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珠城軌推動珠江西岸城市群崛起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核心提示:廣珠城軌的正式運營,既是廣東首條城際軌道,也結束了珠三角西岸城市群沒有輕軌的歷史。專家認為,這將帶動珠江西岸城市群的崛起。 1月7日上午11點,廣州到珠海城際軌道列車(下稱…
核心提示:廣珠城軌的正式運營,既是廣東首條城際軌道,也結束了珠三角西岸城市群沒有輕軌的歷史。專家認為,這將帶動珠江西岸城市群的崛起。
1月7日上午11點,廣州到珠海城際軌道列車(下稱“廣珠城軌”)珠海始發車準時發車。記者從廣鐵集團獲悉,從上午11至17時,共發旅客14388人次。
廣珠城軌全程142.2公里,主線從廣州南站出發,經順德、中山到珠海;支線則從小欖站到江門。該城軌全線總站數有23個,其中,廣州、中山、江門、珠海四城市13座車站在7日開通。實際上,目前該線路開通的是廣珠南端僅開至珠海北站,唐家灣至珠海站預計在明年年中開通。
廣珠城軌的正式運營,既是廣東首條城際軌道,也結束了珠三角西岸城市群沒有輕軌的歷史。專家認為,這將帶動珠江西岸城市群崛起。
5年征途
2004年,廣東主政者力圖通過推動一體化,把珠三角打造為第六大城市群。而抓手便是珠三角城際軌道網的布局。
廣珠城軌思路由此而生。
當年4月舉行的廣珠城軌工程可行性研究審查會,確定了線路走向、技術標準及設計方案。隨后的7月份,鐵道部和廣東省政府簽訂協議,并按照1∶1的比例共同投資成立廣東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包括廣珠城軌在內的珠三角城軌的建設和運營。
“按我們當時的設想,廣珠城軌將與新廣州南站在當年11月底同時開建。”負責順德段城軌軌道建設的中鐵三局一項目負責人回憶,但新廣州站如期開工,廣珠城軌卻沒有跟上。
“路線最終的敲定,比之前想象的要復雜。”該負責人說,實際上,該路線北段和南段都經歷了大調整。
以南段為例,經過多番爭論后,南段走向舍去原來的“中山西”改為“南蓢”路線。該人士透露,實際上,后者的造價比原定的中山西方案要增加12.2億元,路線也被延長。之所以作更改,也是多方博弈的結果。
該負責人解釋,南蓢方案經過了石岐、火炬開發區等中山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對中山而言顯然更具意義,因此該市對此方案也頗為堅持。
而北段也面臨著數個方案的選擇,直到2005年5月才最終確定下來。
直到2005年12月,珠海段的鳳凰山隧道正式動工,才標志著廣珠輕軌的建設正式開始。經過5年的奮戰,廣珠城軌總算開通,改寫了珠江口西岸沒有城際軌道的歷史。但離當時預計的時間,這一時刻卻遲到了2年——此前預計是2008年建成開通。
本報記者獲悉,不久前,珠海市委托中鐵四院編制了《珠海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將修建一條全長37.5公里、設置11個站點的廣珠城軌延長線,延長線經橫琴后到達珠海機場。
票價之低超預期
在珠海唐家灣北師大分校讀書的李元,買到了7日下午從珠海北站開往廣州的火車票。按照廣鐵集團發布的價格表,廣州到珠海最高票價為44元,普通票價為36元。“沒想到價格這么低。”李元對記者感慨。
實際上,珠三角西岸一直依賴的公路交通,價格也明顯高于這個定價——如從廣州天河客運站發車到珠海拱北,票價是63塊,時間也至少長達2個小時。
廣東社科院珠江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成建三對本報分析,實際上,無論是從速度還是從票價,珠三角西岸城市群間的公路客運,都將承受市場被擠壓的壓力。
有消息稱,江門、中山、珠海等地區的客運公司表示將進行降價,甚至停運部分線路。而珠海的一家大型客運站之一的拱北客運站就預計,該公司將因此而流失過半的客流量。
對于低票價的安排,“票價的敲定,其實不能完全從經濟的角度考慮,也有保民生的因素”。廣鐵集團負責與媒體對接的一名負責人對本報解釋,其出資人的性質,利潤或不是關鍵。
本報記者了解到,廣珠城軌181.9億的總投資中,項目資本金為90.95億,由廣東省與鐵道部各出一半;另外部分則由銀團貸款提供。廣鐵集團受委托為運營方。
而最近廣東省物價局出具的《關于廣珠城際鐵路運價有關問題的批復》也稱,廣珠城際鐵路客運票價的制定應根據市場供求狀況,適當體現優質優價的原則,充分考慮社會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制定。
上述廣鐵人士解釋,現在運價也屬試行階段。試行滿一年后,再最終敲定價格。
區域城市群一體化
廣珠城軌的通車,補上了珠江西岸城市群沒有城軌的缺口,與東岸的廣深鐵路遙相呼應。
按最近廣鐵集團公布的方案,運行初期,全線每天將開通28對列車。據上述該集團負責人介紹,廣珠城軌最高時速可達到250公里,開通初期會控制在200公里以內。
該人士表示,當日,客流就遠遠超出了車站的預期。為此,城軌人工售票專窗由前兩日的一列增加到三列。其吸引力,可見一斑。
“如果這樣的價格能夠保持平穩性,對珠三角一體化的推動作用將相當顯著。”成建三分析。
成解釋,城際軌道的時速超過200公里,就可以叫做高鐵了。而在高鐵時代,廣珠之間160公里距離,實際上基本達到了同城化的概念——“在一個城市工作,另一個城市居住,不是難事”。
“西岸城市軌道的開通,將對產業布局有重新調整和整合的作用。”成分析,目前,在廣東省產業布局中,珠三角西岸的定位是重點建設地區,以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西岸最大的特點,是廣東家電產業最大的基地。而輕軌的開通,將吸引大量的外地人才資源尤其是高技術工人在該地就業。
實際上,珠江西岸城市群一直以來,都落后于東岸東莞、深圳等城市的發展。以珠海特區為例,未能崛起的原因是工業沒有跟上,成認為,這與當地的產業布局跟交通結合不當有關。珠海市區到西部工業區距離相當遙遠,制約了資源特別是人力資源的流動和配置。以后,廣珠城軌還將繼續往西延伸,并與西部港口對接,將解決這一瓶頸。
而對于地方來說,尤其看重的是站點的設置。按照2005年確定的方案,主線設置了15個站、支線設4個車站。后來經過多番考慮后,也增加了站點。
“可以預見的是,這些站點都會對當地有一個資源虹吸和輻射的作用。”成建三說。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延伸閱讀
- 上一篇:重慶確定開征高檔商品房房產稅 下一篇:2010年全國稅收收入7739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