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銀行融資困境凸顯 歐債危機或致經濟2次探底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居高不下的債務和赤字比重,已不是歐元區的新現象。近2周來,商業銀行融資通過歐洲央行的緊急借貸工具快速增長,顯示一些銀行通過傳統渠道融資已面臨困境。前日,希臘無奈推出緊急流動性援…
居高不下的債務和赤字比重,已不是歐元區的新現象。近2周來,商業銀行融資通過歐洲央行的緊急借貸工具快速增長,顯示一些銀行通過傳統渠道融資已面臨困境。前日,希臘無奈推出緊急流動性援助基金這一“最后的救命稻草”,歐元區二次探底情緒驟然升溫!
希臘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經歷了前一周市場恐慌性拋盤后,本周,歐洲股市迎來本月的第一波“小陽春”。
本周法國CAC40指數累計上漲102點左右,上行至3119點附近,累計上漲3.38%,德國DAX指數在前一周下探至5345.36點,本周小幅上漲104點,累計漲幅接近2個百分點。
然而,本周的上漲似乎并沒有讓投資者開心多久。一股歐元區融資困難的“西伯利亞季風”也悄然接近,風到之處,也必讓投資者深感寒冷。
據報道,為了滿足歐洲央行對抵押的要求,希臘央行24日晚首次啟動了緊急流動性援助基金。然而,啟動ELA這“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意味著希臘銀行常用于獲得融資的抵押品品質不足已經到了警戒水平,然而,希臘銀行的這一所謂的“救命符”卻有著更深一層的含義。
倫敦智庫OpenEurope經濟分析師RaoulRuparel稱,ELA基金將使得一大批幾乎毫無價值的資產從私人銀行的賬面轉嫁給納稅人,同時再考慮到購買西班牙和意大利國債,歐元系統已經遭受質疑的資產負債表風險繼續增加。他補充道,雖然ELA只是暫時的緊急解決方法,但愛爾蘭實行該方案已有一年,一旦銀行用到了ELA,他們就很難擺脫。
消息傳出后震動整個歐洲市場,歐美股市于8月25日再度下跌。數據顯示,8月25日,法國CAC40指數下跌0.65個百分點,德國DAX指數當日下跌99.94點,跌幅達1.71%。
在接下來的一個交易日內,希臘債務互換方案又添新變數。希臘政府25日表示,如果參與的私人部門債券持有者不足所有相關債權者的90%,對第二輪援助極為重要的債務互換就不能進行。危機下,希臘政府也似乎學會了“出爾反爾”。但如果不能滿足條件,私人部門債權方對希臘所需融資和債務持續的貢獻不足以支持希臘新的調整方案。
希臘為何不顧市場和納稅人而出此“下策”?據悉,這源于日前歐洲大陸上出現的融資困難這一新劫難。
歐洲央行8月2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商業銀行于23日通過歐洲央行的緊急借貸工具借走了28億歐元,而之前一天只有5.6億歐元,對于這種借貸,歐洲央行要收取2.25%的懲罰性利率,遠遠高于一家健康銀行借貸時付出的成本。為何歐洲的商業銀行要不惜“重金”貸款
“不怕!我們還有老大哥——美國投資于歐洲市場的基金。”市場上一些親美派卻表現得尤其樂觀。
但是果真如此么?“歐洲一些銀行的高管注意到美國的基金最近也在撤資,而這些基金一直是歐洲銀行重要的融資來源。”據報道,即便是一些強勁的銀行,他們現在獲得長期融資也越來越困難,不得不支付更高成本。
而惠譽和“大摩”近日的兩份關于歐洲銀行的融資困境的研究報告更像是這場“西伯利亞季風”夾帶著的“冰雪”一般,刺進了投資者的內心。惠譽的一份報告顯示,主要的貨幣市場基金已經完全撤離了意大利、西班牙銀行。摩根士丹利的報告則顯示,歐洲銀行的定期融資在8月份已經徹底凍結。
“寒風”悄然而至,美國基金也聞風逃竄,而國債收益率再度大幅攀升,親美派的樂觀者恐難強顏歡笑。
據數據顯示,8月24日,希臘2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上漲到44%了,而希臘10年期國債收益率漲至歐元區歷史最高水平,達到18.54%,相比起今年7月份上漲2.39個百分點,創下今年以來最大漲幅。
國債收益率提高意味著國債價格更便宜了,更表明銀行通過發債的融資手段所能融入的資金更加少了。
某券商策略分析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由于今年9、10月涉及EFSF新功能的通過以及執行,歐洲央行大量的債務到期,這些風險都將導致市場波動,而長遠來看,無論是EFSF擴容或者以ESM的方式,都只是延遲了還債時點,而緊縮的財政與貨幣政策對經濟增長造成的負面影響將進一步打擊市場的信心,導致歐元的波動。若主權債務危機蔓延至銀行體系,債務危機將進一步惡化至難以控制的局面。”
歐債危機威脅全球經濟復蘇
經濟前景堪憂,資金為求避險,四處逃竄,國債和黃金自然是最好的避風港。正如前述數據顯示,目前歐元區各國的國債收益率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而按目前的勢頭,該趨勢卻難以扭轉。再看黃金本周走勢,經歷了23日和24日的暴跌,本周最后兩個交易日出現企穩回調的跡象,這兩日的漲幅均維持在0.8%附近。
隨著歐元區融資困難的問題屢遭曝光,歐元區內失業率上升,經濟疲弱,歐元區無法解決債務危機的風險也驟然升級。
據最新數據顯示,6月份,歐元區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年率終值上漲1.6%,環比上漲0.1%,同時也較今年年初上升0.6個百分點,是自今年2月份以來持續上漲;歐元區消費者信心指數一值維持在-10%附近,顯示消費者對經濟前景明顯缺乏信心;6月份,零售銷售年率下降0.4%,盡管比5月份的-1.9%降幅收窄,但依然處于下降階段,消費上不去,經濟回暖更加困難。
就在歐元區需要緊急救援的時候,歐洲強勁增長的核心動力正在減弱。據數據顯示,德國二季度GDP增長僅為0.1%,而一季度的GDP增長為1.3%,大幅下滑1.2個百分點,法國同期GDP環比增長為零,而這兩個國家的GDP之和占了整個歐元區GDP的一半。在失業率方面,6月份,德國失業人數高達255.8萬人,失業率維持在6.1%以上高位,同期出口增速大幅回落至-1.2%,環比下滑5.6個百分點。而8月德國PMI綜合指數也同樣出現較大幅度回落,至8月23日止,該指數環比下滑1.2個百分點,至51.3%,目前該指數已經8個月持續下滑,為德國經濟敲響了警鐘。歐元區另一火車頭的法國,其6月份失業率更高達9.7%。
對二次探底的疑問,國內各大機構分析人士各有說法。
方正證券湯云飛認為,8月份歐元區制造業PMI初值為49.7,高于49.5的市場預期,德國制造業PMI初值為52.0,環比持平,歐債危機對于歐元區國家經濟的沖擊效應已非常明顯,目前市場擔憂情緒不斷聚積,極大地威脅到全球經濟復蘇。
也有分析師表示出謹慎樂觀的態度。東莞證券策略分析師潘紹昌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至少短期難言見底。而中期要想見底,必須對歐元區進行政治經濟制度改革。歐元匯率出現上漲,中長期歐洲利率高于短期利率,這體現了長期資金對經濟前景的看好,這兩個信號尤為重要。”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