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中原經濟區規劃編制啟動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被譽為中部航母的中原經濟區地圖已有初稿。8月7日,國家發改委在中原經濟區規劃編制工作啟動會上透露,備受關注的中原經濟區規劃范圍已經初步明確,晉冀魯豫皖5省30個地級市和兩個縣將進行統…
被譽為中部“航母”的中原經濟區地圖已有初稿。
8月7日,國家發改委在中原經濟區規劃編制工作啟動會上透露,備受關注的中原經濟區規劃范圍已經初步明確,晉冀魯豫皖5省30個地級市和兩個縣將進行統一規劃。
除了范圍邊界的確定,《中原經濟區規劃》將進一步指導中原經濟區的布局,細化具體發展指標。
根據已公布出的中原經濟區規劃大綱初稿,“大中原”整體的空間布局,將以重大交通干線為依托,推動城鎮和產業布局優化。而“三化”(工業化、城鎮化以及農業現代化)依然是構建中原經濟區的關鍵詞,政策將支持培育豫東、皖北“三化”協調發展先行區。
上述規劃編制工作啟動會在鄭州召開,根據會上傳遞出來的消息,《中原經濟區規劃》將在今年9月15日前形成征求意見稿,爭取在9月底前,對《規劃》送審稿研討后報國務院審批。
“大中原”地圖
中原經濟區的規劃范圍一直受到河南周邊省份的密切關注。
自去年9月《國務院關于河南省加速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發布以來,安徽、山東等多個省份均表示希望能夠將其部分區域納入到中原經濟區的整體規劃中。
此次公布的中原經濟區版圖中,除了作為主體的河南全域以外,與河南省毗鄰的多個市縣亦被納入。
其中包括晉東南的晉城、長治、運城,魯西南的聊城、菏澤、泰安市東平縣,冀南的邯鄲、邢臺,以及皖北的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陽及淮南市鳳臺縣,區域面積達28.9萬平方公里,涉及人口1.7億。
跨5省的中原經濟區是否能夠真正打破省域行政區劃,進行經濟版圖的重構?國家發改委主任杜鷹在接受河南當地媒體采訪時強調,作為經濟區域的概念,中原經濟區編制規劃的基本原則就是要打破行政界限。
國家發改委中國城市和小城鎮中心研究員易鵬說,在此次公布的規劃大綱初稿中,中原經濟區的產業布局將以交通干線作為依托,“這將使得鐵路、航空、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線的優勢得以體現。”
根據《意見》,中原經濟區的二、三產業將高度集中在沿隴海產業帶、沿京廣產業帶。而規劃建設的鄭州至濟南、鄭州至太原、鄭州至合肥等快速鐵路通道也將形成促進區域高效連接的鐵路通道網絡。
加之即將通車的京深高鐵以及鄭州航空經濟試驗區建設的加速,中原經濟區還將迎來新一輪的高附加值的產業轉移。
“2011年以來,隨著富士康的遷入,河南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迅速,可以預見的是,中原經濟區還將迎來物流等服務業的內遷。”河南大學中原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鄭祖玄說。
解題“三化”協調
作為糧食主產區和新興工業區域,中原經濟區規劃更為重要的意義在于其在工業化、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以下簡稱“三化”)協調發展的嘗試。而這一嘗試又是在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前提下進行的。
根據規劃大綱初稿,中原經濟區將培育豫東、皖北“三化”協調發展先行區。
今年6月,皖北的一位官員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安徽希望能夠打造中原經濟區皖北“三化”協調試驗區,以期將皖北整體納入中原經濟區規劃中。
鄭祖玄認為,豫東、皖北兩個區域之所以將被培育為“三化”協調發展先行區,是因其農業所占比例更大,對工業化的要求亦最為迫切。“對這些地區而言,工業與農業的矛盾沖突也就最為明顯。”
但鄭指出,盡管規劃設定了對先導區的培養,但是“三化”協調發展需要在更大的區域中進行統一的考慮,不能各自為戰。
而對于“三化”的核心——城市化——如何推進,易鵬認為,鄭州等中心城市的建設應該加速,以形成對中原經濟區的輻射力,“同時,對于人口眾多的中原地區,還需要加強小城鎮的建設以平衡布局。”
“這個過程將涉及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鄭祖玄說,“如何通過土地的市場化加速土地的集約化利用,這將是‘三化’最大的難題。”
而《意見》中已賦予了中原經濟區“先行先試”的機遇。《意見》指出,將在中原經濟區進行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改革和完善土地征用制度,確保農民在土地增值中的收益權。
“這將成為中原經濟區,乃至中國解題‘三化’協調的有益嘗試。”鄭祖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