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值或加大外匯凈流入壓力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走勢可謂“芝麻開花——節節高”。在人民幣升值背景下,加上利差的擴大和國內資產價格走高,這一系列因素對以套利為目的的“熱錢”有著巨大的吸引力,今年跨境資金流…
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走勢可謂“芝麻開花——節節高”。在人民幣升值背景下,加上利差的擴大和國內資產價格走高,這一系列因素對以套利為目的的“熱錢”有著巨大的吸引力,今年跨境資金流入的壓力不減。
這從外匯局定期公布的代客結售匯數據就可以窺見一斑。今年1月份,銀行代客結匯為1503億美元,代客售匯為819億美元,順差為684億美元,是去年按月公布代客結售匯數據以來順差最高的一個月,顯示外匯凈流入壓力比較明顯。
同時,外匯占款數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問題。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金融機構外匯占款高達5016.48億元,為去年10月份以來的最高值,處于歷史高位。2月份新增外匯占款2145億元,雖然較上個月銳減57%,但通過分析可以發現,2月份外匯占款大幅下滑,主因在于貿易出現逆差,且2月份的數據與去年同期相比仍有明顯的增幅,并非跨境資本流動出現趨勢性的轉變。
中國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分析,雖然2月份外匯占款減少,但央行的外匯占款和全口徑的外匯占款曾經有500億元之差。而從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情況來看,預計3月份的新增外匯占款也不會少。因此,新增外匯占款量仍處于歷史的中高位,未來熱錢壓力并沒有減少。他認為,中外利差的加大、境內的信貸規模管制導致民間借貸利率上升,這兩個原因導致境外資金流入的壓力增大。
國家外匯局副局長鄧先宏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國際壓力在加劇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復雜性的同時,也將強化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中國正面臨投機資金大規模跨境流入的風險。
然而,也有外匯局人士提醒,不能簡單地把凈流入和順差與“熱錢”完全混同在一起。雖然不能排除違法、違規資本“借道”混入,但不宜盲目夸大“熱錢”流入的規模。
上述外匯局人士分析,外匯凈流入增長比較明顯的主要原因是銀行、企業根據市場利率、匯率預期進行了資產負債結構調整。因為在本外幣正利差和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下,市場主體往往通過資產本幣化、負債外幣化來盡可能地獲取利差收益和升值收益,避免損失。主要表現為市場主體一方面將持有的外匯資金及時結匯,或將海外資產調回國內運用,另一方面盡可能地拆借外匯資金,增大外幣負債。這種資產負債結構的調整,進一步加劇了外匯資金的凈流入。
未來一段時期,由于我國外貿順差和利用外資可能會繼續保持一定規模,本外幣正向利差、人民幣升值預期、資產價格持續攀升等市場條件依然存在,因此,預計未來我國外匯資金凈流入的壓力可能進一步增大,其流入規模甚至可能超出預期。
外匯資金凈流入的趨勢已經引起外匯局的重視,監管的重拳已經出擊。日前,外匯局發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外匯業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進一步調低銀行短期外債余額規模、壓縮銀行結售匯收付實現制負頭寸下限、下調預收貨款和90天以上延期付款基礎比例等,壓縮跨境資金非法流動的空間。
來源:上海證券報
延伸閱讀
- 上一篇:輸入型通脹壓力增加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