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噸LF爐造渣工藝研究及應用
來源:2017高效、低成本、智能化煉鋼共性技術研討會論文集|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120噸LF爐造渣工藝研究及應用富 強 姚志龍(北營鋼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煉鋼廠,遼寧 本溪 117017)摘 要:為解決LF冶煉鋼水可澆性差,澆注水口結瘤以及連澆爐次少等問題,北營煉鋼…
120噸LF爐造渣工藝研究及應用
富 強 姚志龍
(北營鋼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煉鋼廠,遼寧 本溪 117017)
摘 要:為解決LF冶煉鋼水可澆性差,澆注水口結瘤以及連澆爐次少等問題,北營煉鋼廠通過優化LF爐渣組分、降低熔點、提高流動性等方式,降低了鋼水夾雜物含量,鑄坯質量明顯提高,提高了鋼水純凈度以及連澆爐數,有效的降低了生產成本。
關鍵詞:精煉渣;低熔點;流動性;夾雜物
1 前言
精煉渣的基本功能是對鋼水進行脫氧脫硫、吸收鋼水中的夾雜物以凈化鋼液、起泡埋弧以防止鋼水吸氣和保溫等等。煉鋼廠鋁鎮靜鋼生產傳統工藝采用高堿度、大渣量爐渣以達到脫氧、脫硫、去夾雜的目的,生產過程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鋼水可澆性差,時常出現水口結瘤甚至斷澆現象,鑄機連澆爐次少。平均連澆12爐次,更換2.5支水口。
(2)硅易超標,硅超標爐次達到5%。
(3)鑄坯質量較差。
(4)合金物料使用量較大,生產成本較高。
根據精煉渣性能進行分析,高堿度、大渣量爐渣鋼水流動性差,渣—鋼界面反應差,動力學條件不足,并且熔點高,易形成高熔點CaO-6Al203、CaO-2Al203、CaO-6Al203(見圖1),鋼水夾雜物難于被吸附。因此,實際生產中,合理使用造渣料,促使早化渣、化好渣,改善爐渣的流動性和組元活性,促進渣一鋼界面反應;并且降低爐渣熔點,使其形成低熔點的3CaO-Al203、7CaO-12Al203(見圖1),提高熔渣脫氧、脫硫和吸收夾雜物的效果,是提高精煉渣吸附夾雜物能力的關鍵,CaO-Al203平衡相圖如圖1所示。
2 LF爐渣優化研究
煉鋼廠結合精煉渣性能以及生產實際情況,通過優化爐渣組分、降低熔點以及提高爐渣流動性等方面開展工作,提高爐渣的吸附夾雜能力,對LF爐造渣工藝進行了優化。
2.1 造渣料使用優化
通過降低造渣物料使用量以及加入方式的優化,使其達到快速化渣,降低熔點以及提高爐渣流動性的目的,下面通過二種工藝進行對比分析。
原工藝:石灰一次性加入1000-1200kg,鋁粒分批次加入60-80kg,觀察化渣后渣色情況以及流動性情況。
優化工藝:石灰分批次加入300-600kg,鋁粒隨石灰每批次加入20-25kg,觀察化渣后渣色情況以及脫硫情況。
通過兩種不同工藝的對比試驗可以看出,優化工藝爐次脫氧效果、爐渣流動性良好。兩種工藝渣色對比如圖2所示。
2.2 爐渣組分優化
通過造渣工藝不斷優化,造渣料以及爐渣組分對比情況如表1所示。優化工藝爐次精煉渣組分較為合理,具備以下幾點優勢:
(1)快速化渣、化好渣。
(2)熔點適當,爐渣吸附能力提高。
(3)爐渣的流動性提高,改善動力學條件,表面張力小,提高了渣鋼界面反應。
(4)脫氧程度適當,有利于硅元素控制。
表1 LF渣組分對比
階段 | 熔煉號 | LF渣樣組分/% | 石灰 | 螢石 | 電石 | 鋁粒 | |||||
SiO2 | CaO | MgO | TFe | R | AL2O3 | ||||||
原工藝 | 5E31824 | 5.85 | 54.12 | 6.83 | 1.27 | 9.25 | 29.21 | 1159 | 85 | 20 | 144 |
5E21822 | 5.66 | 57.19 | 8.22 | 0.86 | 10.11 | 29.08 | 1169 | 85 | 20 | 137 | |
優化 工藝 | 5E28324 | 7.56 | 56.5 | 16.57 | 1.61 | 7.47 | 25.85 | 667 | 0 | 40 | 104 |
5E18359 | 6.87 | 56.68 | 15.85 | 1.70 | 8.25 | 27.80 | 664 | 0 | 40 | 107 | |
6E25153 | 8.61 | 44.95 | 10.57 | 2.01 | 5.22 | 22.76 | 325 | 0 | 40 | 71 | |
6E25154 | 10.48 | 50.5 | 13.82 | 2.12 | 4.82 | 20.07 | 371 | 0 | 40 | 70 |
3 實際效果
通過LF爐造渣工藝研究,鋁鎮靜鋼鋼水純凈度、鋼水可澆性提高,并且鑄坯實物夾雜物控制水平顯著提高。
3.1 可澆性對比
通過分別收集SS400生產的2015年22個澆次226爐次以及2016年20個澆次361爐次的數據進行對比,優化工藝生產澆次連澆爐次平均增加6爐次,換水口降低0.5支,鋼水可澆性明顯提高,可澆性對比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可澆性對比分析
