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局中局”
來源:中國證券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希臘會不會大規模違約?即將到來的債務洪峰會不會使歐債危機雪上加霜?前期出現的一系列積極信號是否意味著歐債危機有望迎來轉機?美國芝加哥期權交易所董事總經理鄭學勤認為,歐債不會出現大…
希臘會不會大規模違約?即將到來的債務“洪峰”會不會使歐債危機雪上加霜?前期出現的一系列積極信號是否意味著歐債危機有望迎來轉機?美國芝加哥期權交易所董事總經理鄭學勤認為,歐債不會出現大面積違約事件,但集中到期可能會引發市場恐慌,將成為擾動全球金融市場的長期因素。歐債危機難言出現轉機,政治博弈將主導歐債危機演變。惠譽全球主權和超主權機構評級團隊董事總經理托尼·斯金格(TonyStringer)認為,歐債危機的根本解決要靠歐元區實現廣泛的經濟增長,經濟疲弱是歐元區國家未來兩年的最大挑戰。
債務病恐反復發作經濟軟成心腹之患
鄭學勤:未來市場風險大小取決于政治博弈托尼·斯金格:歐元區今明兩年增長將十分疲軟
希臘若退出歐元區恐瓦解
中國證券報:希臘第二輪援助計劃談判跌宕起伏,目前出現無序性債務違約的概率似乎在降低,能否判斷希臘債務前景已明朗?
斯金格:希臘預計將出現違約,但關鍵是要看違約方式和希臘能否繼續留在歐元區。如果希臘能夠完成新一輪援助資金談判,并且與債權人達成債務互換的協議,那么將是一個積極信號。如果未能及時完成談判,無法償還145億歐元的到期債務,希臘無序性違約將會發生。這將導致資金外逃,并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沖擊其他南歐國家,造成高度破壞性結果,希臘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性會提高。
鄭學勤:希臘債務問題有了轉機,但肯定還會有反復。目前,從技術上來說,希臘已經違約,但不是無序的自行違約,而是債權人自愿接受的債務減記和轉期,未來如果發生無序性違約,希臘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性很大。
希臘為得到救助會做出承諾,但能否兌現值得懷疑。因為短期內讓希臘在政治、經濟上做出改變是不現實的。許多人因此對希臘失去耐心,認為即使希臘退出歐元區,各國金融機構也已經建立足夠防止連鎖效應的“防火墻”。事實上,這樣不但會激化下一個高負債國家的危機,而且希臘政府和企業對國外的債務也將大規模違約,凡是同希臘有商業和金融往來的國家和機構都會遭受損失。如果現階段希臘退出歐元區,很有可能會是歐元區瓦解的先聲。
中國證券報:2月-4月有接近4000億歐元的歐債到期,歐洲能否承受這一債務洪峰的沖擊?
鄭學勤: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歐債集中到期可能在市場上造成恐慌情緒,但不可能出現大規模債務違約事件,否則歐元區就會垮掉。2011年底歐洲央行開展第一輪利率僅1%的再融資操作(LTRO),這實際上是一種量化寬松政策,它確實緩解了一些政府迫在眉睫的破產和融資問題,為其動手解決債務結構贏得了時間。2月底,歐洲央行還將啟動第二輪LTRO,金融市場流動性短期內不用擔心。不過,需要看到,LTRO是“接氧氣”,不是“動手術”。歐債危機是財富危機,歐洲央行只能為經濟提供流動性,但無法直接創造財富,因此再融資操作無法解決實質問題。
財政統一短期難以實現政治博弈左右危機進程
中國證券報:若償債高峰順利渡過,能否說歐債危機最糟糕的時刻已過去,有望迎來轉機?
斯金格:歐洲央行啟動LTRO有力地穩定了歐洲主權債務市場,但還需要做更多的事情。如歐元區的結構性改革、以可持續性的路徑實現財政赤字國家的財政收支平衡,以及建立一個金融防火墻以保護流動性匱乏但不至于破產的國家。
鄭學勤:即使這次償債高峰過去,歐債危機也遠沒有到解決的地步。目前最樂觀的預測是,如果不出現政治動蕩,不發生退出歐元區事件,并且每個高負債國家都將政府負債同國民經濟產出的比例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那么歐債危機今年有望維持在穩定水平。
目前有違約危機的國家主要集中在南歐,歐債危機的最終解決需要等到南歐國家結構改革取得進展。但事實上南歐國家的結構改革困難重重,它們不可能既維持貿易逆差,又要私營部門去杠桿化和公共部門降低赤字。在單一貨幣制下,南歐國家提升產業競爭力、實現貿易順差需要長期的改革。因此,歐債危機的解決將是漫長的。
中國證券報:未來還有什么事件可能成為下一輪金融動蕩的觸發器?
