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鋼鐵業含鋅塵泥處理難題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由中國金屬學會組織的江蘇沙鋼集團與北京神霧集團江蘇省冶金設計院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轉底爐處理鋼鐵廠含鋅塵泥關鍵技術及30萬噸/年示范工程科技成果評價會于2012年9月15日在江蘇省張家港市召…
由科技部首席科學家、中國金屬學會榮譽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翁宇慶教授擔任評價委員會主任;原北京科技大學校長、現中國金屬學會煉鐵分會理事長楊天鈞教授及原河北鋼鐵集團董事長、現中國金屬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王天義任評價委員會副主任;由中國金屬學會非高爐煉鐵專委會主任、東北大學趙慶杰教授,北京鋼鐵研究總院煉鐵室主任沙永志研究員,中科院過程所李會泉研究員等7位中國煉鐵界著名的專家組成的評價委員會考察了神霧蓄熱式轉底爐處理鋼鐵廠含鋅塵泥的生產現場,審查了有關資料,聽取了沙鋼集團有限公司的用戶使用報告和經濟效益分析,聽取了北京神霧集團江蘇省冶金設計院有限公司的技術匯報和查新報告,并進行了專家質詢和成果完成單位的答辯。最后,評價委員會一致認為該成果在關鍵技術上取得了突破,主要設備實現了國產化,投資省,設備運行穩定,指標先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該項目針對鋼鐵行業含鋅塵泥處理的世界性難題,特別是高爐原料含鋅致害的問題,在大量試驗研究、理論計算和工程優化的基礎上,開發出了具有我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蓄熱式轉底爐處理含鋅塵泥、綜合回收鐵/鋅的成套工藝技術和裝備,建設了處理量30萬噸/年冶金塵泥的蓄熱式轉底爐直接還原煉鐵生產線,實現了連續、穩定的工業化運行。自2011年12月投產以來,作業率達到了82.5%,金屬化球團平均金屬化率達到85.6%以上,轉底爐脫鋅率94%~97%,鋅元素回收率平均達到95%,回收ZnO粉平均鋅品位大于62%,金屬化球團已作為廢鋼替代品在電爐、轉爐生產中使用,很好地解決了含鋅塵泥處理和資源綜合回收利用問題。
2011年我國的鋼產量已達到6.83億噸,接近全球鋼產量的50%,鋼鐵企業產生的粉塵污泥總量一般為鋼產量的8-12%;以10%計算,全國鋼鐵行業每年產生的含鐵塵泥約為6830萬噸;其中含鋅塵泥約占總塵泥量的20-30%,按25%計算約有1707萬噸。如果全部采用神霧蓄熱式轉底爐直接還原煉鐵工藝進行處理,每年可生產金屬化球團4100萬噸,生產蒸汽3000萬噸,每年可新增產值550億元以上。隨著我國電爐鋼短流程的迅速增長,鋼鐵企業含鋅塵泥的比例還將不斷提高。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北營軋鋼廠嚴格控制非計劃產品 下一篇:西鋼年度累計自主發電突破一億千瓦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