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適度升值抑制通脹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名義匯率走勢強勁。中國證券報認為,短期內,人民幣適度升值抑制通脹的需求較為顯著,2011年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幅度可能加大。從全年來看,繼續推動我國經濟結構調整…
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名義匯率走勢強勁。中國證券報認為,短期內,人民幣適度升值抑制通脹的需求較為顯著,2011年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幅度可能加大。從全年來看,繼續推動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加大進口以及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獲取與我國經濟實力相稱的貨幣地位,也支持人民幣適度升值。全年人民幣升值幅度有望達5%左右。
首先,“以升值抑通脹”可能成為短期內貨幣政策的重要著力點。2010年,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勢頭進一步鞏固,但前期出臺的刺激政策副作用開始顯現,突出表現為物價上行和資產價格泡沫。
展望2011年,物價走勢不容樂觀。其中,輸入型通脹將是物價上行的主要推手。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7月以來,購進價格指數連續4個月上漲,12月購進價格指數出現小幅回落;國際市場上黃金、銅、油、棉花、玉米等大宗商品價格創出新高,漲幅可觀。受翹尾等因素影響,2011年物價走勢可能“前高后低”,上半年通脹壓力較大,升值需求更為迫切。
而人民幣適度升值有助于抑制通脹和資產泡沫。一方面,升值可降低進口產品的人民幣價格,特別是減輕國際原材料價格上漲對我國物價的影響,可直接緩解輸入型通脹壓力。
另一方面,人民幣適度升值可增強當前貨幣政策的有效性。近年來,我國經常項目順差顯著擴大,外匯不斷流入直接導致人民銀行以外匯占款的形式被動投放基礎貨幣。特別是2010年下半年以來,外匯占款再度持續走高,使流動性壓力難以根本緩解。適時升值,有助于調節貿易不平衡和國際收支失衡,從而緩解外匯流入和外匯儲備積累過快的壓力。
其次,今年繼續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需要發揮匯率的作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優化進口結構,擴大進口規模,發揮進口對宏觀經濟平衡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作用。在這一進程中,人民幣升值可扮演重要角色,有利于降低進口成本。央行副行長胡曉煉曾撰文指出,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我國累計進口27290億美元,其間由于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相當于節約進口成本16497億元人民幣。而人民幣適度升值,也有助于推動資源配置優化、促進出口企業產業升級。
再次,2011年人民幣國際化將繼續推進,客觀上要求人民幣幣值保持堅挺。在國際金融危機有所緩解之后,新興經濟體又需面對美日持續量化寬松帶來的通脹和資本流入難題。但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短期內難有根本改變,對于中國而言,通過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可使人民幣在國際儲備貨幣中占據重要一席。2010年,我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業務進展良好,2011年人民幣適度升值,無疑將增強人民幣對境外持有者和使用者的吸引力。
近期多項舉措顯示,外匯管理當局正積極應對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挑戰。1月3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分別核準銀行間外匯市場26家即期做市商和18家遠期掉期做市商資格,并各有7家和12家商業銀行獲得即期嘗試做市資格和遠期掉期嘗試做市資格。此外,國家外匯管理局自2011年1月1日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實施《貨物貿易出口收入存放境外管理暫行辦法》及其操作規程,大規模擴大出口企業外匯境外留存,對沖熱錢流入。業內人士認為,為應對人民幣升值可能帶來的熱錢等問題,各項政策正在做好準備。
來源:中國證券報
延伸閱讀
- 上一篇:郭世邦:QE3實際上已經來了 下一篇:解決中國通脹與美國經濟不景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