鄭學勤:危機總是從意想不到的地方爆發。按照目前的經濟情況,不僅是希臘,葡萄牙、愛爾蘭、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經濟也不可能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債務也不可能降到合理水平。因此,未來危機新的觸發點,多半會同政治上沒有處理好現存的、難以為繼的政府債務結構有關。
斯金格:無論從整個歐元區角度還是從國內政府的層面,政治風險或政治失誤將是影響債務危機及其解決方案的關鍵因素。
中國證券報:在此前召開的歐盟峰會上,歐盟除英國、捷克之外的25個成員國同意締結具有較強法律約束力的“財政契約”,“財政聯盟”雛形初現。這是否標志著歐債危機解決已進入“治本”階段?
斯金格:“財政契約”是走向“第三條道路”的第一步,即介于歐元區解體和財政聯盟的中間途徑,其特點是嚴格的財政紀律和緊密協作的經濟政策。投資者希望看到主權債務得到更大程度的擔保,但為財政可信度較差的國家提供無限額的擔保在政治上是難以容忍的。因此,歐元區在短期內難以形成財政統一。
鄭學勤:有人把歐元區比喻成一座從上向下建設的寶塔。貨幣聯盟是塔尖,財政聯盟是塔身,政治聯盟則是塔座。但建立財政聯盟并非易事,因為它意味著所有的國家,不管大小和經濟狀況,都必須放棄相應的政治主權,將管理國家財務的權力部分移交給一個凌駕于主權國家之上的機構。并不只是希臘等南歐國家,連德國也必須這樣做。這個機構由誰來控制,按照什么樣的財政政策來管理,可以預料,這一談判進展將十分艱難。
歐洲有足夠的財力來解決歐債危機,之所以造成目前的境況,一方面是缺乏代表歐元區整體利益的政治實體和持續一貫的政策;另一方面各國內部也缺少面對現實的政治決心。未來市場動蕩的風險取決于各國政治上的博弈。
走出衰退尚需時日
中國證券報:有觀點認為,為解決債務危機,歐元區多國可能陷入財政緊縮—經濟下滑甚至衰退—債務相對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升高—再緊縮的惡性循環。如何看待這一觀點?
斯金格:財政緊縮和經濟增長明顯存在矛盾,目前的優先方案是削減赤字穩定債務,鼓勵投資者以可持續性的收益率為債務國融資。但從“債務動力學”角度來看,經濟增長也很重要。
當前的關鍵在于財政緊縮措施將使國內公共與私人部門的消費和支出進一步收縮,而擁有財政赤字的國家依舊難以通過貨幣貶值來擴大出口、改善其貿易狀況,只要歐元區內部貿易狀況堪憂,那么從邏輯上講歐元區國家將難以同時實現貿易順差。
鄭學勤:不但歐洲,包括美國和日本未來很長時期都將采取緊縮政策。因為政府債務占GDP比重已達到無法持續的地步。對債臺高筑的國家,歷史上的通行方法是違約和貨幣貶值,這在歐元區無法實現。因此,解決歐元區債務問題目前可以看得見的方法就是緊縮政策。
緊縮政策同西方歷來靠擴大債務和信用來支持發展的模式,以及現行高福利的機制都是背道而馳的,因此不論按什么樣的比例削減收入和財富,都難免會引起社會動蕩。今后若干年里,圍繞歐債危機的解決,歐洲社會、經濟會發生很大變化。未來歐元區國家的大選也會決定其發展方向,在法、德等國相繼進入大選年后,歐債危機的談判不可避免受到各國國內政治的影響,也意味著歐元區仍將充滿動蕩。
中國證券報:歐元區經濟何時能走出衰退?
