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控效果顯現 輸入型通脹壓力或減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4月6日,央行再度調高存貸款基準利率。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加息將一定程度利空大宗商品市場。“加息對大宗商品而言,尤其是對于信貸過度依賴的產業鏈整體受到的影響將比較大。例如,成本的抬升…
4月6日,央行再度調高存貸款基準利率。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加息將一定程度利空大宗商品市場。“加息對大宗商品而言,尤其是對于信貸過度依賴的產業鏈整體受到的影響將比較大。例如,成本的抬升將影響鋼材貿易商,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整個產業鏈或許都將發生變化,這對鋼鐵價格會產生根本性的影響。”銀河期貨研究中心副主任兼首席宏觀經濟研究員付鵬表示。
但從大宗商品市場近兩日的反應來看,清明節后央行的加息舉動并未帶來過多的利空影響。業內人士表示,外盤原油、黃金等龍頭商品爭相創出新高,帶動國內商品集體反彈,特別是金屬的反彈幅度較大。
相對于金屬,國內農產品的走勢則較為平穩,強麥、早秈稻等糧食期貨的日漲跌幅不超過1%。上海中期分析師經琢成向記者表示,國家一直對關系民生的農產品價格進行有力的調控,無論是春節前后的糧食政策調控還是央行的貨幣政策調控,都反映出影響農產品價格的通脹預期因素正在減弱。并且我國本輪通脹的關鍵因素并非是由于供需不足所造成的,因此在加大調控力度后,影響農產品反彈的因素開始取決于各自品種本身的供求關系。
“國家的調控政策是造成這種分化的重要原因。在清明長假結束前,央行再次宣布加息,這是央行連續第四次加息,也是本年度的第二次加息。這次加息選擇在了3月份CPI公布之前,坊間預計3月份CPI將再度超過5%,國內通脹壓力仍然較大。面對國內食品價格上漲、特別是農產品價格上漲引發的通脹壓力,市場對國家可能出臺相關農產品價格調控政策的擔憂增加。因此,國內這兩日走勢總體來看,農產品要弱于工業品。”東亞期貨分析師徐舟告訴記者。
從外盤看,徐舟表示,清明節假期國外商品金屬走勢好于農產品,倫銅收盤價格基本持穩,而美豆價格也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外盤走勢的分化也成為國內這兩日反彈程度不一的原因。
“國際市場近期商品價格尤其是農產品價格自2月份高位回落后,除CBOT玉米期價因為自身供需關系偏緊獲得較大利多因素外,其余品種目前都處在此輪下跌過后的震蕩格局中,這也緩解了我國輸入型的通脹壓力。”經琢成表示。
來源:上海證券報
延伸閱讀
- 上一篇:高油價令經濟復蘇蒙上陰影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