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文件鼓勵承包土地向大戶流轉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聚焦農業生產經營體制創新 1月31日,新世紀(行情 股吧 買賣點)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10個中央一號文件由新華社受權發布。 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
1月31日,新世紀(行情 股吧 買賣點)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10個中央一號文件由新華社受權發布。
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同時也將探索建立嚴格的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耕地準入和監管制度,并全面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這份文件題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全文約10000字,共分7個部分26條。
“家庭農場”首次出現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中國農業、農村的發展中居功甚偉,但也帶來了分散經營、資源浪費、效益低下的弊端。近年來,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主體呈現老齡化、低齡化,青壯年勞動力比例下降,農業的基礎設施落后,耕地利用率也開始下降,農村空心化現象逐漸明顯。
從去年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起,市場即普遍猜測今年一號文件將關注經營體制機制的創新。果然,今年的一號文件不僅再次明確對專業大戶、龍頭企業的政策扶持,“家庭農場”也首次在一號文件中出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廖永松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現在,中國農業發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小規模的農業生產向市場化、專業化、規模化方向轉型,是必然趨勢。
事實上,中國各地已經出現了一批專業大戶。1月6日,江西南昌安義縣種糧大戶凌繼河向農民發放140萬元年終獎的新聞轟動了全國。凌繼河承包了1.5萬畝稻田,聘請100多個農民幫他管理,每個農民每月能領到2500元錢工資,到年底還有年終獎。
此前,農業部總經濟師畢美家多次強調,“大農戶”是我國農業發展大勢所趨,農業部門下一步要加大土地流轉的力度,大力扶持一些種糧大戶。
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曉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亦表示,農業的規模化經營將成為下一步的主旋律。
農地農用
由于人多地少,中國農戶的經營面積有限。2006年的第二次農業普查顯示,平均每戶農戶經營耕地9.1畝,每個農民經營耕地僅5.2畝。如此小的規模,既不利于農民增收,也不利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張曉山認為,農業規模化正好能實現雙重目標:既能幫助農民增收,又能有效提高糧食供給。
在此背景下,近年來各地農地流轉案例逐漸增多,農業亦逐步成為投資熱點,出現了“資本下鄉”的熱潮,流入到工商企業的耕地迅速增加。新華社的報道稱,截至2012年6月底,流入到工商企業的承包耕地面積達2500萬畝,比2009年底增長84.6%。
這一現象已得到政府的重視。2012年12月21日,在全國農業工作會議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指出,應該鼓勵工商企業投資農業,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但不提倡長時間、大面積直接租種農戶承包地,要防止土地“非糧化”、禁止“非農化”。
昨日,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負責人在解讀一號文件精神時表示,農業部將按照中央要求,從租地資格準入、經營風險控制、土地用途監管等環節,加強對企業租賃經營農戶承包地的規范和管理。
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將探索建立嚴格的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地準入和監管制度。該負責人表示,這一要求目的有二:一是堅持農地農業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行情 股吧 買賣點)供給;二是堅持農地農民用,確保農民充分就業和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廖洪樂認為,對于工商資本要建立準入制度:首先需要具備從事綜合(行情 專區)農業生產的資質,然后還需要規定不能改變土地用途以及土地的所有權。
張曉山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在產前、產后,工商企業資本的進入沒有爭議,F在爭論的焦點是如何看待資本進入農業生產領域,長時間、大面積直接租種農戶承包地。
“一號文件”還提出,用5年時間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妥善解決農戶承包地塊面積不準、四至不清等問題。
“農業的商業化生產趨勢使得農業生產要素,特別是土地,開始進行適度流轉,從而推動規;洜I。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農業吸引力。如今,中央政府進行的集體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就是為了有利于土地流轉,促使土地的適度規;洜I。”廖永松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