斯金格:歐元區實現廣泛的經濟增長是解決當前危機的根本途徑。但在許多國家財政緊縮的背景下,歐元區國家今明兩年經濟增長將十分疲軟,今年的增長率或僅為0.4%。
鄭學勤:歐洲經濟目前嚴重萎縮。解決歐債危機的根本出路在于發展。所謂發展,要么是增加就業人口,要么是提高生產力和競爭力。但在目前歐洲國家人口日益老化、新興國家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歐元區國家還需要更多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如果歐債危機不能解決,歐洲經濟可能進一步蕭條,將會影響到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從而進一步導致歐洲經濟的惡化。因此,國際社會協助歐洲解決債務問題,給其時間和空間找出一條改革體制和恢復經濟的道路,對世界各國都有利。
債務病恐反復發作經濟軟成心腹之患
鄭學勤:未來市場風險大小取決于政治博弈托尼·斯金格:歐元區今明兩年增長將十分疲軟
希臘若退出歐元區恐瓦解
中國證券報:希臘第二輪援助計劃談判跌宕起伏,目前出現無序性債務違約的概率似乎在降低,能否判斷希臘債務前景已明朗?
斯金格:希臘預計將出現違約,但關鍵是要看違約方式和希臘能否繼續留在歐元區。如果希臘能夠完成新一輪援助資金談判,并且與債權人達成債務互換的協議,那么將是一個積極信號。如果未能及時完成談判,無法償還145億歐元的到期債務,希臘無序性違約將會發生。這將導致資金外逃,并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沖擊其他南歐國家,造成高度破壞性結果,希臘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性會提高。
鄭學勤:希臘債務問題有了轉機,但肯定還會有反復。目前,從技術上來說,希臘已經違約,但不是無序的自行違約,而是債權人自愿接受的債務減記和轉期,未來如果發生無序性違約,希臘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性很大。
希臘為得到救助會做出承諾,但能否兌現值得懷疑。因為短期內讓希臘在政治、經濟上做出改變是不現實的。許多人因此對希臘失去耐心,認為即使希臘退出歐元區,各國金融機構也已經建立足夠防止連鎖效應的“防火墻”。事實上,這樣不但會激化下一個高負債國家的危機,而且希臘政府和企業對國外的債務也將大規模違約,凡是同希臘有商業和金融往來的國家和機構都會遭受損失。如果現階段希臘退出歐元區,很有可能會是歐元區瓦解的先聲。
中國證券報:2月-4月有接近4000億歐元的歐債到期,歐洲能否承受這一債務洪峰的沖擊?
鄭學勤: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歐債集中到期可能在市場上造成恐慌情緒,但不可能出現大規模債務違約事件,否則歐元區就會垮掉。2011年底歐洲央行開展第一輪利率僅1%的再融資操作(LTRO),這實際上是一種量化寬松政策,它確實緩解了一些政府迫在眉睫的破產和融資問題,為其動手解決債務結構贏得了時間。2月底,歐洲央行還將啟動第二輪LTRO,金融市場流動性短期內不用擔心。不過,需要看到,LTRO是“接氧氣”,不是“動手術”。歐債危機是財富危機,歐洲央行只能為經濟提供流動性,但無法直接創造財富,因此再融資操作無法解決實質問題。
財政統一短期難以實現政治博弈左右危機進程
中國證券報:若償債高峰順利渡過,能否說歐債危機最糟糕的時刻已過去,有望迎來轉機?
斯金格:歐洲央行啟動LTRO有力地穩定了歐洲主權債務市場,但還需要做更多的事情。如歐元區的結構性改革、以可持續性的路徑實現財政赤字國家的財政收支平衡,以及建立一個金融防火墻以保護流動性匱乏但不至于破產的國家。
鄭學勤:即使這次償債高峰過去,歐債危機也遠沒有到解決的地步。目前最樂觀的預測是,如果不出現政治動蕩,不發生退出歐元區事件,并且每個高負債國家都將政府負債同國民經濟產出的比例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那么歐債危機今年有望維持在穩定水平。
目前有違約危機的國家主要集中在南歐,歐債危機的最終解決需要等到南歐國家結構改革取得進展。但事實上南歐國家的結構改革困難重重,它們不可能既維持貿易逆差,又要私營部門去杠桿化和公共部門降低赤字。在單一貨幣制下,南歐國家提升產業競爭力、實現貿易順差需要長期的改革。因此,歐債危機的解決將是漫長的。
中國證券報:未來還有什么事件可能成為下一輪金融動蕩的觸發器?
