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關注中國2014年經濟增長目標
來源:新華網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后舉行的首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實現“不會帶來后遺癥的速度”引發外媒高度關注。外媒表示,對于中國是將明年經濟增長目標與今年7.5%的水平保持一致還是會下調至7%,經濟…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后舉行的首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實現“不會帶來后遺癥的速度”引發外媒高度關注。外媒表示,對于中國是將明年經濟增長目標與今年7.5%的水平保持一致還是會下調至7%,經濟學家一直在尋找相關跡象。若增長目標被下調,意味著中國領導人將加大結構性問題的解決力度。
對于明年的經濟增長目標,會議強調,“要全面認識健康發展和生產總值的關系”,努力實現“不會帶來后遺癥的速度”。
日本經濟新聞認為,中國將2014年的經濟增長率目標在2013年7.5%的基礎上是否下調正受到各方關注,圍繞增長率目標,一直有觀點指出其各種弊端,下調GDP目標以及推進政績評價改革是為了消除不好的慣例。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中國官方在一份文件中稱,不能僅僅把地區生產總值(GDP)及增長率作為政績評價的主要指標。要求加強對政府債務狀況的考核,把政府負債作為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本次會議上,化解地方債務風險作為明年工作六大任務之一單獨提出,并強調要糾正不正確的政績導向。這也讓很多分析人士認為,明年中國經濟增速目標會進一步下調,以推進轉型改革。
日本經濟新聞評論稱,以中央政府提出的高增長率為旗幟,地方政府一直在重復無序開發和過度投資,進而加劇了泡沫風險和金融動蕩。為了消除弊端,中國領導層已提出要改變過去以GDP為標準的地方政府官員政績評價體系。
華爾街日報評論稱,經濟學家一直在尋找種種線索,看中國明年的經濟增長目標是定在7.5%(和今年持平)還是下調至7%這一更可能實現的目標。經濟學家此前曾表示,下調經濟增速目標意味著中國領導層希望把重點放在結構性改革上,而不是靠提高經濟增速來維持較高的就業率。
路透社引用中金公司宏觀分析師的報告稱,結合中央政府之前的一系列表態分析,判斷2014年政府仍將把GDP年度增長目標設定在7.5%左右,目的是為了提振居民和企業部門的預期和信心、激發內生增長動力,特別是實現充分就業的考慮。
具體來說,如果經濟受到比較大的外在沖擊,政策將不會不顧“后遺癥”來刺激短期需求,把增長維持在7.5%的上方。另外,如果改革切實推進、結構優化有較大力度,略低于7.5%的增長可能也被接受。其同時指出,7.5%左右的增長目標內涵將有所變化,“增長目標的剛性可能沒有過去強”。
在宏觀政策方面,新加坡聯合早報指出,在中國經濟依然面臨下行壓力的嚴峻形勢下,會議繼續將明年的宏觀政策基調定為“穩中求進”,并要求經濟工作“穩扎穩打,步步為營”。但有別于往年,今年的會議把“改革創新”列為明年經濟工作的最核心,希望以此來促發展和結構調整。
路透社引用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邱曉華的評價稱,穩中求進的政策基調不變,保持積極財政和穩健貨幣政策搭配,意味著明年政策調控與今年基本一致,政策面不會有大的起伏,著力點在落實三中全會的改革方面。
“經濟社會平穩大局,有利于一系列改革舉措的推進,但技術層面上,合理平穩區間的具體把握非常關鍵,對經濟波動容忍度的高低,實際上決定著部分領域改革空間的大小,”路透社引用安信證券報告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