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天府新區獲批 西部三個新區將發揮集聚效應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繼重慶兩江新區成為內陸首個國家級新區之后,地處西南的四川也在積極謀劃,意圖推動天府新區上升為國家戰略。
繼重慶兩江新區成為內陸首個國家級新區之后,地處西南的四川也在積極謀劃,意圖推動天府新區上升為國家戰略。
8月2日,本報記者從成都市權威部門獲悉,成都天府新區已獲國家有關部門批復,并可能在近期正式發布相關消息。
打造天府新區是四川“十二五”的重要戰略,藉以強化成都作為省會城市的經濟輻射力與區域帶動力,同時為四川省由西部經濟大省向西部經濟強省跨越提供更大平臺。
如天府新區獲批,它將與重慶兩江新區、陜西西咸新區,成為西部重要三個發展平臺。“通過設立新區,帶動重點區域發展,將成為新一輪西部發展的新模式。”重慶工商大學長江上游經濟研究中心教授韓愈輝說。
天府新區獲批
天府新區將成為成渝經濟區成都之“核”
在四川省的“十二五”規劃中,建設天府新區是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按照四川省的規劃,面積達到上千平方公里的天府新區將形成以現代制造業為主、高端服務業聚集、宜商宜居的國際化現代新城區。
據參與天府新區規劃方案的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盛毅透露,新區最初規劃分為“南北”兩種方案。南部方案將成都高新區、成都經開區、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以及資陽、眉山部分地方納入。而北部方案,則是將高新西區、新都區、青白江區以及彭州、廣漢等地納入。
四川省財政廳已在今年全省兩會上表示,“十二五”期間天府新基礎設施投入100億元左右,省財政將在2011年首先投入20億元。
但四川對天府新區的寄望并非止步于此,而是希望如重慶“兩江新區”一樣,上升至國家戰略。
在今年5月5日國務院正式批復的《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中,天府新區位列其中“規劃建設天府新區”。四川上下對此的解讀是,“天府新區首次從國家層面作為戰略性意見出現。”
當地學界人士亦認為,天府新區將成為成渝經濟區成都之“核”,輻射川渝,領跑西部,支撐起四川打造西部經濟高地最強勁的經濟增長點。
設立天府新區,并推動其上升為國家戰略,對于四川及成都而言,無疑是抗衡區域競爭壓力的有效途徑。
西部發展新戰略
以開放為主題的西部的三個新區,將有望發揮聚集效應
在西部地區,除了重慶已經獲批的兩江新區,今年6月陜西宣布了西咸新區規劃,而天府新區則有望成為西部內陸第三個特殊的新區。
韓愈輝認為,通過設立國家級新區,將令西部地區拓展出更大發展空間,為加快改革開發提供了優良的發展平臺。
韓愈輝認為,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不同于頭十年的均衡化特點,而是投向重點區域,集聚優勢資源,培育增長極,川、陜、渝將同構未來中國西部經濟高地和開放口岸,形成全新的區域經濟戰略集合。
西部開發新十年以“十二五”規劃開局,正適逢中部崛起的強勢競爭與嚴峻挑戰。西部開發第一個十年的最后一年,即2009年,中部6省經濟總量之和業已超過西部12省區經濟總量之和。而2010年,中部6省生產總值為81220億元,超過兩部12省市區生產總值80458億元。
“當西部地區積極構建承接東部投資與產業轉移平臺,中部地區已然捷足先登,以華中、中原兩個城市群的地緣經濟優勢和交通、信息便利等條件,率先承接了東南沿海投資與產業的轉移。”區域學者劉斌夫說。
據統計,通過承接產業轉移,2010年,中部經濟強省河南2010年承接產業轉移投資到位資金2700億元,增幅22.6%。
西部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幅員面積占全國71%的西部地區,經濟區域結構松散,交通、信息等軟硬設施與服務條件仍較落后。劉斌夫認為,必須形成全新的經濟發展格局和開發戰略構架,以迎接西部開發新十年和“十二五”規劃西部發展戰略全新機遇。
韓愈輝認為,通過在重慶、成都、西安三個特大中心城市,規劃建設城市新區,將為三個古老的西部特大城市拓展出長足發展的新空間,是增強區域發展動力,優化核心區城市及產業空間布局的極大機遇,將最終促進西部最重要的西三角經濟圈形成。
但也有學者擔憂,三個新區,是否會帶來惡性競爭,而使新區失去投資吸引力。
