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引擎驅動 上市銀行凈利增幅普遍超三成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中間業務收入強勁增長和凈息差持續回升的帶動下,上市銀行在面臨信貸緊縮嚴峻考驗的2011年上半年依然實現利潤的高速增長。截至昨日,16家上市銀行2011年半年報已經全部公布,上市銀行凈利潤…
在中間業務收入強勁增長和凈息差持續回升的帶動下,上市銀行在面臨信貸緊縮嚴峻考驗的2011年上半年依然實現利潤的高速增長。截至昨日,16家上市銀行2011年半年報已經全部公布,上市銀行凈利潤普遍實現了30%以上的增幅,其中大型銀行凈利潤增幅維持在30%左右,而中小銀行凈利增幅超過40%。
中間業務收入增長強勁
緊縮的貨幣政策使得商業銀行的放貸能力受到制約,但給中間業務發展帶來了機會,各家銀行均在低風險的中間業務領域鉚足了勁兒,而中間業務收入的強勁增長也成為上市銀行凈利潤增長的強勁支撐。
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在8月30日之前已經公布半年報的14家上市銀行中,中間業務收入增幅普遍達到40%以上,中小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增幅尤為顯著,華夏銀行、浦發銀行、深發展、民生銀行、興業銀行等增幅超過60%。大型銀行中,農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增幅也超過60%。
在各家銀行中,深發展的中間業務收入增長最為搶眼,深發展半年報披露的數據顯示,公司中間業務凈收入同比增長86%。上半年,華夏銀行大力發展中間業務,重點加快國際業務、票據業務、理財業務等中間業務發展,不斷優化中間業務收入結構,提高中間業務收入占比。華夏銀行半年報數據顯示,上半年實現中間業務收入19.04億元,同比增長74.36%,中間業務收入占比達12%,同比提高2.56個百分點。
而從中間業務占比來看,大型銀行則占據優勢。建行、工行、農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達24.32%、23.27%和20.17%。“上半年,由于央行對銀行信貸投放實行額度控制,因此中間業務收入便成為商業銀行的發力對象,商業銀行多方開拓,在理財業務、國際業務、托管業務等方面下功夫,使得中間業務收入實現了較快的增長。”某大型國有銀行公司部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凈息差持續回升
緊縮的貨幣政策不僅促使商業銀行發力中間業務,央行連續四次加息也給商業銀行凈息差的回升帶來了正面效應,而且在信貸資源緊張的局面下,銀行的議價能力提升,進一步帶動了商業銀行凈息差的回升,從而使商業銀行上半年成功實現了以量補價。
半年報數據顯示,各家銀行的凈息差在2011年上半年均繼續回升。工行凈利息收益率持續回升至2.60%,較2010年全年提高16個基點。建行上半年凈利息收益率為2.66%,同比上升25個基點。中國銀行凈息差為2.11%,比上年同期上升0.07個百分點。而其他銀行凈息差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凈息差的提高與央行去年以來連續四次加息有直接關系。”上述國有銀行公司部負責人表示。此外也與信貸緊縮之下銀行的議價能力提升密切相關。記者了解到,進入二季度以后,由于信貸額度有限,商業銀行在貸款中的議價能力有顯著提升。“目前我們銀行的基準利率貸款和上浮利率貸款基本上占到全部貸款的85%以上。”這位人士表示。而自今年年初以來,此前一直打折的首套房貸利率優惠逐漸銷聲匿跡,記者從上海房貸市場了解到,目前二套房房貸利率全部上浮,而首套房也基本上執行基準利率,房貸利率優惠已經難尋。
不過,展望下半年,商業銀行凈息差形勢存變數。“未來一段時期,控制通貨膨脹仍是宏觀調控的重要內容,央行有可能繼續使用價格型或數量型的工具來傳導其貨幣政策,商業銀行的存貸利差有可能收窄。”工商銀行在半年報中分析。
理財產品火爆
在股市和房市低迷的上半年,大量資金無處可去,導致了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異常火爆。根據記者初步統計,僅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上半年理財產品的銷售額就突破9萬億元。
工行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工行累計銷售對公銀行類理財產品10959億元。境內銷售各類個人理財產品20017億元,同比增長82.8%,其中銀行類理財產品累計銷售16864億元,增長107.2%。在巨大的存款競爭壓力下,就連最不差錢的工商銀行在上半年也使盡了渾身解數,不僅開發了面向不同客戶、地域和市場的差異化產品。推出元旦、春節等節日專屬理財產品和多款不同類別客戶專屬理財產品。
建行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建行共設計發行各類理財產品745期,募集資金21003.3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4.05%。理財產品余額5031.9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4.26%;實現產品收入35.6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9.55%。
中國銀行半年報顯示,上半年中國銀行累計銷售本外幣理財產品超過2.66萬億元。上半年,農行加強理財產品創新,相繼推出了“安心得利”人民幣假日理財產品等,個人理財產品銷售額10252.38億元,對公理財產品銷售額6728.32億元。
“受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持續上調及季節性因素的影響,市場利率水平波動加劇。市場化利率與基準利率差異的持續存在,限制了公開市場操作的流動性回收功能,推高了資金脫媒程度,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行規模不斷擴大。”對于上半年銀行理財產品規模的快速增長,農業銀行在半年報中做此分析。理財產品不僅成為商業銀行攬存的重要工具,商業銀行也從理財業務中賺取了豐厚的手續費收入。
