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萬億歐元意大利公債如何Bailout? 歐債危機續困一年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恒指10月見底? 踏入11月,又到炒業績季節,企業純利良好不一定令股價上升(如公布業績前股價早已炒上),但企業純利向上總較向下對股價有利。上月文章指2011 年不是2008年的熊市,而是…
恒指10月見底?
踏入11月,又到炒業績季節,企業純利良好不一定令股價上升(如公布業績前股價早已炒上),但企業純利向上總較向下對股價有利。上月文章指2011 年不是2008年的熊市,而是牛市二期調整期,因此2011年10月亦不是2009 年3月,10月6日恒指低P/E(8.9倍)已阻止它進一步大跌。
投資成功的一半便是在適當時刻和適當位置購入適當項目(股票、房產、外匯或黃金),其余一半是在適當時刻減持。1981年10月債券利率15厘、股票息率6厘;2011 年10年債券利率已少于2厘、股票息率2.5厘。除2008年年底至2009年3月那段日子外,過去30年很少出現股票息率高于債券利率。
2008年第四季到2009年第一季出現股息率高于債息后股市大升,今年5 月起面對QE2結束,商品、股票和房產價格皆一齊向下。上一次情況今年會否重演?2008年11月恒指見底,今次恒指會否于10月見底?
最易建立財富的方法就是當人人擔心時你樂觀、當人人樂觀時你擔心。
航空股、鋼材股和內房股是負債最重股份,今年5-10月跌幅都很大,相信反彈力量亦不弱;反之,公用股抗跌力強反彈力亦弱。10月開始國際形勢由Bad轉為Less Bad。10月6日開始股市反彈的理由是美元又再轉弱,如美元繼續轉弱,不排除這次恒指反彈幅度可進一步擴大。2008年11月恒指是絕佳投資機會、2009年11月后恒指又是絕佳獲利機會,今年10月又如何?
中小企股票的特色是升市時升得較藍籌股快、跌市中亦跌得較藍籌股多。目前不少香港中小企股價自2009年高峰(不要再提2007年了)回落90%,但投資者仍不敢大手吸納。今年是充滿挑戰與機遇的一年,但逃不出80%的投資者是輸家、20%是贏家的定律。因此Trade small position until you gain some confidence(小量投入直到信心確立)。
歐洲經濟步美國后塵
德國銀行10月分析報告認為,美國地產泡沫爆破、股市反復向下、債券一升再升、政府一再刺激經濟,情況一如1990年代的日本。但因負債太重面對去杠桿化,美國經濟仍疲不能興,目前歐洲正步入美國后塵。
來自1930年代的經驗,伯南克明白2008年金融海嘯的后果可以引發Deflationary depression(由通縮引發的大蕭條),因此推出QE及QE2去對付。但濫發鈔票的代價可以引發Runaway hyperinflation(不受控制的惡性通脹),因為新增鈔票如果不是用作炒賣商品或股票,便是銀行用作買長債賺息差而非借錢給人做生意。
因此今年9月推出OT2,由美聯儲買長債、賣短債去阻止銀行透過買長債賺息差,于明年6月前美聯儲完成購入4000億美元6年到30年的債券并拋售相同數目的3年期以下債券,把10年期利率壓到2厘或以下,希望因此令銀行把錢用作工商業貸款,能成功嗎?如參考1994年到今天日本的情況,答案是否定,OT早于1961年由已故總統肯尼迪與美國財政部合作推出,結果只引發通脹,美國經濟要到1982年8月才進入另一復蘇期。
這一次美國面對人口老化、客觀形勢同1966-1982年那段日子不同,是否同樣引發通脹?
歐洲情況又如何?希臘政府違約只是時間問題,法國銀行受打擊最大。會否一如2008年雷曼事件引發的銀行間停止互相拆借?希臘之后還有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愛爾蘭,例如意大利2012年7月到期主權債券相當于GDP的20%,CDS市場價格反映意大利主權債券于未來5年的違約機會高達25%,其他三國亦相近。意大利公債是1.7萬億歐元,相當于希臘的7倍,如何Bailout(救助)?
意大利政府負債是該國GDP的120%,僅次于日本。日本同別國不同,因為政府公債大部分由日本人持有,其他國家公債不少由別國投資者持有。換言之,未來1年投資市場將繼續受困于歐債危機。
歐元是元兇
歐元的出現令歐洲經濟自陷困難,因為北歐國家的競爭力較南歐大30%左右,情況有如1983年把港元同美元掛鉤,初期問題不太(因掛鉤時貨幣匯價是合理的)。
1990年美國陷入溫和衰退同期,香港經濟卻出現過熱,受制于聯匯制度,香港銀行界在經濟過熱環境下仍然減息,引發1990年到1997年的樓市泡沫。1997年到2000年美國經濟仍在增長,但香港面對樓市泡沫爆破,香港銀行界在樓價回落期仍加息,令香港經濟雪上加霜,一直到2003年才因美國連續減息兩年多香港經濟才復蘇。2007年10月美國經濟又下跌,香港受惠于內地同胞自由行,經濟表現仍不俗,但香港照樣減息,又一次令香港樓價于2011年創新高……
歐洲南北國家經濟競爭力不同、貨幣匯價相同,成為引發2009年“歐豬五國”危機的主因。參考香港過去經驗:一、“歐豬五國”或者脫離歐元宣布貨幣貶值以恢復國際競爭力;二、或者經濟進入長期萎縮期以提升競爭力,一如1997年到2003年的香港。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延伸閱讀
- 上一篇:鄒至莊:中國如何助歐洲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