鄭學勤:危機總是從意想不到的地方爆發。按照目前的經濟情況,不僅是希臘,葡萄牙、愛爾蘭、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經濟也不可能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債務也不可能降到合理水平。因此,未來危機新的觸發點,多半會同政治上沒有處理好現存的、難以為繼的政府債務結構有關。
斯金格:無論從整個歐元區角度還是從國內政府的層面,政治風險或政治失誤將是影響債務危機及其解決方案的關鍵因素。
中國證券報:在此前召開的歐盟峰會上,歐盟除英國、捷克之外的25個成員國同意締結具有較強法律約束力的“財政契約”,“財政聯盟”雛形初現。這是否標志著歐債危機解決已進入“治本”階段?
斯金格:“財政契約”是走向“第三條道路”的第一步,即介于歐元區解體和財政聯盟的中間途徑,其特點是嚴格的財政紀律和緊密協作的經濟政策。投資者希望看到主權債務得到更大程度的擔保,但為財政可信度較差的國家提供無限額的擔保在政治上是難以容忍的。因此,歐元區在短期內難以形成財政統一。
鄭學勤:有人把歐元區比喻成一座從上向下建設的寶塔。貨幣聯盟是塔尖,財政聯盟是塔身,政治聯盟則是塔座。但建立財政聯盟并非易事,因為它意味著所有的國家,不管大小和經濟狀況,都必須放棄相應的政治主權,將管理國家財務的權力部分移交給一個凌駕于主權國家之上的機構。并不只是希臘等南歐國家,連德國也必須這樣做。這個機構由誰來控制,按照什么樣的財政政策來管理,可以預料,這一談判進展將十分艱難。
歐洲有足夠的財力來解決歐債危機,之所以造成目前的境況,一方面是缺乏代表歐元區整體利益的政治實體和持續一貫的政策;另一方面各國內部也缺少面對現實的政治決心。未來市場動蕩的風險取決于各國政治上的博弈。
走出衰退尚需時日
中國證券報:有觀點認為,為解決債務危機,歐元區多國可能陷入財政緊縮—經濟下滑甚至衰退—債務相對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升高—再緊縮的惡性循環。如何看待這一觀點?
斯金格:財政緊縮和經濟增長明顯存在矛盾,目前的優先方案是削減赤字穩定債務,鼓勵投資者以可持續性的收益率為債務國融資。但從“債務動力學”角度來看,經濟增長也很重要。
當前的關鍵在于財政緊縮措施將使國內公共與私人部門的消費和支出進一步收縮,而擁有財政赤字的國家依舊難以通過貨幣貶值來擴大出口、改善其貿易狀況,只要歐元區內部貿易狀況堪憂,那么從邏輯上講歐元區國家將難以同時實現貿易順差。
鄭學勤:不但歐洲,包括美國和日本未來很長時期都將采取緊縮政策。因為政府債務占GDP比重已達到無法持續的地步。對債臺高筑的國家,歷史上的通行方法是違約和貨幣貶值,這在歐元區無法實現。因此,解決歐元區債務問題目前可以看得見的方法就是緊縮政策。
緊縮政策同西方歷來靠擴大債務和信用來支持發展的模式,以及現行高福利的機制都是背道而馳的,因此不論按什么樣的比例削減收入和財富,都難免會引起社會動蕩。今后若干年里,圍繞歐債危機的解決,歐洲社會、經濟會發生很大變化。未來歐元區國家的大選也會決定其發展方向,在法、德等國相繼進入大選年后,歐債危機的談判不可避免受到各國國內政治的影響,也意味著歐元區仍將充滿動蕩。
中國證券報:歐元區經濟何時能走出衰退?
斯金格:歐元區實現廣泛的經濟增長是解決當前危機的根本途徑。但在許多國家財政緊縮的背景下,歐元區國家今明兩年經濟增長將十分疲軟,今年的增長率或僅為0.4%。
鄭學勤:歐洲經濟目前嚴重萎縮。解決歐債危機的根本出路在于發展。所謂發展,要么是增加就業人口,要么是提高生產力和競爭力。但在目前歐洲國家人口日益老化、新興國家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歐元區國家還需要更多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如果歐債危機不能解決,歐洲經濟可能進一步蕭條,將會影響到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從而進一步導致歐洲經濟的惡化。因此,國際社會協助歐洲解決債務問題,給其時間和空間找出一條改革體制和恢復經濟的道路,對世界各國都有利。
延伸閱讀
- 上一篇:歐元區經濟前景多面承壓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