靚麗的業績和穩定的資產質量,使得不少機構認為目前銀行股的交易時機已經成熟。國泰君安認為當前是戰略加倉銀行股的時機。東方證券認為當前銀行股具有良好的防御性,半年報的披露對銀行股存在一定的向上的催化劑。
來源:上海證券報
中間業務收入增長強勁
緊縮的貨幣政策使得商業銀行的放貸能力受到制約,但給中間業務發展帶來了機會,各家銀行均在低風險的中間業務領域鉚足了勁兒,而中間業務收入的強勁增長也成為上市銀行凈利潤增長的強勁支撐。
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在8月30日之前已經公布半年報的14家上市銀行中,中間業務收入增幅普遍達到40%以上,中小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增幅尤為顯著,華夏銀行、浦發銀行、深發展、民生銀行、興業銀行等增幅超過60%。大型銀行中,農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增幅也超過60%。
在各家銀行中,深發展的中間業務收入增長最為搶眼,深發展半年報披露的數據顯示,公司中間業務凈收入同比增長86%。上半年,華夏銀行大力發展中間業務,重點加快國際業務、票據業務、理財業務等中間業務發展,不斷優化中間業務收入結構,提高中間業務收入占比。華夏銀行半年報數據顯示,上半年實現中間業務收入19.04億元,同比增長74.36%,中間業務收入占比達12%,同比提高2.56個百分點。
而從中間業務占比來看,大型銀行則占據優勢。建行、工行、農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達24.32%、23.27%和20.17%。“上半年,由于央行對銀行信貸投放實行額度控制,因此中間業務收入便成為商業銀行的發力對象,商業銀行多方開拓,在理財業務、國際業務、托管業務等方面下功夫,使得中間業務收入實現了較快的增長。”某大型國有銀行公司部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凈息差持續回升
緊縮的貨幣政策不僅促使商業銀行發力中間業務,央行連續四次加息也給商業銀行凈息差的回升帶來了正面效應,而且在信貸資源緊張的局面下,銀行的議價能力提升,進一步帶動了商業銀行凈息差的回升,從而使商業銀行上半年成功實現了以量補價。
半年報數據顯示,各家銀行的凈息差在2011年上半年均繼續回升。工行凈利息收益率持續回升至2.60%,較2010年全年提高16個基點。建行上半年凈利息收益率為2.66%,同比上升25個基點。中國銀行凈息差為2.11%,比上年同期上升0.07個百分點。而其他銀行凈息差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凈息差的提高與央行去年以來連續四次加息有直接關系。”上述國有銀行公司部負責人表示。此外也與信貸緊縮之下銀行的議價能力提升密切相關。記者了解到,進入二季度以后,由于信貸額度有限,商業銀行在貸款中的議價能力有顯著提升。“目前我們銀行的基準利率貸款和上浮利率貸款基本上占到全部貸款的85%以上。”這位人士表示。而自今年年初以來,此前一直打折的首套房貸利率優惠逐漸銷聲匿跡,記者從上海房貸市場了解到,目前二套房房貸利率全部上浮,而首套房也基本上執行基準利率,房貸利率優惠已經難尋。
不過,展望下半年,商業銀行凈息差形勢存變數。“未來一段時期,控制通貨膨脹仍是宏觀調控的重要內容,央行有可能繼續使用價格型或數量型的工具來傳導其貨幣政策,商業銀行的存貸利差有可能收窄。”工商銀行在半年報中分析。
理財產品火爆
在股市和房市低迷的上半年,大量資金無處可去,導致了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異常火爆。根據記者初步統計,僅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上半年理財產品的銷售額就突破9萬億元。
工行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工行累計銷售對公銀行類理財產品10959億元。境內銷售各類個人理財產品20017億元,同比增長82.8%,其中銀行類理財產品累計銷售16864億元,增長107.2%。在巨大的存款競爭壓力下,就連最不差錢的工商銀行在上半年也使盡了渾身解數,不僅開發了面向不同客戶、地域和市場的差異化產品。推出元旦、春節等節日專屬理財產品和多款不同類別客戶專屬理財產品。
建行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建行共設計發行各類理財產品745期,募集資金21003.3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4.05%。理財產品余額5031.9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4.26%;實現產品收入35.6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9.55%。
中國銀行半年報顯示,上半年中國銀行累計銷售本外幣理財產品超過2.66萬億元。上半年,農行加強理財產品創新,相繼推出了“安心得利”人民幣假日理財產品等,個人理財產品銷售額10252.38億元,對公理財產品銷售額6728.32億元。
“受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持續上調及季節性因素的影響,市場利率水平波動加劇。市場化利率與基準利率差異的持續存在,限制了公開市場操作的流動性回收功能,推高了資金脫媒程度,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行規模不斷擴大。”對于上半年銀行理財產品規模的快速增長,農業銀行在半年報中做此分析。理財產品不僅成為商業銀行攬存的重要工具,商業銀行也從理財業務中賺取了豐厚的手續費收入。
靚麗的業績和穩定的資產質量,使得不少機構認為目前銀行股的交易時機已經成熟。國泰君安認為當前是戰略加倉銀行股的時機。東方證券認為當前銀行股具有良好的防御性,半年報的披露對銀行股存在一定的向上的催化劑。
來源:上海證券報
延伸閱讀
- 上一篇:熱帶風暴“南瑪都”登陸福建晉江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