對此劉斌夫認為,如果是在有限資源范圍內競爭,可能會有這個問題,但當前西部面臨東部產業轉移,以及金融危機后全球產業的重新配置,在這個意義上,以開放為主題的西部的三個新區,將有望發揮聚集效應,吸引更多的產業落戶。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8月2日,本報記者從成都市權威部門獲悉,成都天府新區已獲國家有關部門批復,并可能在近期正式發布相關消息。
打造天府新區是四川“十二五”的重要戰略,藉以強化成都作為省會城市的經濟輻射力與區域帶動力,同時為四川省由西部經濟大省向西部經濟強省跨越提供更大平臺。
如天府新區獲批,它將與重慶兩江新區、陜西西咸新區,成為西部重要三個發展平臺。“通過設立新區,帶動重點區域發展,將成為新一輪西部發展的新模式。”重慶工商大學長江上游經濟研究中心教授韓愈輝說。
天府新區獲批
天府新區將成為成渝經濟區成都之“核”
在四川省的“十二五”規劃中,建設天府新區是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按照四川省的規劃,面積達到上千平方公里的天府新區將形成以現代制造業為主、高端服務業聚集、宜商宜居的國際化現代新城區。
據參與天府新區規劃方案的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盛毅透露,新區最初規劃分為“南北”兩種方案。南部方案將成都高新區、成都經開區、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以及資陽、眉山部分地方納入。而北部方案,則是將高新西區、新都區、青白江區以及彭州、廣漢等地納入。
四川省財政廳已在今年全省兩會上表示,“十二五”期間天府新基礎設施投入100億元左右,省財政將在2011年首先投入20億元。
但四川對天府新區的寄望并非止步于此,而是希望如重慶“兩江新區”一樣,上升至國家戰略。
在今年5月5日國務院正式批復的《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中,天府新區位列其中“規劃建設天府新區”。四川上下對此的解讀是,“天府新區首次從國家層面作為戰略性意見出現。”
當地學界人士亦認為,天府新區將成為成渝經濟區成都之“核”,輻射川渝,領跑西部,支撐起四川打造西部經濟高地最強勁的經濟增長點。
設立天府新區,并推動其上升為國家戰略,對于四川及成都而言,無疑是抗衡區域競爭壓力的有效途徑。
西部發展新戰略
以開放為主題的西部的三個新區,將有望發揮聚集效應
在西部地區,除了重慶已經獲批的兩江新區,今年6月陜西宣布了西咸新區規劃,而天府新區則有望成為西部內陸第三個特殊的新區。
韓愈輝認為,通過設立國家級新區,將令西部地區拓展出更大發展空間,為加快改革開發提供了優良的發展平臺。
韓愈輝認為,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不同于頭十年的均衡化特點,而是投向重點區域,集聚優勢資源,培育增長極,川、陜、渝將同構未來中國西部經濟高地和開放口岸,形成全新的區域經濟戰略集合。
西部開發新十年以“十二五”規劃開局,正適逢中部崛起的強勢競爭與嚴峻挑戰。西部開發第一個十年的最后一年,即2009年,中部6省經濟總量之和業已超過西部12省區經濟總量之和。而2010年,中部6省生產總值為81220億元,超過兩部12省市區生產總值80458億元。
“當西部地區積極構建承接東部投資與產業轉移平臺,中部地區已然捷足先登,以華中、中原兩個城市群的地緣經濟優勢和交通、信息便利等條件,率先承接了東南沿海投資與產業的轉移。”區域學者劉斌夫說。
據統計,通過承接產業轉移,2010年,中部經濟強省河南2010年承接產業轉移投資到位資金2700億元,增幅22.6%。
西部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幅員面積占全國71%的西部地區,經濟區域結構松散,交通、信息等軟硬設施與服務條件仍較落后。劉斌夫認為,必須形成全新的經濟發展格局和開發戰略構架,以迎接西部開發新十年和“十二五”規劃西部發展戰略全新機遇。
韓愈輝認為,通過在重慶、成都、西安三個特大中心城市,規劃建設城市新區,將為三個古老的西部特大城市拓展出長足發展的新空間,是增強區域發展動力,優化核心區城市及產業空間布局的極大機遇,將最終促進西部最重要的西三角經濟圈形成。
但也有學者擔憂,三個新區,是否會帶來惡性競爭,而使新區失去投資吸引力。
對此劉斌夫認為,如果是在有限資源范圍內競爭,可能會有這個問題,但當前西部面臨東部產業轉移,以及金融危機后全球產業的重新配置,在這個意義上,以開放為主題的西部的三個新區,將有望發揮聚集效應,吸引更多的產業落戶。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