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頂渣改質 超低碳鋼更潔凈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超低碳鋼由于具有無時效性、良好深沖性和較高的冷軋壓下率等特點,在汽車、電工、家電行業中得到廣泛應用。隨著近年來超低碳鋼的市場競爭增強,對其內部質量、表面質量和純凈度的要求越來越…
超低碳鋼由于具有無時效性、良好深沖性和較高的冷軋壓下率等特點,在汽車、電工、家電行業中得到廣泛應用。隨著近年來超低碳鋼的市場競爭增強,對其內部質量、表面質量和純凈度的要求越來越高。
煉鋼過程中鋼渣的氧化性與鋼材的質量息息相關,鋼包頂渣的氧化性直接影響到中間包鋼水的全氧含量,從而影響鋼水的潔凈度。為了保證超低碳鋼優良的性能,煉鋼工序必須嚴格控制鋼包渣乃至中間包渣的氧化性,提高其溶解吸收夾雜物的能力,減少鋼水中的夾雜以提高鋼材質量,才能更好地滿足市場的需要。
RH出站時鋼包頂渣氧化性待降低
超低碳鋼一般要求成品碳小于等于0.0060%,僅依靠轉爐吹煉無法實現,因此必須采用RH等真空精煉裝置進行深脫碳。這就要求轉爐必須沸騰出鋼,保證鋼水中一定的氧含量。
在一定溫度下,氧在熔渣與鋼液間的分配服從分配定律L0=a(FeO)/[O%]。超低碳鋼轉爐出鋼不完全脫氧,一般控制在400×10-6以上,如此高的鋼水氧含量,使得鋼水中的氧向渣中傳遞,致使鋼包頂渣氧化性提高。
轉爐出鋼結束向鋼包渣表面加入Al質改質劑(含Al 40%~60%,CaO 30%~50%,下同)進行頂渣改質,其相關化學反應如下:[O]+[Fe]=(FeO)+Q,2Al+3(FeO)=(Al2O3)+3[Fe],2Al+3(MnO)=(Al2O3)+3[Mn]。
由于超低碳鋼出鋼過程不完全脫氧,鋼水中氧含量較高,加入鋁質改質劑后,即使將渣中FeO和MnO脫至較低水平,依據分配定律,在隨后的鋼水運輸和精煉處理過程中,鋼水中的氧會繼續向渣中傳遞。即在鋼水氧勢較高的情況下,第一個化學反應式在渣鋼反應中占主導,致使轉爐工序鋼包頂渣改質效果不佳。
因此原有的頂渣改質方式,即僅對轉爐工序進行頂渣改質后,雖然渣中TFe含量可降至7%以下,但是隨著鋼水運輸和精煉處理,鋼水中的氧向渣中傳遞,渣中TFe含量逐步增加,出站后增加至10%以上。由于轉爐工序采用錳鐵脫氧,渣中MnO含量會顯著增加,經過改質可降到5%以下。但由于鋼水氧勢較高以及RH處理過程的錳鐵預脫氧和錳的合金化影響,RH出站渣中MnO增加至5%以上。
同時超低碳鋼在精煉處理結束后,渣中TFe和MnO含量對中間包鋼水的全氧含量有顯著的影響。以RH出站頂渣中TFe+MnO含量來表征鋼包頂渣的氧化性,研究發現,鋼包頂渣氧化性對RH出站和中間包鋼水的T.[O]含量有著較強的作用,即頂渣TFe+MnO含量越高,RH出站和中包鋼水的T.[O]含量越高。
因此,若想降低中間包鋼水的T.[O]含量,必須降低RH出站時鋼包頂渣的氧化性。
解決方案———三步頂渣改質
只進行轉爐工序鋼包頂渣改質,并不能解決超低碳鋼RH出站時鋼包頂渣氧化性高的實際情況。為此,研究人員開發了超低碳鋼三步頂渣改質工藝,即轉爐工序鋼包頂渣改質、RH工序鋼包頂渣改質、中間包頂渣改質。
轉爐工序鋼包頂渣改質工藝。為了降低鋼包頂渣中MnO含量,在轉爐出鋼過程不再進行錳鐵的預脫氧。出鋼過程僅采用稀釋調渣法加入CaO基合成渣或小粒白灰,以提高鋼包頂渣的堿度,加入量依據轉爐下渣量做適當調整,但不宜過大,同時加入時刻應盡量提前,保證出鋼結束能夠充分融化。