階段 | 統計 澆次 | 爐數 | 鋼種 |
| 平均連澆爐數 | 平均更換水口 /支 | 水口結瘤次數 |
原工藝 | 22 | 266 | SS400 | 最多 | 16 | 5 | 4.5 |
最少 | 6 | 2 | 2 | ||||
平均 | 12 | 2.5 | 3.5 | ||||
優化工藝 | 20 | 361 | SS400 | 最多 | 20 | 3 | 1.5 |
最少 | 14 | 2 | 0 | ||||
平均 | 18 | 2.0 | 0.8 |
3.2 非金屬夾雜物對比
通過分別收集SS400生產原工藝以及優化后工藝7爐次鑄坯夾雜物評級數據進行對比,優化工藝的鑄坯非金屬夾雜物評級較原工藝有明顯降低,非金屬夾雜物檢測結果對比如表3所示。
表3 非金屬夾雜物檢驗結果對比
生產日期 | 軋制號 | 顯微組織 | 晶粒度(級) | 非金屬夾雜物(級) | ||||
A | B | C | D | DS | ||||
原工藝 | H130712102 | F+P | 9.5 | 1.0 | 0 | 1.0 | 0.5 | 0 |
H13071996 | F+P+B | 9.5 | 0.5 | 0 | 1.0 | 0 | 0.5 | |
H130713322 | F+P | 9.5 | 2.0 | 0 | 2.0 1.0e | 0 | 0 | |
H130712082 | F+P | 9.5 | 1.5 | 0 | 2.0 1.0e | 0.5 | 0 | |
H130712102 | F+P | 9.5 | 1.0 | 0.5 | 0.5 | 0.5 | 0 | |
H13071996 | F+P | 9.5 | 0.5 | 0 | 2.5 2.0e | 0.5 | 0.5 | |
H130713322 | F+P | 9.5 | 1.0 | 0.5 | 2.0 2.0e | 0.5 | 0 | |
優化工藝 | D140723632 | F+P | 9.5 | 0.5 | 0 | 0.5 | 0 | 0 |
D140806482 | F+P | 8.0 | 0.5 | 0.5 | 0.5 | 0 | 0.0 | |
D140806541 | F+P | 8.0 | 0.5 | 0.0 | 0.5 | 0 | 0.0 | |
D140813142 | F+P | 8.0 | 0.5 | 0.0 | 0.5 | 0.5 | 0.0 | |
D140813152 | F+P | 8.0 | 0.5 | 0.0 | 0.0 | 0 | 0.0 | |
D140813082 | F+P | 10.0 | 0.0 | 0.5 | 0.5 | 0.5 | 0.0 | |
D140813102 | F+P | 10.0 | 0.0 | 0.5 | 0.5 | 0.0 | 0.5 |
3.3 效益測算
通過LF爐采用電石冶煉的工藝研究實踐,鋁質脫氧劑、鈣鐵線消耗量明顯降低,連澆爐數明顯提高,降低了生產成本,具體效益測算如表4所示。
表4 效益測算表
合金 | 單價/(元/t) | 原工藝 | 優化工藝 | 成本增加/ (元/t) | ||
單耗/(kg/t) | 成本/(元/t) | 單耗/(kg/t) | 成本/(元/t) | |||
石灰 | 278 | 6.76 | 1.88 | 2.36 | 0.66 | -1.22 |
鋁球 | 13260.11 | 0.92 | 12.20 | 0.56 | 7.43 | -4.77 |
電石 | 4101.8 | 0 | 0.00 | 0.27 | 1.11 | 1.11 |
低硅鈣鐵線 | 10034.31 | 3.04 | 30.50 | 0 | 0 | -3.41 |
板坯中間包 | 6325 | 1 | 3.56 | 1 | 2.67 | -0.89 |
成本降低 |
|
|
|
|
| -9.18 |
由表4可見,通過工藝優化可降低成本9.18元/噸,鋁鎮靜鋼年產量約150萬噸,可降低成本約1377萬元。
4 結論
(1)通過理論以及實踐生產工藝的優化,確定了最優的LF爐渣組分、電熔點以及良好流動性的精煉渣。
(2)通過LF造渣工藝的優化,降低了鋼中夾雜的含量,鋼水純凈度得到了提高,連澆爐數平均達到18爐,更換2支水口。
(3)成分硅含量得到了有效控制,成分合格率達到100%。
(4)通過工藝的優化,降低了造渣物料的消耗,降低了生產成本約1377萬元/年。
參考文獻
[1] 俞海明.電爐鋼水的爐外精煉技術.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10
[2] 陳家祥.鋼鐵冶金學[M].北京: 冶金工業出版社.1990
[3] 黃稀枯.鋼鐵冶金原理.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0
[4] 李獻忠,汪菊華. LF精煉渣系的分析與應用. 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10
- [騰訊]
- 關鍵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