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糾正非市場做法 部機關行政審批擬削三成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十八屆三中全會閉幕后的第二天(11月1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召開了干部大會。工信部黨組書記、部長苗圩稱,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新型工業化事業發展,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繼續清理現有行…
十八屆三中全會閉幕后的第二天(11月1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召開了干部大會。工信部黨組書記、部長苗圩稱,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新型工業化事業發展,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繼續清理現有行政審批事項,確保到2015年部機關行政審批項目減少三成以上。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這些下放的權力的歸屬和運用,則歸屬于相應的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的權力邊界,正是企業界最擔心之處。
中央簡政放權進行中
不論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表述,還是上海自貿區眼下正在進行的試驗,其核心都是通過經濟領域的開放和改革,倒逼政府管理職能的轉變。
根據統計數據,為加入世貿組織,中國在中央層面一共修改了2300部法律法規,地方層面修訂了19000多部法規。
新一屆政府對政府管理職能的轉變和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繼承了入世時的力度。
工信部部長苗圩今年3月底也在廣州表示,目前的行政審批機制對產能過剩問題負有責任。
苗圩稱,某些領域的價格機制不完善,扭曲了投資行為,并使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建設滯后,以集中審批、管控競爭行業發展的方式已難以抑制產能過剩。
“化解矛盾當務之急是嚴格市場的準入,推動產業政策、財政政策、土地政策、環保政策聯動。”苗圩認為,從長遠來看,要解決這一問題,還要盡快改變依靠行政審批的管理方式轉向更積極推動完善市場機制和減少政府的干預。
也因此,在11月13日工信部黨組召開的干部大會上,苗圩重申到2015年工信部所負責的行政審批事項要減少三成以上。
仍需探索政府與市場的邊界
中央層面一直在提倡簡政放權,但地方政府在考核的重壓和利益衡量之下,將公共服務之手伸到了替企業做決策的市場之手的位置。
以外貿為例,在外部形勢復雜、經營成本上升的形勢下,企業有多條路可選:倒閉關張、轉移訂單到成本較低的地區、放棄部分市場等。
但外貿企業直接關系到8000多萬人、間接關系到1.2億人的就業,也關系著主管部門的考核。
于是,出現了主管部門比企業還忙、還著急的局面,甚至動員企業“不賺錢也要保住市場份額,保住市場份額就是保住金山銀山。”
還有的地方,對于當地的龍頭企業給予“全方位”的支持,甚至為企業出參展費。
對此,商務部一位主管外貿的官員稱,此舉為分不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
“美國政府支持中小企業,它不會做給大企業出參展費這樣的事。”該官員稱,中國在向市場經濟過渡的過程中,關于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問題,需要不斷探索。
“對于競爭優勢,我們一定要分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有些是市場做的,有些是政府做的。企業的競爭力是政府幫不了的。”他稱。
“作為政府工作人員,我們可以探索在公共服務平臺、培訓、宣傳交流方面為企業提供服務。”上述官員建議。
而下放之后的權責是否明確,正是企業界所關心甚至憂心的,濫用權力、多頭管理的沉疴,需要得到改變。
一位新疆機電民營企業家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因為消防驗收“不合格”,他投資的新項目遲遲批復不下來。而他企業的類似項目,在長三角的工業園區里就順利獲批并且沒有安全隱患。
這種權責界限模糊的情況,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也稱在調研時常聽到一些反映,民企跟政府簽訂的合同常隨著領導的變更而變更,會出現新附加條件或是不算數了。
“產權一定要清清楚楚,不要留下任何不完善之處,界定了之后你(政府領導)沒話說,一切跟著現在的規章制度,產權要保護、要清晰。”厲以寧建議,“產權得到保護對民企來說是最根本性的問題。”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山西多舉措引導民資進入金融領域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