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經濟區跑步進入“國家隊”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河南省委常委、河南省常務副省長李克最近表示,全國“兩會”之后,國務院將發布文件,正式批復中原經濟區區域發展規劃。 河南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劉懷廉告訴記者,中原經濟區屆時會像關中-天…
河南省委常委、河南省常務副省長李克最近表示,全國“兩會”之后,國務院將發布文件,正式批復中原經濟區區域發展規劃。
河南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劉懷廉告訴記者,中原經濟區屆時會像關中-天水經濟區一樣,是綜合型經濟區。
實際上,在今年“兩會”期間,來自河南省的代表們發現,中原經濟區被赫然寫入“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
“兩會”召開前一個多月,中原經濟區剛剛被列入《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短短兩個月內,中原經濟區就在國家戰略上跨進兩大步。
“國家隊”身份待解
全力爭取綜合的、打包式的改革政策。
缺乏國家戰略支持的河南,已經開始轉向以主打中原牌來謀求自身崛起。
2010年,河南省政府起草中原經濟區規劃,并上報國務院;構建中原經濟區,進而將其推進為國家戰略,成為河南區域發展中的一道重大命題。
今年1月份,溫家寶總理深入河南考察指導工作,明確表示中央已經原則同意將中原經濟區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并對中原經濟區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
隨后,國務院印發的《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將中原經濟區列入,河南省發改委專門召開新聞通氣會,宣布中原經濟區已上升到國家層面。
今年兩會,中原經濟區則被寫入“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其中這樣提到:“進一步細化和落實中部地區比照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和西部大開發的有關政策,重點推進太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帶、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中原經濟區、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等區域發展。”
這意味著6省各自單飛之勢日趨明朗,河南省在推進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上,面臨更緊迫的壓力。
隨著河南省不斷運作,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前兩步快速走完,第三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已經邁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認為,如果這一步能爭取到綜合的、打包式的改革政策,中原經濟區的“國家隊”身份就徹底解決了,“否則就要不斷跑某些部門要這個政策、要那個政策”。
一體化命題
河南與周邊區域的關系如何協調仍面臨諸多難題。
作為一個包含29個市,擁有1.58億人口,土地面積28萬平方公里的經濟區,如何走好國家戰略的第三步尤為重要。對這個跨省區的經濟區來說,作為主體的河南省與周邊區域如何協調,29個市如何分工還面臨諸多難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魏后凱建議,應該搞一個跨部門、跨省的組織機構,包括國家的有關部門、五省的相關機構,進行統籌協調來推進中原經濟區的一體化。這種一體化不僅包括交通、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保護的一體化,產業布局、城鄉建設的一體化,還有五個省市29個市之間的招商引資政策的協調問題。
河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原經濟區研究會會長歐繼中認為,上世紀80年代河南省的一些市和周邊省區的一些市搞過一個中原經濟協作區,而且這些市都愿意主動融入中原經濟區,因此存在良好的協作基礎。
支撐中原經濟區的就是中原城市群,而中原城市群的龍頭是鄭州。不過,魏后凱認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鄭州的發展水平、經濟規模、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還不足以在更高的層面上來輻射、帶動整個中原經濟區乃至中西部地區的快速發展。所以,要推進大鄭州都市區的建設,把大鄭州都市區作為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的一個核心增長極、作為一個龍頭的城市來培育。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卻表達了另一種擔憂全國的規劃都存在一個誤區,現在我們搞的區域發展的各項規劃,考慮的主要是中心區,最后獲益最大的也是中心區,事實上我們講的區域發展應該是中心和邊緣同時協調發展。
“如果這個問題處理不好,那我們的城鄉結構、城鄉差距不是縮小而是進一步擴大。”倪鵬飛直言。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