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走勢難判 機構分歧加大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盡管1月CPI漲幅低于市場預期,但滬綜指15日盤中上摸2934.47點后震蕩回落,尾市收于2899.24點。股指全天沖高回落的局面表明市場對CPI數據的解讀有較大分歧。有機構認為,1月通脹率低于預期,但…
盡管1月CPI漲幅低于市場預期,但滬綜指15日盤中上摸2934.47點后震蕩回落,尾市收于2899.24點。股指全天沖高回落的局面表明市場對CPI數據的解讀有較大分歧。有機構認為,1月通脹率低于預期,但全年很有可能超預期,達到4.5%左右;也有機構認為,全年通脹率在3.8%左右。
市場緊張情緒舒緩
在農產品價格持續上漲、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企以及1月高翹尾因素的背景下,機構普遍認為1月CPI同比漲幅超過5%幾無懸念。市場也一直彌漫著對政策持續收緊的緊張情緒。不過,1月CPI數據大大低于市場預期,使得投資者緊張情緒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緩解。
本次CPI數據相較去年在權重上做出了調整。國家統計局表示,用舊權數計算出的同比漲幅比新數據還要低0.024個百分點,并不存在人為拉低1月CPI數據的情況。
市場對1月CPI之所以如此關注,根本原因在于這可能影響市場對未來貨幣政策走向的預期。今年以來,緊縮貨幣政策一直施壓股市。在通脹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春節之后的加息更是印證了“防通脹”的首要地位。如果今年1月CPI同比增長率超過去年11月5.1%的高點,那么央行為降低通脹預期和水平必然會進一步緊縮貨幣政策,進一步抬高資金成本。而過緊的貨幣政策很可能影響經濟增長,進而導致上市公司業績下滑。那么,市場恐將面臨估值與業績“雙殺”的窘境,前期2661點的估值底部可能進一步下移。這也是前期市場緊張情緒始終揮之不去的原因之一。
機構分歧較大
盡管1月通脹水平低于市場預期,但滬深股市15日沒能延續“情人節攻勢”。分析人士稱,一方面是市場可能提前消化了通脹數據低于預期的利好,另一方面是目前市場對通脹形勢和貨幣政策松緊存在較大分歧。
海通證券認為,受中長期因素的影響,2011年中國仍將面臨較大的通脹壓力。主要原因包括:一是美國已經實施第二輪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美元將繼續走弱。二是工業部門的資源和能源成本未來將逐步提高。三是中國農產品價格將繼續上漲。四是低技能年輕勞動力供給的減少將推高整個經濟的勞動力成本,尤其是服務業。五是前期超發的貨幣大量流向資本品,導致了土地和地產價格急劇上漲,使得城鎮的生活成本、商務成本不斷上升。海通證券預計,2011年2月、3月CPI漲幅分別為4.7%、4.8%,2011年CPI漲幅很有可能超預期,達到4.5%左右。
但中信證券認為,上半年CPI將維持高位,但下半年CPI同比漲幅將回落到3%到4%之間,全年CPI同比漲幅在3.8%左右。
中金公司則認為,年內通脹高點將在2月份出現。他們表示,雖然1月CPI數據顯著低于預期,有助于減輕市場對今年通脹可能大幅攀升的擔心,但考慮到環比上漲和翹尾因素的影響,預計2月通脹同比還會小幅上升,略高于5%。
在對未來政策緊縮力度的判斷上,機構也有所不同。中金公司分析師判斷,今年上半年會再升息1次,下半年通脹壓力下降,升息壓力也隨之降低。中信證券分析師認為,如果政策緊縮力度不夠,國內經濟可能出現過熱風險。因此,未來政策將進一步收緊,預計2011年還將提高利率2次,1年期存款利率將達3.50%左右,存款準備金率可能繼續提高。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