點。通過緊縮實現復蘇的必要條件是債務水平的穩(wěn)定和下降,上述數據恰恰說明緊縮政策的無效。
與此相對的是,美國投資者的歸來為歐洲銀行債務提供了短期美元資金,他們背靠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竭盡全力拯救歐元”的承諾,瘋狂地追逐收益率。債券市場大亨BillBlain這樣評論高盛的股票買入行為:“腦海中突然浮現出”買在低位,稍稍上漲后賣掉,出貨完畢逃之夭夭“這句話。”
事實上,除非緊縮政策引起的損失能夠得到彌補,否則就無從談論復蘇。任何實施了緊縮計劃但又沒有強迫私人債權人承擔損失的國家,其債務水平都比開始時高。比如,根據官方統(tǒng)計數據,西班牙公債水平在危機肇始時只占GDP的36%左右,目前增加了近兩倍,實際數字可能比這大得多。削減支出最多的國家,經歷了最大幅度上升的債券收益率和最顯著的債務增長。
為什么會這樣?原因很簡單。當一國放棄其貨幣主權時,其銀行實際上用外幣借款,這讓他們極易受到流動性沖擊。政府無法印錢援助銀行或通過貨幣貶值增加出口競爭力,于是只有兩個選擇:違約或通縮。
緊縮的基本邏輯是,削減赤字、降低債務負擔和重塑信心,最終能夠增強穩(wěn)定,支持增長。但是,當一國與其主要貿易伙伴一起追求緊縮時,總需求會下降,導致所有它們的經濟全都收縮,而這反過來提高了債務占GDP的比率。
歐元區(qū)緊縮的問題更加基礎,決策者試圖解決主權債務危機,盡管真正的原因是銀行危機。歐洲銀行系統(tǒng)規(guī)模是美國的三倍,杠桿是美國的兩倍,歐洲央行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最后貸款人權力,因此2009年外圍國家的資本突然斷流,造成了一個太大而救不了的流動性枯竭的系統(tǒng)。
一些持有歐元計價資產的投資者意識到這一狀況,他們轉而要求歐洲央行做出擔保,投資者隨后開始考慮歐元區(qū)崩潰——而不是主權債務量——的風險,這導致債券收益率飆升。金融市場動蕩催生了歐元區(qū)領導人之間的恐慌,導致他們錯判了病根,開錯了藥方,結果是造成了新的病癥。盡管德拉吉通過歐洲央行“直接貨幣交易”計劃,以及長期再融資操作和緊急流動性援助計劃,買來了時間,但歐元區(qū)銀行危機仍然沒有消除。
歐元區(qū)領導人必須認識到,支出削減對穩(wěn)定核心國銀行資產負債表無濟于事。除非歐洲為了增長而拒絕緊縮,否則所有復蘇跡象都將是一場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