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 貨幣調控新指針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央行日前稱正在研究覆蓋范圍更廣的貨幣統計口徑M2+。分析人士認為,M2+將涵蓋較社會融資總量范圍更大的流動性總量,由此形成更為全面的貨幣供應量統計體系,成為央行貨幣調控新指針。目前如果…
央行日前稱正在研究覆蓋范圍更廣的貨幣統計口徑M2+。分析人士認為,M2+將涵蓋較社會融資總量范圍更大的流動性總量,由此形成更為全面的貨幣供應量統計體系,成為央行貨幣調控新指針。目前如果推出M2+,可能有利于緩解貨幣政策“超調”的憂慮,也便于公眾理解政策。
8月末,M2同比增速降至13.5%。這一增速不僅低于2008年金融危機時水平,還創下了2004年11月以來新低。貨幣增長速度大幅降低,令市場擔憂政策緊縮可能“超調”。但從實際情況和物價壓力來看,全社會的貨幣信用供給并沒有減少。
究其原因,統計數字與實際情況相背離的背后,貨幣供需已發生巨變。正如30多年前哈耶克所說,如今貨幣創造已經不是央行的專利,她就像人類社會的語言、道德和法律一樣,可以自發地出現。在貨幣形式不局限于本幣、貨幣需求主體發生變化、非存款性金融機構(證券、基金、保險)發行主體明顯增加、金融市場推出了新的流動性工具等新變化面前,央行的貨幣供應統計方式也需要相應發生變化。
盡管傳統的信貸投放仍是經濟活動的融資主要渠道,但直接融資以及其他方式融資的比例在不斷上升。去年以來,A股融資、中期票據和短期融資券為主的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快速發展;銀行信貸類理財產品發行呈井噴式擴張。企業還通過企業債、公司債、信托、風險投資等渠道進行融資。
鑒于上述情況,央行提出了社會融資總量這一指標,旨在貨幣供應進行重新界定,為監管層做出對通脹形勢判斷和政策選擇提供更有效的數據。而今年以來,銀行信貸之外的貨幣供應大擴張更盛,突出表現為銀信理財產品大量發行。數據顯示,1-8月全國96家存款性金融機構共發行銀行理財產品13426款,發行規模超過10萬億元。
銀信理財產品的擴張,為實體經濟提供了大量的表外融資支持。加之其他渠道的貨幣供應,實際中M2+增速可能顯著高于M2增速,故提供的流動性與實體經濟發展的相適應程度也需要重新評估。
當前,我國通脹水平仍處高位,而外圍市場動蕩加劇,對于貨幣政策是否需要放松的討論也漸多。央行日前明確表示,實際貨幣條件與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是相適應的。
分析人士認為,M2+可以考慮將存款性公司概覽中未納入現行M2的各類存款,即其他金融性公司存款、住房公積金存款、委托存款、銀行理財資金、外匯存款和地方財政存款等計入;若繼續擴大范圍,可以考慮編制反映全部金融機構向實體經濟提供的流動性指標,包括流通中貨幣、本外幣存款、理財、回購、實體經濟部門持有的金融債券、權證及資產支持證券、證券投資基金、銀行承兌匯票、信托投資計劃等。
來源:中國證券報
8月末,M2同比增速降至13.5%。這一增速不僅低于2008年金融危機時水平,還創下了2004年11月以來新低。貨幣增長速度大幅降低,令市場擔憂政策緊縮可能“超調”。但從實際情況和物價壓力來看,全社會的貨幣信用供給并沒有減少。
究其原因,統計數字與實際情況相背離的背后,貨幣供需已發生巨變。正如30多年前哈耶克所說,如今貨幣創造已經不是央行的專利,她就像人類社會的語言、道德和法律一樣,可以自發地出現。在貨幣形式不局限于本幣、貨幣需求主體發生變化、非存款性金融機構(證券、基金、保險)發行主體明顯增加、金融市場推出了新的流動性工具等新變化面前,央行的貨幣供應統計方式也需要相應發生變化。
盡管傳統的信貸投放仍是經濟活動的融資主要渠道,但直接融資以及其他方式融資的比例在不斷上升。去年以來,A股融資、中期票據和短期融資券為主的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快速發展;銀行信貸類理財產品發行呈井噴式擴張。企業還通過企業債、公司債、信托、風險投資等渠道進行融資。
鑒于上述情況,央行提出了社會融資總量這一指標,旨在貨幣供應進行重新界定,為監管層做出對通脹形勢判斷和政策選擇提供更有效的數據。而今年以來,銀行信貸之外的貨幣供應大擴張更盛,突出表現為銀信理財產品大量發行。數據顯示,1-8月全國96家存款性金融機構共發行銀行理財產品13426款,發行規模超過10萬億元。
銀信理財產品的擴張,為實體經濟提供了大量的表外融資支持。加之其他渠道的貨幣供應,實際中M2+增速可能顯著高于M2增速,故提供的流動性與實體經濟發展的相適應程度也需要重新評估。
當前,我國通脹水平仍處高位,而外圍市場動蕩加劇,對于貨幣政策是否需要放松的討論也漸多。央行日前明確表示,實際貨幣條件與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是相適應的。
分析人士認為,M2+可以考慮將存款性公司概覽中未納入現行M2的各類存款,即其他金融性公司存款、住房公積金存款、委托存款、銀行理財資金、外匯存款和地方財政存款等計入;若繼續擴大范圍,可以考慮編制反映全部金融機構向實體經濟提供的流動性指標,包括流通中貨幣、本外幣存款、理財、回購、實體經濟部門持有的金融債券、權證及資產支持證券、證券投資基金、銀行承兌匯票、信托投資計劃等。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