出鋼結束后應迅速向鋼包渣表面加入改質劑,加入量首先按實際下渣量、改質白灰加入量估算總渣量,然后根據轉爐終點渣FeO含量做適當調整。加入改質劑后,進氬站采用弱吹氬,使改質劑充分融化,吹氬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控制在3min以下。
RH工序鋼包頂渣改質工藝。為了降低鋼包頂渣中MnO含量,盡量避免在RH脫碳階段進行錳的預脫氧和合金化,錳的合金化可轉移到RH終脫氧后進行。
RH精煉處理結束后進行頂渣改質,一種改質方式是在破真空前通過料倉依次加入改質劑和合成渣,加入后須循環1個周期以上。由于在鋼水運輸和RH處理過程中,鋼水中的氧向渣中傳遞,致使鋼包頂渣下部的渣中氧化性較強,加入改質劑可對此部分的頂渣進行改質。而加入合成渣的目的是重新造一層低氧化渣層,其處于原頂渣層下部,可起到隔離原頂渣的作用,能夠有效阻止原頂渣中的氧向鋼水中傳遞。
另一種改質方式是在RH處理剛結束,即上升管和下降管剛離開鋼包液面時,向雙管正下面爐渣活躍區域投放改質劑,改質劑加入量按全部覆蓋此區域即可。
中間包頂渣改質。超低碳鋼在澆鑄過程中,隨著澆鑄罐數的增加,中間包渣堿度逐步降低,流動性變差,吸附夾雜物能力減弱,因此必須對中間包頂渣進行改質。
高堿度覆蓋劑的使用方式優化:在鋼包開澆后,中間包液面沒有旋流時,即可投入高堿度覆蓋劑,覆蓋劑要覆蓋整個中間包液面,并且隨澆鑄的進行繼續補加覆蓋劑。同時應嚴把覆蓋劑質量關,若覆蓋劑質量不好在使用過程中結殼,將降低中間包渣吸附夾雜物的能力,而鋼水沖擊區因鋼水翻滾造成的裸露會帶來鋼水的二次氧化。
非穩態澆鑄時的頂渣改質:在連鑄開澆、更換鋼包等非穩態操作過程中或澆次末期,可通過中間包澆鑄孔或測溫孔投入改質劑,從而降低中間包頂渣的氧化性,提高堿度,增強其溶解吸收夾雜物的能力。
改質劑加入的時刻:一是與開澆投入覆蓋劑同時進行,因為開澆過程中中間包耐火材料熔損、鋼液二次氧化生成物上浮都會增加中間包渣的氧化性。二是在澆次末期進行,因為此時鋼包下渣量持續累積,中間包渣堿度降低,氧化性增加,流動性變差。三是在非穩態澆鑄時進行,非穩態澆鑄時中間包鋼水容易裸露,從而造成鋼水二次氧化。
改質劑的加入應堅持勤加、少加原則,以保證加入改質劑后既能充分融化,又對鋼水中Als含量的影響最小。這須準確估算中間包渣量及其氧化性,可針對不同成分的超低碳鋼種、不同單中包澆次中不同時刻中間包頂渣進行系統分析,從而為實際操作提供參考。
超低碳鋼頂渣改質效果良好
超低碳鋼鋼包頂渣氧化性的系統變化:采用超低碳鋼三步頂渣改質工藝后,研究人員分析了鋼包頂渣氧化性的系統變化,采集轉爐終點、鋼包內、改質后、RH進站、RH過程、RH出站等工序點鋼包頂渣成分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采用新改質工藝后,RH出站時,鋼包頂渣中TFe含量從10%控制在5%以下,MnO含量從5%以上控制在3%以下。
鋼包頂渣氧化性與中間包全氧的對應關系:隨著RH出站頂渣氧化性降低,RH出站和中間包鋼水全氧含量也隨之降低。數據顯示,采用新的改質工藝,中間包T.[O]可控制在20×10-6以下,由于中間包改質工藝的采用,RH出站—開澆增氧量顯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